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地主,那是出了名的老摳,一聽要自已出糧又出錢的,頓時就不樂意了。
宋四叔瞪著眼睛說道:“怎麼宋子川,這點誠意都沒有,我看這事情就免了吧。”
宋子川快吃到嘴邊的肥肉,哪能讓他跑了。連忙說道:“四叔我服了你了,行我現在就帶人買棺材去。”
說罷在院裡央了幾個人,一起到縣裡買棺木去了,宋四叔看著宋子川慌忙出去的背影,冷哼了一聲後坐在院子當間閉目養神起來。
約莫到了快要吃晌午的時候,宋子川帶人回來了,跟著回來的還有一輛兩匹騾子架著的板車。
宋子川從車上跳下來,招呼著院子裡的人出來搬東西,本來村裡的人是不願意搭理他的。
但這畢竟是順來家裡的事,眾人只當沒宋子川這個人,各自出來把車上的東西卸下來搬進院裡。
只見眾人搬進來兩口由各種木材七拼八湊起來,薄得不能再薄的棺材。
還有半口袋碎米,開啟一看裡邊還摻和著三分之二的碎苞谷顆粒,又拿進來兩筐青菜,小半筐的芋頭。
最後宋子川親自提著小半塊豬肉走了進來,對宋四叔說道;“怎麼樣四叔,答應你的事我可都辦好了。”
宋四叔皺著眉頭看了看那兩口薄得快透光的棺材,冷哼了一聲說道:“等順來父母的事完結了,咱們就去祠堂立個字據,讓全村人都做個見證!”
宋子川聽了點了點頭,也沒多說,放下手裡的東西就轉身回去了。
來幫忙的眾人一看宋子川走了,都紛紛圍到宋四叔身邊來,嚷嚷著問是不是真要把順來交給宋子川。
宋四叔擺了擺手說道:“我能不知道他宋子川是個啥樣人?而今咱們誰能保得了順來”。
“我跟宋子川立下字據也算留著個底,你們記著到順來十八歲的時候你們一定要幫著順來把地要回來”。
“留了字據就不怕宋子川耍賴,現在也不說這個事了,咱們先把順來家的事忙活完了。”
這種情況下喪事一切從簡,也沒請先生,順來媽家的孃家人也都沒在人世了。
剩下沾親帶故的就是同村同族的人,所以發喪通告親友這種事也都免了。
宋四叔先是算了日子,只大概的避開了忌諱的日期,其餘也不再做講究,最後算定了後天出殯。
之後又安排人把順來的爹孃重新裝殮到兩口薄皮棺材裡,大娘大媽們則把宋子川拿來的吃食搬到廚下準備刷鍋做飯。
就這樣大家忙忙叨叨的把順來家裡的事也準備停當了,第二天一大早宋四叔帶著村裡的壯勞力和宋顯財一起去了祖墳。
選定了穴位以後就由村裡的年輕人動手挖墓穴,趕著在晌午前終於是挖好了這個合葬墓穴。
眾人回去吃了飯都早早回家休息,第二天吃完早飯後就開始準備出殯的事宜。
村裡的年輕人基本都到場了,在當地用來出殯抬棺材的一套槓子有專門的稱謂叫做龍槓。
每個村都有一套,儲存在祠堂裡,誰家有喪事都用它來抬棺,今天兩副棺材只能先抬上去一副,再回來抬第二副。
就這麼村裡的年輕人八人一班,分成三班,五里一換,三班倒的把兩副棺材抬進了祖墳。
宋顯財彷彿已經流乾了眼淚,出殯這天再也沒哭出一聲來,靜悄悄的看著兩副棺材入了土,之後默默的跟著人群往回走。
回來後從井裡把宋子川拿來的那塊豬肉提了上來,混合著芋頭燉了一大鍋,蒸足了苞穀米飯,最後招待眾人吃了一頓。
就這樣,喪事也算徹底的結束了,轉過天來,宋四叔開了祠堂,說是祠堂其實還兼有寺廟的性質,因為祠堂中間供奉了一尊真武大帝的神像,
宋四叔,當著村裡眾人的面,擬好了字據。註明了各種條款,並一一對村民做了解釋。
最後在結尾寫了“如有違此據,村規族約,定不容情,人神共鑑,天誅地滅。”
寫完後遞給宋子川,宋子川哪裡識得多少字,只裝模做樣的橫豎看了看,就歪歪扭扭的描上了自已的名字。
宋四叔接過來看了後,工工整整的寫上了自已的名字,之後又選了村裡不同年齡段的人上來簽了字,作為見證。
之後又把字據小心翼翼的收了起來,後來我的曾祖父跟我講過,那份字據一直被宋四叔藏在了祠堂真武神像的後邊。
就這樣我的曾祖父開始了在宋子川家為奴為僕的日子。
宋子川家今年新建了宅院,舊的院子就租給了幫他家種地但沒有屋子住的佃戶們。
自已一家搬進了新院子,這個大院可說是當時方圓幾十裡最好的大院了。
院子坐西朝東,南北各有兩個跨院,南跨院是給他兒子讀書寫字的,北跨院則養著牲畜和置辦下石磨碾子一類的生產器具。
宋子川和他老婆住在中間的院子,院子修得也講究,門樓影壁樣樣俱全,聽說臺階的石料,都是用騾馬從五十里外馱回來的上等石料。
宋顯財進了家才發現,感情這麼大的一個院子就自已一個下人,
從此真正的苦難開始了。
宋子川家自已是不種地的,家裡的牛算是租用給他家的佃戶用的,每年多收著半成的租子。
本該是由佃戶照管那兩頭牛,但宋顯財一進家門,宋子川就以嫌棄佃戶們把牛照顧得不好為由。
把牛交給了宋顯財照管,並以此把佃戶們租用牛的租子提高到了一成,佃戶們對此恨得咬牙切齒。
除了照顧牛外,還要照顧著家裡的兩匹騾子一匹馬,還有三四頭豬,一群雞鴨。
家裡洗衣燒水舂米輾面,擦桌子掃地都歸他管,晚上還要伺候宋子川的兒子宋顯業,要不是嫌宋顯財做飯太難吃,估計還得讓他做飯。
就這樣宋顯財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先燒上開水備著給他們洗臉泡茶。
自已再牽著牲口出去放,一邊放牲口一邊還得割三四趟豬草,每隔兩三天還要到山上去打柴回家。
早飯就只能隨便帶著點乾糧出去,晚上幹了一天活回來桌子上剩了什麼就只能吃什麼。
吃完晚飯還得去給宋大少爺捏腰捶腿,晚上睡覺也只能睡在牛棚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