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最後我們的心要脫離母嬰關係,在關係中而不執著關係。(在相離相)
但不可否認,母嬰關係和類母嬰關係是世界上最好最具療愈力的關係。
它的愛與依戀極濃,它的付出極為專注熨帖。
良好的母嬰關係、類母嬰關係,是我們福報的象徵,是治癒靈魂之傷的良藥。
世間任何美好互動——我對你付出,讓你好好活下去,都是類母嬰關係。
其中最典型的(類)母嬰關係,包括親子,主寵,以及性情相投、相愛至深的愛人。
在跟孩子、寵物、愛人互動的時候,都觸及靈魂最內層的部分。
我們放下所有防備,赤裸地將柔軟的核心袒露出來。
愛在其中流動。
我對你好,為你付出,不假思索。來不及多想。成為本能。
接近於“無條件的愛”。
之所以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是媽媽,如果母子關係出現了問題,不是媽媽不愛你,而是她太累了。
她需要休息休息。
攢足了勁,起身第一件事就是來愛你。
以此推及,任何關係都是如此。惡劣的傷害性的關係是雙方都處於極度疲憊狀態,大家沒有力量去分享出來了。活著都是難事。
不是我們不相愛,而是我們太累了。
而佛對於信眾來說,表面看是師生關係,實質上也是類母嬰關係。它的美好有多方面因素構成——最主要的原因是“佛”不會累。
遠處的“佛”不會累,身邊的“佛”會。
金身塑造的不會,擁有肉身的會。
想象中的不會累,現實中的會。
佛法、經書、咒語,都不會累,口述,流傳這些的人會累。僧寶會累。
就如同這篇寫下的文章不會累,而寫文章的我會。
任何完美的無瑕疵的關係,都是基於想象為多。
因為遠方的烏托邦的理想國的人不會累,只把驚鴻一瞥精彩瞬間留給你的人不會累,不用朝夕相處的人不會累,回憶中的人也不會累,但媽媽會累。相濡以沫的愛人會累。當下的人會累。
但真正落到實處療愈我們的,把愛一點一滴化為實際行動給予我們的,還是身邊的人。
是那個不完美的會累會發飆的人。
珍惜身邊人,珍惜媽媽,珍惜愛人,也珍惜那隻撓沙發且瘋狂掉毛的貓。珍惜每一個給予我們善意的人,也不怪責那些因疲累至極而顯得窮兇極惡的人。
如果同樣累,沒有力氣付出就躲著點,躲不過去就互掐一陣。掐完好好休養。總會休息過來的。別記仇,明白了道理就不會記仇。
而很明顯了,我們每個人最好的真正的母親是誰?
是我們自已。唯有我們自已。
延伸到外界,投射到外界,才有其他人。
我們自已才是創造幸福的根源。
我們自已感召來了外界良好的母子、主寵、愛人。
借彼此的互動,來感受溫暖。療愈傷痛。
但時刻不離的,永遠不會分別的,唯有自已。雖然這個“自已”也是不固定的。今天的你已然不是昨天的你。
但“覺”是一致的。覺苦,覺甜,覺難受,覺開心,覺愛誰,不愛誰。覺一切,剖離“一切”,會只餘覺,這個只餘的“覺”便是你,真正的你,是佛,是自性,是要證得,是即便不證得也一直跟隨的東西。是無修無證的大智慧。
善待自已是本能。趨利避害是本能。
正確地善待自已需要學習。
跟隨媽媽,愛人可得溫暖。
跟隨“覺者”佛陀學習可得大自在。
大自在之餘,還是要落在實處,把療愈之力,愛與智慧傳遞給身邊人。
於是我們自已也做了孩子,媽媽,愛人。眾多社會關係中的一份子。
化為傳說中的天使。老天爺派來的。
落在人間,有了肉身,會累,因累而不完美。發飆,自私,哭鬧。抑鬱。
沒關係,記得我們都是天使。
我愛你,媽媽,愛人。孩子。
以及那隻呼嚕呼嚕的貓咪。
我原諒你,疲累的,發脾氣的,兇惡的,媽媽,愛人,孩子。
以及那隻撓破我手的貓。
我也原諒我自已。
親愛的,別苛責自已。
愛自已。先做自已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