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雍宮廷經歷了一系列風雨之後,佩蘭憑藉著自已的聰慧和對宮廷事務的深入瞭解,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改革措施。
佩蘭建議在宮廷中設立專門的學府,不僅教導宮女們琴棋書畫、禮儀規範,還傳授算數、經史等知識,旨在提高宮女的素養,以便她們日後能更好地為宮廷服務或者回歸民間也有一技之長。同時,她希望能邀請民間的學者進宮講學,打破宮廷教育的封閉性。此提議一出,得到了一些年輕宮女和部分思想開明的官員支援。年輕宮女們渴望學習新知識,改變自已的命運。而那些開明官員認為這有助於提升大雍的文化氛圍。然而,一些老學究和保守官員卻極力反對。
一日朝堂之上,一位老臣站出來,怒目圓睜,說道:“女子無才便是德,讓宮女學習過多知識,成何體統?這定會擾亂宮廷秩序。”佩蘭微微昂首,目光堅定地回應:“大人,如今大雍正值發展之時,宮女若有學識,能更好地協助處理宮廷事務,且日後若出宮也能有所作為,這怎會是禍亂之源?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女子亦能有所擔當,學習知識不過是提升自我之途。”老臣氣得吹鬍子瞪眼:“荒唐!自古女子便應安守本分,在閨閣之中,這等違背祖制之事斷不可行。”佩蘭不慌不忙:“大人,祖制亦是為了大雍繁榮,如今時代變遷,適當變革教育之法,乃是與時俱進,為大雍培養更多可用之才。”
佩蘭觀察到宮廷服飾製作成本高昂且工藝繁瑣,她提出簡化部分宮廷服飾的製作流程,採用一些更為簡潔大方的設計,同時選用大雍本土生產的布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扶持本國的紡織業。一些掌管宮廷服飾的宦官對此表示擔憂,害怕改革後會影響自已的利益,因此暗中抵制。但也有不少宮廷女眷和一些商業嗅覺敏銳的大臣表示支援。女眷們覺得新的服飾款式會帶來新鮮感,而大臣們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商業機會。
一位掌管服飾的宦官尖著嗓子反駁:“這等簡化,若是讓他國看到,定會認為我大雍寒酸,失了皇家威嚴。”佩蘭微笑著說:“公公此言差矣,簡約並非寒酸。且看我大雍民間百姓,質樸且勤勞,他們所穿服飾雖不似宮廷華麗,卻也獨具韻味。我們採用本土布料,加以精心設計,不僅能展現大雍特色,更能帶動民間紡織技藝發展,何樂而不為?若只追求奢華而不顧民生,才是真正失了威嚴。”宦官一時語塞,卻仍心有不甘。
佩蘭深知宮廷禮儀眾多,一些繁文縟節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影響辦事效率。她主張簡化部分不必要的禮儀,比如一些日常請安的流程可以適當簡化,讓宮廷眾人能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正事上。這一建議得到了雍鈞和一些忙於政務的官員支援,他們認為這能提高宮廷運轉效率。但卻遭到了以禮部尚書為首的一群官員反對,他們覺得禮儀是大雍的根基,簡化禮儀是對祖宗的不敬。禮部尚書義正言辭地反駁:“禮儀之邦,禮不可廢,若隨意簡化,國將不國。”佩蘭上前一步,行禮後說道:“尚書大人,禮儀固然重要,但如今一些禮儀已淪為形式,空耗眾人精力。適當簡化,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多心力為大雍謀福祉。大雍的昌盛並非只靠禮儀的繁瑣來維繫,而是靠眾人齊心做事。且我所提議簡化的皆是些無關緊要的日常小節,重大典禮儀式依舊莊重,何談對祖宗不敬?”禮部尚書沉思片刻,卻仍搖頭:“此舉風險太大,不可輕易嘗試。”
在這場革新的浪潮中,佩蘭留意到宮廷每年在食材採購上耗費大量錢財,而很多農民卻生活困苦。於是她提出建立宮廷與農戶直接對接的供應渠道,減少中間環節的剝削。同時,拿出一部分宮廷積蓄作為農業扶持資金,幫助農戶改良種子、購買農具。這一舉措得到了農民出身的一些小官員和部分地方官員支援,他們深知農民的艱辛,也看到了這對地方發展的好處。但宮廷中的一些採購官員和與之勾結的富商們卻強烈反對,因為這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在宮廷中散佈謠言,說佩蘭的改革會讓宮廷失去威嚴,食材質量無法保障。
一位採購官員站出來說:“直接與農戶對接,無人監管,如何保證食材安全?若出了問題,誰能擔責?”佩蘭冷靜地回答:“可安排專人監管,且農戶們對宮廷供應食材必定盡心盡力。如今中間環節眾多,層層剝削,農戶苦不堪言,且宮廷花費巨大卻未得實惠。扶持農戶改良種子、購買農具,日後他們產出的食材只會更好,這於宮廷於農戶皆是好事。至於威嚴,大雍的威嚴在於國之昌盛、民之安樂,而非採購中的層層盤剝。”富商們聽聞,面面相覷,卻仍試圖狡辯。
佩蘭看到宮廷御醫資源有限,而宮女和太監們生病有時得不到及時醫治。她提議培養一批宮廷專屬的醫女和醫倌,從民間選拔有醫學天賦的人進行培訓,不僅為宮廷服務,還能在疫病流行時參與救治。這一想法得到了一些御醫的認可,他們認為可以傳授醫術,培養更多人才。但也有御醫擔心會因此分薄自已的地位和資源,提出質疑。同時,一些保守勢力認為醫女拋頭露面不符合規矩,堅決抵制。
一位保守官員說道:“女子怎能行醫?成何體統!這是違背倫常之事。”佩蘭直視對方:“大人,醫者仁心,只論醫術救人,不分男女。在民間亦有女子行醫救人,且頗有成效。如今宮廷御醫人手不足,培養醫女醫倌可解燃眉之急。在疫病面前,若多些人手救治,可挽救更多生命,這才是大善之舉。至於規矩,救人之規才是大義之規。”御醫們聽了,有的微微點頭,有的依舊皺眉沉思。
佩蘭在眾多爭議中,繼續深入研究和完善自已的改革措施,努力尋找著讓各方接受的平衡點,她希望能為大雍的繁榮發展開闢一條新的道路。雍鈞也在積極地為她協調各方關係,共同應對這場改革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