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七年,轉眼間,楊力偉和楊鐵心都已經十歲了。養心殿中,楊雄正坐在那張威嚴的龍椅上,眉頭緊鎖,猶如兩道深深的溝壑。他的目光深沉而憂慮,直直地看著下方恭敬站立的丞相韓奇。
韓奇身著朝服,神色凝重,腰桿挺得筆直。楊雄緩緩開口道:“韓丞相,朕如今為太子人選之事煩憂,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大皇子楊力偉和二皇子楊鐵心,朕著實難以抉擇。”他的聲音中透著疲憊與無奈。
韓奇微微躬身,雙手抱拳,謹慎地回道:“陛下,此乃關乎國本之大事,需慎之又慎,仔細思量。大皇子楊力偉,其母為皇后,身份尊貴無比,且為人寬厚仁德,頗有君子之風。二皇子楊鐵心,聰慧機敏,思維敏捷,亦有過人之處。”他的話語條理清晰,卻又小心翼翼,生怕觸怒了龍顏。
楊雄輕嘆了口氣,那嘆息彷彿一陣秋風,帶著絲絲涼意。他說道:“朕偏愛二皇子楊鐵心,其才情與果敢深得朕心。但其母皇貴妃趙瀟瀟出身不及皇后尊貴,這讓朕一時不知如何是好。若立二皇子為太子,恐朝中有人藉此生事。”
韓奇沉思片刻,額頭上不禁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斟酌著用詞,說道:“陛下,立太子之事,當以江山社稷為重,以百姓福祉為念。需綜合考量皇子們的品性、才能、胸懷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擔當。切不可僅憑個人偏愛而倉促決定。”
楊雄微微點頭,站起身來。他高大的身影在養心殿的燭光下顯得有些孤寂,他在殿中來回踱步,腳步沉重而緩慢。說道:“大皇子行事穩重,卻稍顯木訥,缺乏果敢決斷之能;二皇子機靈聰慧,卻有時過於激進,行事不夠沉穩。朕真是左右為難啊,唯恐選錯了繼承人,誤了這大好河山。”
韓奇繼續道:“陛下,或可觀察兩位皇子在處理政事上的表現,以及在朝中大臣和百姓中的威望。再者,可安排一些考驗,以觀其應對之策和領導之能。”
楊雄停下腳步,看向韓奇,目光中帶著一絲期許,說道:“丞相所言有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進來稟報:“陛下,皇后娘娘求見。”楊雄微微一愣,臉上閃過一絲驚訝,說道:“宣她進來。”不知皇后此時前來,所為何事,楊雄的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
皇后王惜惜邁著端莊的步伐走進養心殿,她的裙襬輕輕搖曳,頭上的珠翠閃爍著柔和的光芒。行禮後說道:“陛下,臣妾聽聞您正在為太子人選之事煩憂,特來為陛下分憂。”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眼神中透著關切。
楊雄微微點頭,示意皇后起身,說道:“皇后對此事有何看法?”他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同時也有一絲疑慮。
王惜惜目光堅定,緩緩說道:“陛下,大皇子楊力偉仁厚善良,且為嫡長子,立嫡立長,古之常理。臣妾以為,大皇子當為太子之選。大皇子平日裡對兄弟姐妹友愛有加,對待臣子和百姓也寬厚仁慈,如此品性,定能成為一代明君。”她的話語有條不紊,充滿了對大皇子的讚賞。
楊雄皺了皺眉,說道:“但二皇子楊鐵心聰慧過人,朕亦頗為喜愛。他在處理政事上常有獨到的見解,朕覺得他亦有成為明君的潛質。”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對二皇子的偏愛。
王惜惜趕忙說道:“陛下,聰慧固然重要,然仁厚之德更是治理天下之根本。大皇子寬厚待人,必能以仁德感化臣民,使天下歸心。治國之道,德行為先,若只憑聰慧而無仁德,恐難服眾。”她的神色愈發誠懇,試圖說服楊雄。
楊雄沉默不語,陷入沉思。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龍椅的扶手,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
此時,皇貴妃趙瀟瀟得知皇后在養心殿與陛下談論太子之事,也匆忙趕來。她身著華麗的宮裝,妝容精緻,一進殿便嬌聲說道:“陛下,二皇子勤奮好學,又有治國之謀略,當為太子之選。二皇子對政務之事見解深刻,且有勇有謀,將來必能帶領國家走向昌盛。”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二皇子的驕傲。
皇后瞥了一眼皇貴妃,說道:“皇貴妃莫要只憑一已之私,應從大局著想。大皇子的仁德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保障。”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
趙瀟瀟不甘示弱地回道:“皇后此言差矣,臣妾一心為陛下和江山著想,二皇子的才能有目共睹。他的聰慧和謀略足以應對未來的種種挑戰。”她的眼神中透著倔強。
兩人在殿中爭論不休,聲音越來越高,氣氛愈發緊張。
楊雄心煩意亂,大聲呵斥道:“都給朕住口!此事朕自有定奪。”他的聲音如雷霆般在養心殿中迴響,嚇得皇后和皇貴妃瞬間噤聲。
皇后和皇貴妃見狀,趕忙跪地請罪,齊聲說道:“臣妾知錯,請陛下息怒。”
楊雄揮了揮手,說道:“都退下吧,讓朕再好好想想。”他的聲音中帶著深深的疲憊。
皇后和皇貴妃只好行禮告退,養心殿內又恢復了平靜,楊雄獨自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