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族譜

族譜

石像上雕的那隻鳥頭就是神鵲,其實也就是烏鴉,烏鴉是滿族的喜神和保護神。有“烏鴉救祖”的傳說,滿洲後世子孫,俱以烏鴉為神,不得加害,東北山民們進山打獵也有“揚肉灑酒,以祭烏鴉”傳統。而這種人身獸首的神鵲石雕一般常見於“烏薩”道場內,用於開壇做法時的護法,一般應該是八尊石像,四文四武,分列在東南西北等八個方位,我們發現的這尊是武將的打扮,相對應的還有文官裝束的“神鵲護法”石像。

發現這種石像就足夠證明了一點,就是這裡一定與後金朝,也就是努爾哈赤的那個年代有關,只有在那個年代,也只有烏薩才會使用這種神鵲石像作為護法。

我和大牙嚇得是瞠目結舌,繼爾又有些莫名的興奮,因為照這樣來看,至少我們這次並沒有白來,現在可以確定這裡一定與“烏薩\"有關,或許也與我們要找的“行地七公”有關。無論如何,看來都要找時間去娘娘廟的遺址探一探究竟。

經過這件事以後,老古頭對我們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把我和大牙差不多當成了自家人,有啥說啥,絲毫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戒備之心。我倆整天沒事就和老爺子坐炕上胡侃,從民國侃到解放,從臺灣侃到西藏,日子過得倒也是逍遙自在。

一天早上起來,吃過早飯,正在和古老爺子屋裡閒聊,喝著茶水,你一根,我一根地開始噴雲吐霧,不大一會兒屋裡就煙氣繚繞,看不到人,只能聽見聲音,陽光對映下屋子裡像是罩了一層灰藍色的紗幕。

電視里正演著古裝大戲,應該是《康熙爺微服私訪》的故事。古老爺子瞥了兩眼,於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對我和大牙說:“嗨,你們不知道啊,其實我們這家子和老孟那家子也是有點來歷的,我們兩家的老祖宗都是旗人,侍候王爺貝勒的。要是在過去,那也是穿綢裹緞的人家,現在是不行了,土裡刨食,看天吃飯了。”

閒著也是沒事,我和大牙就讓古老爺子給講講。古老爺子談性漸濃,雖然有些地方說得不太明白,不過我們多少也能猜出來一些。

據老爺子說,他們家祖宗在大清早期時可是侍候大人物的,是個王爺什麼的,叫什麼“和碩貝勒”。後來那個王爺的一個女兒搬到了這個村子不遠處,當時這裡並沒有這麼多人家,就在這裡附近建了一處很氣派的宅院,據說能有這個村子那麼大。

旁邊不遠就是那娘娘廟,近水臨山,也是個風水寶地。他們老古家和老孟家的祖上都是跟過來的護衛佐領,算是個頭目,負責保護公主一家人的安全,平時也沒有什麼事,住的大房子,那也是十分地講究。

很多事老爺子也說不太清,這些事也都是代代相傳,很多細節他也不知道。見我們對這個挺感興趣,這老爺子倒是很開心,從箱子底翻出一個包袱,從裡面拿出一本線裝的冊子來,衝我和大牙說道:“大侄子,你們也不是外人,這個是我家的族譜,一直在我這支的手裡相傳,據說當年的一些事在裡面都有些記載,只是我也不識啥字,也看不明白。你們要是感興趣,就拿著看看,不過這東西寶貴得很,千萬不要弄壞了。”

聽老爺子一說還有族譜,我這心裡驚喜異常。族譜也就是家譜,記載著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相當於記載家族子孫世系的傳承之書,可以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裡面的內容不僅僅是血脈分支圖表,也會記一些大的事件。

在文革運動中,家譜被當作四舊遭到清理,很多人家不得不毀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而這老爺子現在能拿出自家的族譜,想當年也是冒著一定的風險才保

留下來這本東西。老爺子取出來的族譜有著很厚實的封皮,也不知道裱糊了多少層。我翻開看看,紙都發黃了。我一邊對老古頭表示感謝,一邊讓大牙取相機來翻拍,我們再看,因怕翻來

翻去一不小心弄爛了。 老古頭見我們如此看重這本族譜,心裡也很感動,客氣地說:“不用,不用,沒

把你們當外人,要是當外人,也就不會拿出來了,這東西當年我埋在地下多少年,現在村子裡有族譜的估計也就只有我們家才有,只有我和小魚兒他爸才知道,別

人都沒敢告訴。\"

大牙取來了相機,調成微拍模式,把附錄和前言一頁一頁仔細拍下來。拍好後,我又很鄭重地把這冊子用布包好,交給老古頭,連連道謝,告訴老古頭,我們只是對歷史感興趣,拍了一下附錄裡的文字,回頭看看,或許對我們的研

究能有些幫助。

老古頭一個勁地衝我倆擺手,一邊收拾一邊說:“你們啊可別再客氣了,再客氣就顯得外道了。”

晚上,我和大牙在電腦前一頁一頁地仔細看著,越看越驚訝,原來這古老爺子的祖上還真不簡單。老古頭說的那個王爺,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竟然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

我和大牙趕緊上網找資料,我倆對歷史的瞭解,頂多知道前三十年的事,再久一點的基本上都對不上號,好在有電腦,搜來搜去,查得也差不多了。

從頭到尾看了兩遍,總算把努爾哈赤這一家子的關係弄得有了點頭緒。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生共有十六個妻子,十六個兒子八個女兒。其中的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子非常出色,授封為“和碩貝勒”,由這四個人“共議國政,各置官屬”。這四人按年齡次序分別為: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也就是當時鼎鼎大名的“四大貝勒”。

“和碩貝勒\"只是當時的爵位等級,不是一個人,是相當於一個官差不多,就像今天的省長一樣。

其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之子,其餘三人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這四個人的權力地位並沒有因次序而有差別,就比如當時的皇太極排在最後,這並不表示他的地位就比其他三個人低。

努爾哈赤死後,繼承汗位的正是這四大貝勒中的“皇太極”,其實論個人能力或是業績,他都不算是出類拔萃,二十幾天就把汗位弄到手了,著實讓人有些懷疑,而且偏偏這段歷史的記載也是諱莫如深,三言兩語,一帶而過,找了半天,在網上沒找到什麼新鮮的東西。

我和大牙坐在炕上嘮了半天,說來說去,只能說這皇太極走時氣,別看沒打

幾次硬仗,但好在也沒啥大過錯,人走時氣馬走驃,人家就是命好。

四個人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很明顯這汗位還輪不到他;大貝勒代善,好像是和努樂哈赤的某個媳婦有一腿,這事到底有沒有不好說,但當時也是鬧得沸沸揚揚,這種傳言是要命的,估計也是沒戲;至於那三貝勒莽古爾泰,別看他驍勇善戰,戰功顯赫,但那傢伙有點驢性,太莽撞,就因為他媽行為不端,就把他自已親媽給宰了,這種魯莽之人有勇無謀,也不是當皇帝的料。

族譜說這個王爺,也就是莽古爾泰,儘管在戰場上英勇無比,但在皇太極登基後卻屢屢頂撞他的這個兄弟,最後也是一雙小鞋接著一雙小鞋穿,暴死於 1632年,死時才四十多歲,下場十分悲慘。至於更多的情況,歷史並沒有記載,他的兒女也沒有史料可循。

依據老古頭族譜中的記錄,在此地居住的公主就是莽古而泰的小女兒,而保護她的這一百多人的侍衛佐領就是老孟家和老古家的先祖。

在族譜的附錄中有段記載引起了我和大牙的注意,說是在崇德元年,也就是莽古爾泰死後的第四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公主府宅突然起火,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水澆不熄,土掩不滅,直到燒得片瓦無存,大火才漸漸熄滅。

一場大火之後,公主的一家也是生死未卜,不知所蹤。而孟、古兩家的祖上忠主之心深切,一直沒有遠走,後來分別改姓“孟”與“古”,各取“莽古而泰\"前兩字的諧音為姓,就在宅院的五里之外定居生活下來。

我和大牙躺在炕上翻來覆去地說著這些事,說來說去,矛頭又指向了努爾哈赤。神鵲護法的出現,莽古爾泰的浮出,使這件本來就毫無頭緒的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