觀眾們早就笑噴了。
【水獺爸爸警惕性拉滿啊,生怕魚讓主播偷去了。】
【哈哈哈心疼我陳哥一秒鐘!】
【警惕也是應該的,畢竟大白剛才還欺負人家小傢伙,水獺爸爸把你當成跟它一樣的黑惡勢力了!】
水獺爸爸估算了一下距離。
差不多了,就算那個兩腳獸想幹什麼,它也能衝刺趕回來。
縱身一躍再度跳入水中。
片刻過後,小腦袋鑽出,嘴裡又叼了一條魚。
雖然這魚挺小的,但它的捕獵速度確實快。
一會的功夫,水獺爸爸就抓到了七八條魚。
這些魚還是活的,時不時蹦躂一下。
水獺爸爸找來塊石頭,高高舉起,啪一下把魚砸暈。
它們是少數能熟練使用石頭的動物,能把堅硬的蟹殼和貝類砸開。
從這一點來說,水獺是很聰明的。
【這石頭用的,跟猴子不相上下啊。】
【我記得能運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區別啊,怎麼水獺也會?】
【吃之前還要把魚砸暈?挺有儀式感的。】
陳路笑道:“儀式感?水獺吃魚前確實要做個儀式,大家很快就會見到了。”
所有魚都砸暈之後,水獺爸爸沒急著吃,而是把它們整整齊齊擺好。
水獺媽媽鑽出水面,過去幫著一起擺。
頭朝東,尾朝西。
每一條都是,擺的整整齊齊,側面看都成一條直線了。
看到這一幕的觀眾們疑惑不解。
【我了個豆,擺這麼整齊幹什麼?】
【這是要讓魚死的體面點?】
【我知道了,這就是陳哥剛才說的儀式吧。】
水獺爸爸左看看右看看,滿意地點點頭。
不錯,魚擺的很整齊!
哼哼兩聲,這叫聲中帶著威嚴。
小水獺們立刻上了岸,整整齊齊排成一列。
一看就知道水獺爸爸平時很嚴厲,小水獺們都不敢惹它。
觀眾們緊緊盯著螢幕,想看看它們要幹什麼。
只見水獺爸爸雙手在胸前合十,小腦袋揚起,眼睛緊緊閉上。
像極了祭祀儀式中向上天祈禱的人們。
一樣的莊重,一樣的虔誠!
小傢伙們有樣學樣,跟著做了起來。
幾個小傢伙的動作並不標準,水獺媽媽一一糾正過來。
直到所有小水獺的動作都沒問題,水獺媽媽也閉上眼睛開始祈禱。
觀眾們一時間都驚得說不出話來。
他們本來以為陳路在開玩笑,動物怎麼可能跟人一樣祈禱?
親眼見到才相信了。
不能說毫無關係,只能說一模一樣!
【咱就是說,為什麼水獺的祈禱姿勢這麼標準,難道是古人轉世?】
【什麼叫動物成精啊,我今天可算是見識到了。】
【話說它們是在向上天祈禱,還是在向魚兒道歉?】
【我有一種在看科幻片的錯覺!】
諾諾驚訝地張大嘴巴,學著水獺的樣子雙手合十。
至於大白,這個動作對它來說有點難。
在不瞭解相關知識的人看來,確實跟科幻片差不多。
誰能想到水獺會做出這麼標準的祈禱動作?
陳路解釋道:“水獺捕魚後不會第一時間吃掉,而是像祭祀一樣整齊排列在水邊,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
“可能是為了儲存口糧,但在古人看來就是帶有神秘意味的儀式,很多古詩中都有提及,還把這種現象取名為獺祭魚。”
“獺祭魚在古代還跟節氣聯絡起來,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
“看到這幾個現象,說明雨水節氣快來了,人們可以開始農業生產和各項勞作了。”
聽了陳路的講解,觀眾們才明白過來。
【所以說,水獺並不是在祭祀,而是單純想儲存食物?】
【不對吧,那它們為什麼要擺出這個動作?】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是湊巧了。
水獺的這個動作恰好跟古人的祭祀動作比較像,再加上把魚整齊排列的行為,看上去真的跟祭祀很像。
但實際上,可能就是單純的湊巧。
水獺總不會真是古人轉世吧?
水獺一家非常虔誠,眼睛閉得緊緊的。
片刻過後,水獺爸爸睜開了眼睛,小水獺們也紛紛睜眼。
它叼起最大的那條魚嗖一下就跑沒影了。
幾隻小水獺緊隨其後,嘴裡各自叼著一條魚,而水獺媽媽是最後一個跑的。
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全都跑沒影了,就好像它們從來沒出現過。
只有岸邊的一點水漬能證明它們來過。
【好傢伙,小傢伙們跑的真夠快的,轉眼就消失不見了!】
【陳哥不是說了嗎,水獺的奔跑速度可是相當快的。】
【主播主播,它們是要把魚藏起來嗎?】
陳路點了點頭:“水獺一次捕魚太多,吃不完的話就會儲存起來,好了,我帶大家去採茶吧。”
轉頭一看,諾諾的眼睛依舊緊閉,雙手合十一動不動。
大白蹲在一旁學著她的樣子。
它可不怎麼虔誠,偷偷睜開眼睛,正好跟陳路四目相對。
連忙又把狐狸眼睛閉了起來。
觀眾們都快笑噴了,因為大白的姿勢真的太過滑稽。
【銀狐小姐姐,咱學不來就別學了,做一個獨自美麗的大美女不好嗎?】
【自從銀狐小姐姐喝醉之後,它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崩塌了,現在完全就是個搞笑女!】
【諾諾真的好可愛呀,羨慕陳哥有個這麼可愛的女兒。】
“諾諾,可以睜開眼睛啦。”陳路強忍著笑意。
她一下子睜開眼睛,卻沒看到水獺一家的身影。
“爸爸,那些小傢伙呢?”
“早就跑沒影了。”
“啊?”諾諾一臉失望:“窩還想跟小傢伙玩呢!它的小手毛茸茸的,超級暖和!”
陳路笑著說道:“那看來只能等下次咯,我相信你們會再見的,先用大白代替一下吧。”
銀狐一下睜開眼睛,跳進竹筐裡縮成一團。
擼我可以,但能不能別天天擼?
都快把妾身擼禿了!
走在林間小路上,陳路向著觀眾科普採茶知識。
“茶樹在我國有五百多種,生產出的茶葉種類超過一千五百種。”
“飲茶文化在我國曆史悠久,具體起源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