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皇帝讓人立即撤銷了那項不公的政策,並張貼布告,宣佈沈家的清白。
同時,他還再次冊封沈行之為護國大將軍,以表彰他的功績和忠誠。
沈行之帶著皇帝的嘉獎和公道回到了沈家。
他將自已的經歷告訴了大家,大家都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他們知道,沈行之不僅為沈家爭取到了公道和榮耀,還為整個珠寶行業樹立了一個榜樣。
從此,沈家的珠寶生意再次煥發了生機。
他們繼續秉持著誠信為本的原則,用最好的材質和工藝製作出精美的珠寶,贏得了更多顧客的信賴和喜愛。
沈行之把這個好訊息寫信告訴何悠悠,她顯然也很開心:“太好了師父,這下不僅打了勝仗,那項針對你們的政策,還被取消了,以後可以繼續銷售珠寶了。”
前幾天,何悠悠在街頭閒逛時,無意間被一張珍珠店的廣告頁吸引。
廣告頁上,一位美麗的女子正優雅地品嚐著一杯珍珠粉,旁邊配文道:“服用珍珠粉,可美容養顏,讓您煥發青春光彩。”
何悠悠心中一動,想起或許可以把這法子告訴沈行之,讓他試試。
好像之前聽沈行之說過,沈家倉庫中也存放著一些珍珠,可大部分都是用來製作項鍊、珠釵等飾品,從未嘗試過將其製成珍珠粉來銷售。
她覺得這個,或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商機。
沈行之聽了何悠悠的想法後,也覺得很值得一試。
“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沈行之說道,“我們可以先試試將那些成色稍差的珍珠研磨成粉,加點營養粉末,做成內服和外敷的養顏粉,如果效果好的話,再大量推廣也不遲。”
“對,先少做一些試試,效果好了,再多做點,畢竟這也是我們的一次嘗試。”
何悠悠心想,若此法可行,那她的銷售策略,又增加了一條。
沈行之立刻安排人手,跋山涉水地去進了一批珍珠。
這些珍珠有的碩大圓潤,適合做成項鍊、珠釵等飾品;有的則成色稍差,正好可以用來研磨成粉。
珍珠到手後,沈行之便讓人研製。
他們找來了專業的工匠和中醫師傅,一起研究如何將珍珠研磨成粉,並加入適當的營養粉末,使其既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又安全可靠。
經過多次的嘗試和研究,他們終於成功地製出了第一批珍珠養顏粉。
這些養顏粉細膩光滑,散發著淡淡的珍珠光澤,看起來就讓人心生喜愛。
沈行之決定,先在店裡夥計身上試試效果。
讓他們每天早晚都堅持服用和外敷養顏粉,期待著奇蹟的發生。
幾天後,他們驚喜地發現,自已的面板,變得更加細膩光滑,膚色也更加均勻透亮。
“東家,你看!這養顏粉的效果真不錯!”一個夥計興奮地說道。
沈行之也滿意地點了點頭:“嗯,確實很不錯。
我們可以開始大量生產了。”
於是,沈家的珠寶店,開始推出新的產品——珍珠養顏粉。
這些養顏粉一上市,就受到了廣大女性的熱烈歡迎。
他們都被其美容養顏的功效所吸引,紛紛前來購買。
沈家的珠寶店,也因此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
許多顧客都表示,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細膩光滑、效果顯著的養顏粉。
而沈行之也因為這一創新,而受到了更多的讚譽和尊敬。
沈行之並未因寶翠軒的初步成功而滿足。
他深知,商業競爭如同戰場,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後於人。
因此,他始終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尋找著新的商機。
一日,沈行之給何悠悠寫信:“珠寶市場日新月異,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才能保持領先地位,我想,我們可以嘗試結合傳統與現代,推出一些新穎獨特的款式。”
何悠悠贊同:“師父說得極是,我們可以將傳統的工藝與現代的設計相結合,打造出既具有古典韻味,又不失時尚感的珠寶。”
如果把現代的元素,運用到古代當中,說不定效果會更好。
於是,在沈行之和何悠悠的商量下,在沈行之的帶領下,寶翠軒開始了一系列的新品研發。
他們不僅推出了傳統的項鍊、珠釵等飾品,還結合現代審美,設計出了時尚的手鍊、耳環等。
這些新品一上市,便受到了廣大顧客的熱烈歡迎。
隨著時間的推移,寶翠軒的名聲在京城中越來越響亮。
許多人都慕名而來,只為一睹沈行之的風采,以及購買寶翠軒精心製作的珠寶和養顏粉。
每當這時,沈行之都會親自接待顧客,為他們介紹珠寶的款式和工藝。
他始終秉承著誠信為本的原則,用最好的材質和工藝,製作出每一件珠寶和養顏粉。
顧客們都能感受到他的誠意和熱情,因此更加信賴和喜愛寶翠軒的產品。
然而,俗話說得好,樹大招風。
寶翠軒的生意越來越好,自然也引來了其他人的嫉妒。
其中,胡人商隊便對寶翠軒的成功虎視眈眈。
這幾日,每當看到寶翠軒門口圍滿了人,不到午時店裡的東西便銷售一空,他們心中便充滿了嫉妒和不滿。
“憑什麼他們寶翠軒,就能如此紅火?我們胡人商隊的產品難道就比他們差嗎?”商隊的首領憤憤不平地說道。
“首領,不如我們也想個辦法,打壓一下寶翠軒的氣勢。”
古力提議道。
首領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好!我們就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她們寶翠軒不是以珍珠養顏粉為招牌嗎?我們就來破壞他們的聲譽!”
雖然前幾次栽了跟頭,但沈行之肯定架不住他們接二連三的攻擊。
於是,胡人商隊開始暗中策劃一場,針對寶翠軒的陰謀。
他們收買了一些市井無賴,讓他們在京城中散佈謠言,說寶翠軒的珍珠養顏粉中,摻雜了有害物質,使用後會導致肌膚潰爛。
這些謠言,很快便在京城中傳開,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