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一望無際的黃沙,在狂風的裹挾下,吹到了陸川的身上。
此時雖然是白天,可這漫天的黃沙,卻讓周圍環境變得昏暗無比。
今天,是陸川的部隊集結整訓完成後的第一週。
就在兩天前,陸川第一次得到,了有關大貴族和騎士們的訊息。
位於他領地正南方的一個偏遠哨站,第一次接觸到了這支部隊。
哨站裡的人,被殺的只剩下兩人,而這兩人,則在對方的許可下,被放了回來。
根據這兩個死裡逃生的哨站工作人員的回憶,對方是一群身強體壯,裝備精良的部隊,他們自稱“騎士的侍從”,可在他們的隊伍裡,卻沒有任何騎士的身影。
在對於對方裝備的描述上,陸川聽到了一個令他滿意的結果。
對方的這支,名為“侍從”的先頭部隊,只不過是一群受過良好訓練,身穿全身甲,使用制式近戰武器的專業軍事組織罷了。
對於現在陸川的部隊來說,雖然在軍事素養方面可能比不過人家,可在軍事裝備上,陸川的火槍,可以對敵方造成降維打擊,而對方,並沒有什麼遠端攻擊手段。
在關於對方人數是多少,這個問題上,兩人給出的答案並不一致,或者說,出現了分歧。
按照其中一人所說,在他被活捉後,看到了周圍有幾百人。
而另一個人,則完全不認可他的說法,按照這個所說,他當初在瞭望塔上,看到了黑壓壓的一片,其中甚至還有國教的那種移動小教堂。
只不過,由於對方是在黃昏,突然發動的襲擊,所以沒有看清,那到底是不是國教的人員。
對於兩人所說的話,陸川自然是選擇只信一半,可隨後偵查小隊的彙報,讓陸川認識到了,這兩人說的都是真的。
對方確實是黑壓壓的一片人,裡面也的確有一個類似於國教的移動小教堂,只不過,這是後方大部隊的情況。
在這支大部隊的前方,還有數支,由一到兩百人所組成的小股部隊,這批人也確實身披全身甲冑。
所以,綜上所述,兩人說的都是真的,只不過視角不同罷了。
在得知這一訊息後,陸川先是前往了國教的教堂,他需要知道,國教,是不是也參與了這場戰爭,並選擇了對方。
在梅納爾的陪同下,兩人直接見到了一位國教的大人物,按照梅納爾的翻譯,對方,是周圍數千平方公里的主教,他再往上,就只有教主了。
他們三人,直接於第十三自治村中的教堂會面。
或者說,對方就在此處等著他倆的到來。
這個精瘦的中年人知道,他一定會來這裡,所以他選擇在此處等待。
在面對陸川帶有質問語氣的詢問時,對方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這名區域主教,毫不避諱的表示,對方,那些大貴族們,也是信仰國教的。
可對於,國教是否直接參與這件事,對方卻直接否定了這個說法。
在梅納爾的翻譯中,陸川得知,國教,不會參與雙方的任何行動,也不會給予雙方,除唸經以外的任何支援。
至於更多的事,對方表示,當陸川贏得了這場戰爭以後,他就會知道一切。
沒辦法,在最終相互扯皮了半天后,陸川除了要來了十幾個會念經的唱詩班以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穫。
也不能這麼說,最起碼,他知道了敵方的那個可移動小教堂,並不是國教的,國教也沒有直接參與。
這就足夠了!
國教的信譽一直不錯,對於這次戰爭,陸川選擇相信他們。
不相信也沒有辦法,光大貴族和騎士們那黑壓壓一片的人數,陸川就不得不派出自已全部的部隊了。
要是國教也參與進來,並且加入對面,那他確實沒得打。
國教的信徒很多,範圍也很廣,幾乎哪裡都能看到他們的存在。
相比於大貴族和騎士的威脅,在陸川看來,國教才是最難辦的那個。
好在,陸川早已集結部隊,並開始整訓。
按照對方的行動速度和行動軌跡來看,陸川還是有時間佈置陣地的。
至於戰場的選擇,這完全由不得陸川來選。
因為對方人數實在是太多了,陸川只能推測對方可能的路線,並在這個推測的路線上,選擇構築防禦工事的位置,並提前疏散當地居民。
此時,陸川就站在他選擇的戰場處,就站在防禦工事的第一排。
按照偵查小隊的彙報,對方明天下午,就會抵達此處。
在此期間,陸川還派出多支襲擾部隊,除了想辦法把對面的零散的侍從部隊引到此處外,還兼具戰場反饋的重要作用。
陸川需要確認,對方是否擁有大量魔法道具,他需要透過戰場反饋來判定,他的火力是否足夠。
為了這次戰爭,陸川還叫來了他的好學生,華頓諸侯。
對方在聽到,陸川要抗擊北上的貴族騎士的時候,連問都沒問,直接帶著自已的絕大多數部隊,親自來到了陸川身邊。
自從上次討伐“鮮血聯盟”後,雖然依舊有過幾次接觸,可隨著倆人相繼對內開始改革,兩人也就沒有再見過面了。
陸川再次見到對方,心中不免感慨,華頓這小子,怎麼越長越朝著南梁發展了呢?
上次見他,還只是一個殺伐果斷的正太,現在嗎,嗯,殺伐果斷的南梁?
華頓的加入,對於急需幫助的陸川來說,完全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陸川雖然對自已的部隊相當的自信,可人數,依舊是他難以忽視的問題。
哪怕領地內經濟發展的很好,地盤也大了很多,可部隊的人數和質量,依舊是一個令陸川頭疼的問題。
時至今日,陸川所有的作戰人員,加上他的衛隊和巡查部隊,也只有上下十萬人而已。
而華頓的加入,則完美的彌補了這一短板。
作為一個學習很上進,可沒有經歷過系統性學習的人,陸川給華頓的引導,一直是以精良的部隊和龐大的人數為主。
相比於陸川的這些個需要指揮,培訓,學習的“高質量天兵”。人數優勢,一直以來才是他們的重心。
而華頓,在陸川的指導和培養下,他的思想已經是超越本地人一大截的程度了,培育出來,以人數為主的部隊,也是其他以人數為主的部隊中的佼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