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製臘肉最好用五花或者二刀肉。
肥肉相間,燻出來的臘肉最香。
這幾塊就是豬五花。
做臘肉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
鹽和肉的比例,直接關係到臘肉的味道。
他把醃肉的大缸翻了出來,準備一會用。
【這個大缸,真的滿滿的童年回憶啊。】
【是啊,我奶奶就用這種大缸醃過臘肉,還醃過各種泡菜。】
【我奶奶用這個醃過西瓜醬!】
【原來我家還有呢,後來讓我媽五十塊錢就給賣了,真的太可惜了。】
這個古色古香的大缸,瞬間勾起了觀眾們的集體回憶。
紛紛傳送彈幕,講述著關於大缸的童年記憶。
早些年間大缸是很常見的,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基本每家都有一個。
南方用它醃臘肉,醃泡菜。
北方用它儲存白菜,做大醬。
雖然用處不同,但絕大多數人看到大缸都很親切。
可惜現在農村都少有人用了,更別說是城市裡。
陳路一邊講解,一邊製作起來。
“醃臘肉前最好不要清洗。”
“清洗之後,肉的縫隙間會殘留水分,裡面夾雜的細菌容易讓臘肉變酸或者發臭。”
“肉吸收水分之後,就很難吸收鹽分和香料了。”
“最好不要清洗,直接醃製。”
【原來不要洗肉啊,我說上次怎麼失敗了。】
【完了,我已經洗過了還有救嗎?】
【那下一步是什麼?】
陳路笑了笑,把肉平鋪在案板上。
“洗了也沒事,記得把水分徹底擦乾淨。”
他一邊講解,手下卻是不停。
“下一步是炒鹽,比例大約是五斤鮮肉配二兩鹽。”
他找了個大盆,倒出來小半袋子鹽,又加入了各種香料。
花椒,八角,胡椒,丁香,小茴香。。。
食鹽和各種香料拌在一起,等鍋燒熱後放下去翻炒。
沒吵兩下香味就出來了,整個房間裡異香撲鼻。
用這麼多香料熏製出的臘肉,味道不好才奇怪呢。
趁熱把鹽和香料裹在豬肉上,翻過來多裹幾遍,確保裹的均勻。
碼放在大缸裡,蓋子合上。
要醃製三天以上,才可以開始熏製。
“好了,三天之後再開缸。”
【還要等三天啊,時間太久了。】
【對呀,真想現在就看到熏製臘肉的過程。】
陳路笑了笑:“朋友們別急,美味是需要時間醞釀的。”
“諾諾,吃飽了嗎?”
陳路回到房間,看到了格外和諧的一幕。
小狐狸在陪著一諾吃飯。
一諾夾起一塊竹筍放在桌上,小狐狸看都不看。
她又夾起一塊臘肉,小狐狸被肉香味吸引,向著臘肉緩緩靠近。
伸出小爪子扒拉了一下臘肉,確保沒有危險。
趴下身子,一口咬下!
狐狸眼眯成一條縫,唇角微微上揚,一臉享受的表情。
香,好香!
兩腳獸的食物真的好香!
很快,一塊臘肉下了肚。
小狐狸揚起腦袋輕聲嗚咽。
“嗯?小可愛,你想再次一塊嘛?”
一諾又夾了一塊放在桌上,小狐狸一口咬住,狼吞虎嚥了起來。
【小狐狸吃東西的樣子真的太可愛了,萌化我了!】
【狐狸小姐姐咱能不能矜持點,這吃相也太豪邁了。】
【那麼淑女幹什麼?誰能拒絕美食的誘惑?】
【原來狐狸是吃肉的?我以為是吃草的。】
【狐狸可是純正的肉食性動物哦,主食小動物,鳥類和昆蟲,實在找不到食物才會吃草。】
陳路猶豫了下,沒有上前打擾。
看起來小狐狸並不怕一諾,只是害怕自己。
這也正常。
從體型上來說,一諾跟它更接近,帶來的恐懼感沒那麼強。
他可不想再把狐狸嚇跑了。
又吃了一塊臘肉,小狐狸已經吃飽了。
它用尾巴掃了掃一諾的手,又把腦袋貼過去蹭了蹭,轉身跑遠了。
跑出院子還有點戀戀不捨。
族人告訴它不要靠近人類的領地。
但它實在是太冷了,才偷偷鑽進一諾的被窩。
被窩裡那叫一個暖和啊,比媽媽的懷抱還要暖和。
食物也很好吃,這輩子第一次嚐到如此美味。
兩腳獸也並不像它們口中的那麼可怕。
特別是那個小一點的兩腳獸。
再見了兩腳獸,我會再回來看你的!
下次也許是帶著族人一起來。
“爸爸,小狐狸跑了誒。”一諾嘟了嘟嘴。
這朋友真不夠意思,吃完就跑了。
也不等等我一起出去玩。
“嗯,可能是回家找媽媽了吧。”
“我們可以養只小狐狸嗎?再養一隻狐狸媽媽?”
陳路揉了揉她的腦袋:“傻姑娘,狐狸是受保護的,一般人可不能養,還是換個小動物吧。”
一諾吃的飽飽的,休息了一會,陳路要帶她出去轉轉。
昨天路上看見的桃花林就很不錯。
順帶摘點桃花回來。
這桃花的用處可是很多,做鮮花餅,釀桃花酒。。。
也是用另一種方式,感受春天的味道。
陳路去檢查了竹籃,發現籃子上有不少小破洞。
竹筍夠大,裝起來沒問題。
桃花就不行了,得走一路漏一路。
那就先編個竹籃吧,昨天砍回來的竹子還剩下一些。
陳路從系統商城裡兌換出竹編技藝。
伴隨著一道光華,他已經初步掌握了這項技藝。
雖然編不出八駿圖,跟真正的竹編大師沒法比,但基本的技法他全都學會了。
“朋友們,我準備編個竹籃。”
陳路抱了幾節竹子過來。
【主播還會編竹籃?】
【陳哥這動手能力直接拉滿了!】
【我就想問問,有沒有主播不會的?】
“說起來,這竹編工藝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路手下不停,向眾人講解。
“竹編是我國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了。”
“大體分為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經緯編織法的基礎上,可以穿插疏編、插、穿、削、鎖、釘等各種編法。”
“竹絲的粗細厚薄有嚴格要求,厚度不過一根頭髮絲,寬度也就幾根頭髮絲。”
真正的竹編大師,不光能編出各種器具,還能用竹編還原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