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相信陳哥會彈,這個世界上哪有全才啊?】
陳路笑了笑:“既然大家不信,那我就彈一曲來聽聽吧。”
閉上眼睛,輕撫古琴,琴聲像流水般傾瀉而出。
隨著第一縷琴音緩緩響起,整個小院都被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包圍。
陳路彈奏的樂曲是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十大古琴曲之一。
魏晉名士嵇康善彈此曲,臨刑前從容不迫,彈奏一曲後慷慨赴死,喟然長嘆廣陵散絕於今矣!
觀眾們靜靜聆聽,感受這一曲中的意蘊。
透過流水般的琴聲,他們彷彿穿過千年的歲月,看到了那個張狂荒唐的朝代,看到了魏晉風流,看到了那個少年意氣的名士。
嵇康龍章鳳姿,與潘安,衛階,蘭陵王並稱華夏四大美男子。
草書排行榜上王羲之排第八,嵇康排第二。
他還是華夏最早的養生專家,對老莊之學也很有研究。
年少時意氣風發很容易,但要將這意氣保持一生卻是極難。
偏偏嵇康的一生中就充滿了少年意氣。
兩封絕交信,一曲廣陵散。
而這一曲廣陵散,正是嵇康一生的真實寫照。
陳路輕撫古琴,琴聲低沉婉轉,如泉水叮咚,緩緩流過心田,這是嵇康的少年時期。
出身寒門,自幼聰慧,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早早娶了曹操的孫女,成為曹魏宗室。
少年的意氣風發,莫過於此。
一諾抱著大白認真地聽著,她其實聽不懂琴聲中的深意,只是單純覺得爸爸好帥,彈琴好好聽。
狐媽原本在陪幼崽們玩,聽到琴聲也邁步走了出來,趴在門口靜靜聆聽。
【我以為陳哥是吹牛的,原來他真會啊?】
【主播還真是全能啊,就沒有他不會的!】
【這聲音真的太美妙了,如聽仙樂耳暫明啊。】
【我都快被樓上熊孩子的破吉他聲吵死了,趕緊來直播間洗洗耳朵!】
一些懂行的聽出來了,這首古琴曲是廣陵散。
廣陵散可不好彈啊,沒個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彈不好。
指尖在琴絃間跳動,陳路不斷地變化指法,挑,勾,抹,剔,打依次出現,泛音,散音,按音組成一曲和諧的樂章,琴聲變得豪放張狂。
嵇康不喜官場紛擾辭官回鄉,與七賢相聚竹林之中。
飲酒作詩,好不瀟灑。
幾杯酒下肚,嵇康已有了幾分醉意。
端坐竹林之中,伴著穿過竹林的風,彈上一曲廣陵散。
其他六人紛紛唱和,高聲大笑,為嵇康打著拍子,鼓掌叫好。
人生極樂莫過於此。
偏偏陳路也有幾分醉意,他感覺自己成了嵇康,呼朋引伴意氣風發,功名利祿於我何加焉?
琴聲繼續,忽而變得低沉,變得平淡,甚至帶著些許悲傷。
撫琴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聽眾的心跟著演奏者走。
讓你笑就笑,讓你哭就哭。
而陳路顯然做到了。
【剛才的琴聲那麼狂放,怎麼突然變低沉了?】
【這曲廣陵散是嵇康一生的寫照,對應了他每時每刻的心境。】
【我知道嵇康,撫琴撥絃,悠然自得,寄情於琴,合於天地!】
【鑑定為玩三國殺玩的!歷史上的嵇康可是竹林七賢之首!】
【以前覺得華夏傳統音樂又土又難聽,現在才發現我是大錯特錯!】
【不光是古琴,古箏琵琶也都很好聽啊,不比西方樂器差!】
司馬家取代曹魏,坐上了權利巔峰。
上位後大肆誅殺異黨,只要不願意為我司馬家所用,那就殺!
短短几年,朝堂上下屍橫遍野,尤其是有影響力的名士被大肆誅殺,曹氏宗族更是被斬殺近萬人。
洛水之誓,五胡亂華,其實早已有了伏筆。
竹林七賢中的其他人紛紛選擇為司馬家效力,唯獨嵇康寧死不肯出仕。
因為山濤舉薦他做官,嵇康直接寫下千字長文《與山巨源絕交書》表達志向。
司馬昭推崇禮教,並自詡為周公,而嵇康直言非湯武而薄周禮,公然站在司馬昭的對立面。
這是第一封絕交信。
第二封絕交信同樣是給好友的,名為《與呂長悌絕交書》。
呂巽侵犯弟弟呂安的妻子,還反過來誣陷他不孝。
正逢司馬昭標榜以孝治天下,判處呂安流放邊郡。
嵇康得知後悲憤不已,便和他公開絕交。
這兩件事觸怒了司馬昭的逆鱗,也給了他殺嵇康的藉口。
他將嵇康定義為教唆呂安的人並且抓捕入獄。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帝王者所不容也,不殺你殺誰!
琴聲再度變化,變得高亢激昂,如松濤陣陣,江河奔湧!
彷彿是不屈的靈魂在吶喊,又像是對命運無常的抗爭!
觀眾們只覺胸中一股激昂之氣,想大叫,想吶喊!
各方名士奔走相救,三千名太學士聯合上書,司馬昭全部置之不理,反而讓他的殺心更加濃烈。
小小一個嵇康名望竟然高到如此地步,今日不殺日後必成大患。
行刑當天,刑場邊上圍滿了人,黑壓壓地跪倒一片,希望能赦免嵇康。
嵇康披頭散髮,衣衫襤褸,身上的狂氣卻不減半分。
他肆意大笑,要來了自己的琴,最後彈奏了一曲廣陵散。
聽聞琴聲,眾人紛紛落淚。
一曲終了,嵇康猛地起身,將古琴摔為兩半。
“廣陵散於今絕矣!”
文人風骨演繹到了極致,死的浪漫。
陳路已經完全沉浸在琴曲中,不固守琴譜,不拘泥指法,一切全部隨心而為。
琴聲愈加高亢,愈加激昂。
直到最後一個音彈罷,觀眾才覺胸中鬱結的不平之氣得以抒發。
透過陳路的彈奏,他們彷彿撥開千年的迷霧,看到了那位魏晉名士。
魏晉名士大多狂放不羈,嗜酒成性,沉迷煉丹嗑藥裸奔空談等虛無縹緲的東西。
但同樣有像嵇康這樣才華橫溢,鐵骨錚錚的代表。
狂放恣意,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永遠少年意氣的嵇康。
他是最後一位公然反對司馬家的名士。
嵇康死而清議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