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日調查,皇帝終於查明瞭真相。
張氏是魏國公府的人,當年太子年幼時,就透過先皇后的人脈把張氏安插在太子身邊。
等到太子娶了蘇珺後,魏國公府就讓張氏勾引太子,離間太子夫妻感情。
曹國公世子和東宮宮女偷情一事,是魏國公府一手策劃而成,因為這個把柄,曹國公世子私下幫魏國公府做了不少事情。
皇帝想到這兩年魏國公府和曹國公府兩家走的特別近,原來是有這種緣由啊。
幾年過去,曹國公世子和太子的關係越來越親近,他就想對太子說了宮女的事情,不想再留這個把柄。
左右偷情這種事情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全看太子的心情。
魏國公府察覺到了曹國公府的想法,決定先下手為強。
作為太子的母族,他們深諳太子的脾性,如果讓太子知曉魏國公府將手伸到了太子身邊,太子和他們的關係必定產生裂痕。
而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事情!
魏國公府因為皇后,在本朝一躍成為頂級權貴。
他們費盡心思離間太子夫妻感情,就是為了避免來日蘇家壓下魏國公府。
如今卻反過來讓太子不信任他們,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所以就發生了當日的事情。
張氏先殺了和曹國公世子偷情的宮女,避免曹國公世子有人證,然後匆匆趕到前院,想借此打消曹國公世子的念頭。
兩人談判破裂,張氏按照魏國公府的吩咐,對曹國公世子動手。
按照原本的計劃,曹國公世子發作的時間應該是在剛剛出了東宮的時候,到時候魏國公府在宮中的人會把他拋入荷花池中。
等第二天再有人發現世子醉酒溺亡,因為是死在宮中,曹國公府沒辦法親自調查,魏國公府可以從容掃除一切痕跡。
但是計劃出現了意外,因為張氏和冬霜的口角,太子妃派人去搜張氏的院子,之後就是發現張氏和曹國公世子偷情,又因為太子的一腳,將曹國公世子的死亡和太子牽扯在了一起。
這導致曹國公不相信皇家的調查結果,所以會想盡辦法私下調查。
魏國公府擔心真讓曹國公發現什麼,因為這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控了。
如果事情揭露,皇帝知曉魏國公府敢謀殺國公世子,並且做這事的還是太子枕邊人,魏國公府會立刻失去皇帝的信任。
魏國公府現在的一切都依靠皇帝對皇后的感情,所以這絕對不行。
然後魏國公府就策劃了太子遇刺的事情,暗中引誘曹國公對太子動手,又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就這樣,為了隱瞞一件事就又做了更大的事情,像是滾雪球一樣,越來越不可控。
魏國公府以為自己計劃周詳,但是這種大事不可能是曹國公府能夠做成的。
又因為魏國公府這一代沒有特別出彩的人物,所以皇帝震驚過後,就相信了這個結果,無能又膽大,總會做出一些蠢事。
魏國公的事情被錦衣衛查出來不奇怪。
當皇帝細細推敲這其中的事情,他心中閃過疑問,太巧了,為什麼太子妃恰好在那時針對張氏?
往日太子妃對張氏一直是漠視的態度。
蘇家有沒有在這其中插一腳?
最能在皇宮中插上手的就只有皇太后、皇后、太子妃這三人的孃家了。
然後就聽指揮使道:“太子之前因為張氏小產掌摑了太子妃,想必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太子妃聽了這件事,就讓人搜查張氏的院子吧。”
皇帝腦中飛速思索當時的時間線,兩件事時間相差不久,蘇珺因為這件事氣得厲害,所以當時聽到張氏挑釁自己,立刻做出行動也正常。
太子妃還是識大體啊,知曉該瞞下這種事。
皇帝稍微一想,就將這件事扔在腦後,之後站立在他身後的大太監平安心中閃過驚異,當時應該是太子妃剛剛侍疾回東宮?
太子就做了這件事嗎?
皇帝最後下了定論,一切都是曹國公府和曹嬪的謀劃,曹國公在獄中被賜死,曹國公府成年男丁都被處斬,其餘人流放邊疆,永不赦免。
曹家闔族被處死,大皇子被貶為庶人,皇帝原想賜死大皇子,可是在身邊人有意無意地勸說下,皇帝心中終究閃過憐惜,饒了大皇子一命,只是終身幽禁。
等事情平息,皇帝免了魏國公府在禁軍中的職位,又讓魏國公以養病為由上摺子,請求致仕。
皇帝心中很不悅,可是魏國公府是太子母族,真處置了不行,再有就是她當年去世前,握著自己的手讓自己多照看魏國公府,畢竟是她的親人啊。
可是魏國公府膽子太大,竟然敢對太子動手。
皇帝不會再讓他們留在太子身邊,就榮養著吧,不打算再讓魏國公府參與朝堂大事,握有實權。
皇帝在慢慢削弱魏國公府的權勢,面對太子的疑問和求情,皇帝心中發苦,卻無法說出其中內情。
因為皇帝也知道太子的脾性啊,魏國公府做了這麼多的事情,真讓太子知曉,太子不會再親近魏國公府了。
太子生母早逝,對皇后根本沒什麼印象,如果對魏國公府不滿,太子會不會因此對皇后產生不好的印象?
這時候太子還沒養好傷,知曉魏國公是罪魁禍首,那麼盛怒之下做出什麼不一定啊,等以後吧,等太子養好傷,等過幾年太子的心情平復了,再將這件事告訴太子。
到時候太子知曉真相,處理魏國公府的一些人,別厭惡整個魏國公府。
因為皇后,皇帝心中再恨魏國公府,也不得不為魏國公考慮一二,不能真讓皇兒厭惡魏國公府。
可皇帝還不是公認的痴情種,所以無怪魏國公府會不惜一切離間太子和太子妃的感情了。
太子神情陰鬱,他根本不相信這個調查結果。
曹國公府根本沒有插手宮中的能力,但是皇帝已經下了定論,對於太子的追問嚴厲斥責,不允許他再追問。
只說這是為了太子好,可真的是為了自己好嗎?
太子看著舅父送來的信件,父皇在削弱魏國公府,魏國公府在宮中禁軍中的人手逐一被皇帝拔除,父皇在斷絕自己和外界的聯絡。
太子撫上自己的傷口,他遇刺,父皇只是匆匆下了結論,大皇子都沒有被處死,所以這次的遇刺是後宮中的哪個妃子策劃的?
父皇為了保全她們嗎?
親信的話再次在太子腦中響起,陛下是您的父親,可也是其他皇子的父親啊。
父皇不止有自己一個孩子啊。
隨著兄弟們長大,父皇越來越捨不得對他們動手了啊。
母后已經去世多年,後宮中的娘娘卻陪伴父皇十多年,她們在父皇心中是有著地位的吧。
太子地位穩固,但這一切都依賴父皇,可是父皇越來越偏向其他人了啊。
太子年少時被教導只有自己一個人,從不將庶出皇子看在眼中,在他小時候的認知中,親人只有皇祖母、父皇,其他人都是自己的臣子。
可是現在,教導他的人——父皇似乎不這麼認為了。
太子心中百轉千回,暗中有無數推手推動著太子趕緊走上弒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