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落那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心裡頭一直跟揣了個謎團似的,反覆琢磨著“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這句話。越想越是如墜雲霧之中,整個人都被這疑惑給攪得心神不寧。於是,我決定快馬加鞭地去找黃帝陛下,非得把這事兒弄個明明白白不可。
我一路連跑帶顛,氣喘吁吁地來到黃帝面前,累得話都說不利索了:“黃帝陛下呀,我這腦袋都快被這事兒給攪成漿糊了,怎麼也想不明白這‘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到底是個啥意思,您老可得給我掰開了、揉碎了好好講講。”
黃帝陛下倒是氣定神閒,笑著捋了捋那花白的鬍鬚,慢悠悠地說道:“哈哈,莫急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這九竅啊,就好比是咱們部落的九道大門,要是沒看管好,那些個邪祟就跟狡猾的狐狸似的,趁機就鑽進來搗亂啦。”
我瞪大了眼睛,一臉的好奇,迫不及待地問道:“陛下,您趕緊給我細細說說,這九道大門到底指的是啥呀?”
黃帝陛下不緊不慢,耐心地解釋道:“這九竅呢,就是咱們的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一張嘴巴,再加上下面的尿道和肛門。頭面部的那七個竅,咱們叫它‘陽竅’,下面的兩個竅呢,就稱為‘陰竅’。這九個竅可是咱們跟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就跟部落的出入口一樣,必須時刻保持通暢,還得時刻警惕著。”
我撓了撓頭,眉頭緊皺,還是有些迷糊:“陛下,那您說的這三要又是啥呢?”
黃帝陛下指了指我的耳朵、眼睛和嘴巴,神情嚴肅地說道:“這三要啊,就是耳、目、口。耳朵能聽聲,眼睛能視物,嘴巴能說話、能吃東西。這三個要是管不好,那麻煩可就像洪水猛獸一樣,擋都擋不住。”
我聽了,還是雲裡霧裡的,追問道:“陛下,您能不能再給我講得更明白點兒?我這榆木腦袋還是轉不過彎來。”
黃帝陛下笑了笑,接著說道:“你想想看,耳朵要是亂聽那些不三不四的話,比如說別人故意挑撥離間的那些個壞話,是不是心裡就容易堵得慌,像長了個疙瘩似的?眼睛要是總盯著那些不該看的東西,像別人的隱私或者烏七八糟的東西,是不是心思就容易跑偏?嘴巴要是亂吃東西,或者說話不經過大腦,得罪了人,是不是就給自已惹了一身的禍?”
我聽了,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可還是有些擔憂:“哎呀,陛下,原來這麼嚴重啊,那這可咋整呢?”
黃帝陛下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道:“別愁眉苦臉的,只要咱們能讓這三要動靜得宜,就能避開很多麻煩事兒。”
我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趕忙問道:“陛下,那啥叫動靜得宜啊?”
黃帝陛下雙手背後,來回踱步,說道:“動的時候,耳朵要能清清楚楚地聽到有用的資訊,比如說別人給的好主意;眼睛要能一下子看準事情的關鍵,好比在森林裡能迅速找到獵物的蹤跡;嘴巴要能說出在理的話,就像在大家幹活累了的時候給鼓鼓勁。靜的時候呢,耳朵能在安靜中傾聽自已內心的聲音,眼睛能在寧靜中修養精神,嘴巴能在沉默中思考人生的道理。”
我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兒,說道:“陛下,您能不能給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我怕我還是理解得不夠透徹。”
黃帝陛下笑了笑,說道:“比如說阿牛耕地的時候,他全神貫注地聽著土地的聲音,眼睛緊盯著土地的平整度,嘴巴哼著小曲給自已加油打氣,這就是動靜得宜。再比如說阿花采藥的時候,她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周圍的動靜,眼睛認真尋找著需要的草藥,嘴巴緊閉不隨便出聲打擾周圍的環境,這也是動靜得宜。”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問道:“陛下,那在咱們平時的勞動生產中,這三要又有啥特別的講究呢?”
黃帝陛下清了清嗓子,說道:“就說種地吧,眼睛得看準種子播撒的位置,一點兒都不能馬虎,不然種子撒得東一顆西一顆,哪能長出好莊稼?耳朵得時刻留意著天氣的變化,要是聽到風聲雨聲,就得提前做好防範,別讓莊稼遭了災。嘴巴可不能隨便抱怨辛苦,得給一起幹活的夥伴們傳遞正能量,比如說‘加把勁,今年肯定大豐收’。打獵的時候,耳朵得像兔子一樣靈敏,聽到獵物的細微動靜,眼睛要像老鷹一樣銳利,瞬間發現獵物的位置,嘴巴要和同伴配合默契,該喊‘左邊有獵物’就喊左邊,該喊‘準備放箭’就喊準備放箭,可不能瞎指揮。”
我聽得入了神,接著又問:“那在處理咱們部落裡的社會關係時,這三要又該怎麼把握呢?”
黃帝陛下微微仰頭,思考片刻後說道:“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耳朵要認認真真地傾聽對方說的每一句話,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語氣變化都不能放過,這樣才能明白對方真正的想法。眼睛要仔細觀察對方的表情和動作,是高興還是生氣,是真誠還是虛偽,都得心裡有數。嘴巴說話可得過過腦子,不能傷人自尊,也不能吹牛撒謊,要實實在在、和和氣氣的。”
我眨了眨眼睛,繼續問道:“那在咱們和大自然相處的時候呢?”
黃帝陛下望著遠處的山川,感慨地說:“感受大自然的時候,耳朵要傾聽風聲雨聲、鳥鳴蟲叫,感受大自然的聲音之美。眼睛要欣賞山巒的雄偉、河流的奔騰、花草的嬌豔,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之美。嘴巴不能隨意破壞環境,不能亂砍濫伐、不能亂丟垃圾,要尊重自然的規律,順應自然的變化。”
我聽完,拍了一下大腿,興奮地說道:“陛下,我好像有點兒明白了。那這對咱們修煉有沒有啥幫助呀?”
黃帝陛下目光堅定,說道:“那幫助可大了去了!修煉的時候,要讓耳朵不聽那些外界的紛紛擾擾,不受雜音的干擾。眼睛不被亂七八糟的雜念所迷惑,保持內心的清明。嘴巴不胡言亂語,不亂髮誓言,內心始終保持平靜如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領悟到更深的智慧。”
我激動得滿臉通紅,說道:“陛下,那要是咱們部落的人都按照您說的做,是不是都能變得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黃帝陛下哈哈一笑,說道:“只要大家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並且踏踏實實地去做,咱們部落肯定會越來越興旺,大家的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的。”
我聽完黃帝陛下的話,滿心歡喜地回到了部落。一見到大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黃帝陛下的教誨一股腦兒地倒了出來。
阿壯聽了,拍著胸脯說道:“以後我耕地的時候,一定把這三要放在心上,保證把地種得好好的。”
阿巧也跟著說:“我織布的時候也會注意的,絕不讓自已分心。”
阿勇和阿智在管理部落的時候,也時時刻刻提醒著大家要注意三要的動靜得宜。
部落裡的孩子們也像模像樣地學了起來。
有一天,部落裡熱熱鬧鬧地舉行了一場比賽,就是要看看誰在勞動中最能做到三要的動靜得宜。
阿虎那傢伙,平時打獵就厲害得很。這次比賽,他耳朵豎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圓圓的,一聽到風吹草動,眼睛立馬就鎖定了獵物的位置。嘴巴緊閉,屏氣凝神,等到時機成熟,“嗖”的一箭射出去,獵物應聲倒下,贏得了大家的一片稱讚。
阿豹也不甘示弱,他在奔跑的時候,眼睛始終盯著前方的道路,耳朵留意著周圍的動靜,嘴巴調整著呼吸,步伐輕盈而穩健。憑藉著冷靜的頭腦和恰到好處的呼吸控制,他也表現得極為出色。
阿琴在唱歌的時候,更是把三要的動靜得宜發揮得淋漓盡致。她用心去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情感,眼睛含情脈脈地與大家交流,嘴巴唱出的旋律如同山間清泉,讓大家都陶醉其中,彷彿忘記了一切煩惱。
就這樣,部落裡的人們越來越懂得如何運用三要的動靜得宜,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滋有味。
然而,生活中總是少不了一些小插曲。
有一回,阿木在蓋房子的時候,和旁邊的人聊得熱火朝天,結果一個不小心,手裡的木頭砸到了自已的腳,疼得他齜牙咧嘴。大家紛紛圍過來,說道:“阿木啊,幹活的時候可得專心,別忘了黃帝陛下說的三要動靜得宜。”
阿水也有過一次教訓。他在捕魚的時候,被遠處的美景吸引住了,眼睛只顧著看景,沒留意到魚已經快要溜走了。幸好旁邊的夥伴提醒,才沒有空手而歸。大家都笑著說:“阿水,你可長點兒心吧,別再因為分心錯過了好機會。”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部落和其他部落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
咱們部落的人因為懂得了三要的動靜得宜,在和其他部落交流的時候,表現得彬彬有禮、大方得體。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恰到好處,讓人感覺特別舒服。其他部落的人對咱們是讚不絕口,充滿了尊重和讚賞。
看到咱們部落這麼出色,其他部落的人也紛紛跑來學習。
部落裡還專門組織了一些活動,讓大家分享自已在三要動靜得宜方面的經驗和心得。
阿花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在採藥的時候,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眼睛仔細分辨著各種草藥,嘴巴不隨便說話,生怕驚擾了藥草的靈氣。就因為注意了這三要,我找到了很多珍貴的草藥,能給大家治病呢。”
阿力也迫不及待地說道:“我在練功的時候,讓耳朵不聽那些外界的嘈雜聲,嘴巴緊閉,專心運氣。嘿,您別說,進步還真快,感覺自已的力氣都變大了不少。”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自已的故事和體會,都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
有一天,部落裡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在部落裡待了好幾天,默默地觀察著大家的生活。
最後,他找到黃帝陛下,由衷地讚歎道:“你們部落的人真是與眾不同啊,每個人都充滿了活力和智慧。不管是幹活還是交流,都那麼恰到好處。”
黃帝陛下微笑著說道:“這都是因為我們懂得了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的道理。大家按照這個道理去做事、去生活,自然就越來越好了。”
神秘客人連連點頭,說道:“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一定要把這個寶貴的道理帶回去,告訴我們部落的人,讓他們也向你們學習。”
在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夜晚,我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仰望著滿天閃爍的星星,耳朵傾聽著微風輕輕拂過草地的聲音,嘴巴輕輕地哼著歡快的小曲。心裡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和憧憬。
我深深地知道,只要我們部落一直堅守著這個道理,未來的日子一定會像那璀璨的星空一樣,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日子如同流水般匆匆而過,部落裡又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部落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阿勇負責準備祭祀用的牲畜,阿智則忙著安排祭祀的流程和儀式。
阿勇在挑選牲畜的時候,眼睛仔細觀察著每一隻動物的健康狀況,耳朵傾聽著它們的呼吸和叫聲,嘴巴向旁邊的人詢問著一些細節,確保選到的牲畜都是最健壯、最適合祭祀的。
阿智在安排流程的時候,眼睛盯著祭祀的場地,心裡默默規劃著每一個步驟,耳朵傾聽著大家的建議和意見,嘴巴有條不紊地向大家傳達著自已的想法,把整個祭祀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
祭祀活動當天,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大家都感受到了神靈的庇佑和祝福。
還有一回,部落裡遭遇了一場小小的疾病風波。阿花憑藉著自已對三要動靜得宜的理解,在採藥和配藥的時候格外用心。
她用眼睛仔細分辨著各種相似草藥的細微差別,耳朵傾聽著病人的症狀描述,嘴巴向病人詢問著日常的飲食和作息情況,最終配出了有效的藥方,讓大家很快就恢復了健康。
隨著部落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在實踐中領悟到三要動靜得宜的真諦。
阿明原本是個毛毛躁躁的小夥子,做什麼事情都靜不下心來。但是在大家的影響下,他開始嘗試在勞動中運用三要的原則。
他在捕魚的時候,眼睛專注地盯著水面,耳朵留意著水下的動靜,嘴巴控制著自已的呼吸,不再像以前那樣大呼小叫。漸漸地,他的捕魚技術越來越高超,成為了部落裡小有名氣的捕魚能手。
阿燕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她在織布的時候,眼睛關注著絲線的走向,耳朵聽著織布機的聲音,嘴巴哼著輕柔的歌謠,織出的布更加精美絕倫。
部落裡的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也開始懂得了動靜得宜的道理。
他們在捉迷藏的時候,眼睛敏銳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耳朵傾聽著小夥伴的腳步聲,嘴巴緊閉不發出聲音,讓遊戲變得更加有趣和刺激。
在部落的集市上,人們買賣物品的時候也遵循著三要的原則。
賣家眼睛觀察著顧客的表情和需求,耳朵傾聽著顧客的詢問和討價還價,嘴巴熱情而真誠地介紹著自已的商品,讓交易變得更加順利和愉快。
買家則眼睛挑選著自已心儀的物品,耳朵聽著賣家的介紹和推薦,嘴巴理智地和賣家交流,買到了滿意的東西。
部落裡還舉辦了一場才藝比賽,展示大家在三要動靜得宜方面的成果。
有的展示了精美的手工藝品,製作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眼睛的精準觀察、耳朵的細心傾聽和嘴巴的安靜專注。
有的表演了精彩的舞蹈,舞者透過眼睛的傳神、耳朵對音樂的敏銳感知和嘴巴的呼吸控制,展現出了優美的舞姿。
大家在比賽中互相學習、互相欣賞,進一步加深了對三要動靜得宜的理解和運用。
時光荏苒,部落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田野裡一片金黃,麥浪滾滾。大家在收割莊稼的時候,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三要動靜得宜的重要性。
眼睛看準成熟的莊稼,耳朵聽著收割的節奏,嘴巴喊著勞動的號子,每個人都充滿了幹勁,收穫了滿滿的喜悅。
在慶祝豐收的晚宴上,大家歡聲笑語,回顧著一年來的點點滴滴。
黃帝陛下感慨地說:“咱們部落能夠有今天的繁榮,都得益於大家對三要動靜得宜的理解和實踐。希望咱們能一直保持下去,讓部落的明天更加美好。”
大家紛紛舉杯,共同祝願部落的未來充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