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謝懷琛娶沈鳶為太子妃後,旁人想給他納妾這事就沒消停過。
剛大婚沒幾天穆皇后便開始折騰,結果以徹頭徹尾的失敗告終。
等太子新婚後數月,太子妃有了身孕,穆皇后嘗試給太子送個白月光替身,結果被太子一眼拆穿是個仿製質量不過關的贗品。
但此舉為今後想給太子獻美女的有心人開啟了思路。
太子好歹會看白月光替身一眼,還能對著她的身影笑一笑,對其他女人可是完全看不入眼。
除了一些聰明人看出點端倪但又不說破,其他心術不正之人對此蠢蠢欲動,開始想辦法培養青荷替身。
甚至有人費盡心思來蘭陵城找到徐老鴇,讓她幫忙培養冒牌貨。
徐老鴇早在紫菱去京城後人間蒸發便充分意識到青荷不簡單。後來找她辦事的人,給再多銀兩都被她搪塞應付,就不肯賺那筆錢。
無論如何,謝懷琛自那次御花園收拾掉替身紅袖後,時不時會遇到一些形似神似青荷的女子。有時在宴會上,有時在大臣的府上,有時在皇宮中……
他看得多了後,愈加發現阿鳶無可替代,而且那些替身學得四不像。
大家發現太子每次都會看一眼替身,偶爾臉上還露出懷念之色,但態度彷彿主考官審卷一般,雞蛋裡挑骨頭。
替身若是表現得呆呆萌萌,太子嫌棄她沒青荷的機靈勁兒;若是太聰明,太子說她缺少蠢萌的可愛樣;若是表現得怯怯的,太子嫌她沒膽量;若是端莊大氣,又說她失了那股天然的慫樣……
太子的白月光到底是何方神聖。她腦子是聰明還是蠢,脾氣是兇還是慫,氣質端莊還是羞怯。
眾人:啊,太難了。沈大小姐為何就能學得那麼像呢?
在沈鳶當太子妃期間,謝懷琛時常帶著她去同皇帝說說話,告訴她要儘量哄父皇開心。
沈鳶覺得自已沒什麼才藝,唯一鬨父皇的法子就是真誠地誇讚他。皇帝不喜歡心思重的女子。天真單純的太子妃用這招,看似簡單卻有效。
比如平日裡誇硯之“博學多聞”,到了父皇那兒就變成“難怪殿下如此有才學,原來都是跟父皇學的啊”;
誇硯之“俊美無儔”,到皇帝那兒變成“兒臣第一眼見到殿下便被他的氣質吸引,心想世上怎會有如此風流人物,可見到父皇后才知他是生得像爹呀”;
別人說朝臣現在都聽太子差遣,沈鳶在皇帝面前就說“那是因為父皇器重硯之。父皇英明神武。無論誰被父皇多看一眼,大家都會把他當個人物。兒臣求父皇多多關照”;
……
每次一些老臣將太子不肯納側妃的事提到皇帝跟前,皇帝總想到沈鳶說起硯之時那幸福的樣子,心想太子妃已經生了兩位皇孫,納側妃的事不急就不急吧。
後來皇帝病重,太子要代理政務,沈鳶乖乖替他在床前盡孝。
皇帝臨終前,太子向他求一道稱讚兒媳賢良淑德當母儀天下的遺詔。
當時皇帝躺在榻上看著太子,心裡隱約明白他的心思。雖然覺得不妥,可瞧著乖巧的兒媳,還是特意下了這封詔書。
這封遺詔後來封死了那些老臣和言官的口,誰也不敢輕易說皇后善妒專寵禍國。
而後先帝病逝,太子繼位,按照祖制先將先帝的皇后嬪妃晉升為太后太妃。
謝懷琛接下來第一件事便是冊封沈鳶為皇后,又封大皇子為太子。
眾人逐漸發現新帝雖然有雄才大略,賢明仁德,但在有關皇后的事上毫無主見,只會說一句:“都按皇后的意思來吧。”
於是大家心想讓賢良淑德的皇后給皇上納妃,皇上總該聽吧。
於是在一次宴會上,有臣子當著帝后的面,義正言辭對沈鳶說:“皇后娘娘,綿延皇嗣事關重大,臣懇請皇后為皇上選秀納妃,還請娘娘勸勸皇上吧。”
沈鳶一聽,頓時想發火,欲跟這些老朽理論理論。
可身旁的硯之偷偷捏了捏她的手,暗示她按照他同她講過的方法來。
於是沈鳶深吸一口氣,定定心神,開始表演。
皇后的確賢惠,你都說到皇嗣傳承了我還能怎麼辦,只得紅著眼眶低著頭委屈地向皇帝回道:
“臣妾全憑皇上做主,若是皇上想納妃,臣妾這就給皇上操辦選秀之事。”
大臣們深表欣慰,皇后不愧是先帝稱讚過的賢后。
沈鳶說罷,暗暗抬眸給謝懷琛使了使眼色:唉,我這麼表演對不對呀?
謝懷琛放在桌下的手給她豎起大拇指。
接下來皇上幾句話讓眾人閉嘴。
“諸位愛卿是覺得朕要死了嗎,這麼急著綿延皇嗣?”
“你是不是對小太子不滿,這麼急著給他生弟弟們,你想另立儲君?”
“這位美人確實不錯,既然許愛卿如此關心朕,那朕把她賞給你吧。”
“皇后可真會偷懶,伺候朕是你的義務,竟然總想著假手他人。”
“……”
眼看著皇帝已然龍顏大怒,眾人只得求助般看向皇后。
溫婉賢淑的皇后按照老規矩,柔聲細語幾句話把皇帝哄好。
眾人再長舒一口氣,慶幸得虧有皇后哄著。
類似情況來來回回幾次後,傻子都明白皇帝不想納妃。皇后在此事上已經盡力,不能怪她。
現在皇帝大權獨攬,不想納妃咱也沒辦法,好在小太子聰慧過人,頗有皇帝當年的風範。哪怕小太子沒了,還有二皇子呢。
沈鳶有一次好奇問道:“硯之,你這麼做,不怕言官說你壞話嗎?”
謝懷琛面對這個問題,臉上的笑容不同往日那般溫柔,顯出十足的帝王氣魄:“後世只會看我的功績,不會在乎我有多少嬪妃。”反倒對你可能較為苛刻。
沈鳶看著眼前偉岸英俊的男子,笑得像只驕傲的鳳凰:“我可太厲害啦。”你是我男人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