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小影片,看到節目組依次問楊子和黃聖依“對方最害怕失去什麼”這個問題。
問黃聖依楊子最害怕失去什麼,黃聖依說,“錢。”
問楊子黃聖依最害怕失去什麼,楊子答,“美貌。”
兩人分別否認了對方的答案。
楊子糾正說自已最怕失去“眼睛”,因為喜歡收藏,沒有了眼睛就不能收藏了。
黃聖依說自已最怕失去“相信”,也就是信任。
他們彼此對對方的評價都是犀利直接的,更接近真相,他們對於自已的剖析則是多了些“粉飾”,也是真相,但更委婉曲折。
但從更本質的層面來講,他們最害怕失去什麼?
甚至可以去掉“最”字,他們害怕失去什麼?
不管哪一個層級的害怕,都關乎到本質,逃不開這個本質。
不光他們兩個,每個人,每個生命,都在害怕,畏懼的,是同一個東西,但在不同的人那裡有不同的折射,用不同的詞彙來描述。感受其實是相同的。
他們最害怕的是失去“力量”。
力量這個詞包括了錢,美貌,眼睛,收藏,信任。
包括了食物,睡眠,身體,工作,榮譽,名聲,名氣,物質利益,精神利益,愛情,親情,友情,乃至生命,能量,乃至於修行人所追求的金丹,炁,光,梵……
這些都是力量,不同的體現和表達。
它們代表著“活著”,“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已的意願活著”。
每個人歸根結底都在怕它們的失去,實際上是力量的失去。“活著”資格的失去,自由活著的失去。
若是問我這個問題,我害怕失去什麼?
其實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自問過。
每一次的答案都一致。
我害怕“迷”,我害怕失去“明白”,“懂得”。
也可以說我害怕“隔陰之迷”。害怕有什麼巨大的力量困住了我。
我怕失去“智慧”。“迷”等於無“智慧”。
雖然說我現在的智慧並不高,並不能自詡為有智慧,但我的的確確最害怕的東西是失去“智慧”,現有的哪怕少得可憐的智慧。
在我這裡,智慧代表力量。代表從容淡定面對一切困境,可以從一切困局破繭而出的遊刃有餘氣定神閒的力量,代表看清一切,代表哪怕掉進陷阱和絕境,也可隨遇而安的力量。
歸根結底,還是害怕失去力量。
和每個人每個生命都一樣。
當大家作為看客來欣賞楊子與黃聖依的婚姻恩怨時候,不管以什麼心態來看待、評價,其實都不必嘲笑,大家在“活著”的姿態上,在害怕的層次上,都是一樣的。
都在害怕失去力量。
生活中,當兩個人可以共同面對他們的“害怕”,朝著同一目標——“戰勝困難擁有力量”這一目標前進時,良緣就來了,兩個人結合。
當他們的“害怕”互相沖突,你的畏懼傷害了我的畏懼,你因你的畏懼困住了我的畏懼,使得我的畏懼更為畏懼,於是就有了裂痕。
在楊子與黃聖依之間,現狀是楊子困住了黃聖依,因為他的社會力量其實更強大——也是因此,黃聖依在一開始選擇了跟他。
依附於強大的人,或者說是與強大的人強強聯手,會讓自已變得強大,自我感覺強大了,就會有安全感,得到了力量感。
楊子是個擁有強大力量的人。財富上,社會地位上。
黃聖依也不差,她的美貌和在演藝界的身份,令楊子也覺得能夠有力量感——不然直播不會叫上黃聖依。
只是這兩個人,都是充滿恐懼的人,格外害怕失去力量的人,走起路來,過起日子來,怎麼不會磕磕絆絆,充滿矛盾?
太恐懼了,就過不好當下了。
表面上過得很好,內在是匱乏不安侷促的。
是拼命外撈,展示,內縮,掩蓋的。
是可憐的。但也是可敬可憫的。
因恐懼而追求力量,追求的過程,是生命的昂揚。可敬。
因過於恐懼而害怕失去力量,這種害怕是內耗,會加劇力量的流失。
在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出盡了洋相。可憐。
每個人每個生命皆如此。
如何能逃脫這種害怕失去力量的“負作用”呢?也就是不再內耗。
現在流行“接納”一詞,其實就是“修性”。
各種修行方式,都指向接納。
“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追求“力量”和“力量感”,而不去認清、克服這種失去力量感的“恐懼”,也是前進路上的第一阻礙。
我們害怕什麼?
不管是什麼,我們不怕了。
不那麼怕了。
放下這種害怕吧。
猶如我害怕失去“明白”,“懂得”,只有放下過度的害怕,才能真正的“明白”與“懂得”。
只有放下因為害怕失去力量而對於力量的“過度抓取”,才能真正擁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