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答應跟葉飛宇一塊兒創業後,張揚的日子就像上了發條似的。白天,他還跟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裡送外賣;到了夜裡,他就變身成了專案的“預備創業者”,在出租屋裡點燈熬油,跟葉飛宇他們一塊兒張羅共享充電寶的事兒。這種一天兩班倒的日子,讓他覺得壓力大得跟山似的,累得都快趴下了,但他也明白,這是他奔未來的獨木橋。再累,他也得挺著。
京城,這座又熱鬧又冷清的城市,整天忙忙碌碌的,好像從來不會因為誰累了就停下來。張揚感覺到的壓力都快把他壓扁了,好像自已就是臺機器,得不停地轉,要不然就得被這座城市的快節奏給甩了。大街小巷裡,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車輛時時刻刻提醒著他,生活就是這麼現實,一點兒情面都不講地推著他往前跑。
一個大冷天的早上,張揚騎著電動車在路上,風帶著雪片子一個勁兒地往臉上撲,他不由得把圍巾扯得更緊了。京城的冬天冷得鑽心,街道兩旁的路燈發出冷颼颼的光,燈光透過密密麻麻的雪花顯得特別模糊。路上的行人少得可憐,街邊的小店剛開門,店主們都裹著厚厚的棉襖,打著哈欠,等著頭一撥客人上門。
張揚低頭瞟了一眼手機,今兒早上的外賣單子不多,正好讓他有工夫琢磨琢磨自已的境況。他腦子裡不由自主地開始算計起生活成本,這些天,他對每筆花銷都特別上心。
“房租一個月2800。”張揚心裡默默地算著。這個數兒雖說不算貴,但也絕對不便宜,這可是他在京城東五環外的一個巴掌大的小隔間,地方小得勉強能擱下一張床和一張小桌子。每個月,房租就是他的大頭,壓得他都快喘不過氣來了。就這小破屋,雖然簡陋,卻是他唯一能落腳的地方。
房租之外,水電費、上網費這些零七八碎的開銷也沒斷過。“冬天這麼冷,暖氣又不夠,只能靠電暖器,這電費還得往上漲。”張揚心裡琢磨著,這種額外的開銷讓他每個月的錢包都緊巴巴的。
還有電動車的充電費也讓他挺頭疼的。他天天在大街小巷裡跑,電動車的電池用得特別快。“每次充電得10塊錢,一個月至少得充20次。”他心裡默默算著,雖說比坐公交便宜,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最讓他頭疼的是吃飯。早上為了趕時間,他通常都是在路邊的煎餅攤兒隨便買點什麼,中午趁著送外賣的空當隨便買點快餐對付一口,晚上回到出租屋,往往就是泡碗泡麵解決。有時候為了省點錢,他會去便利店買點兒打折的速食。即便這樣,每頓飯也得四十五十塊。“每天吃飯至少得50,一個月下來也得1500。”張揚一邊算賬一邊感慨,生活開銷就跟個無底洞似的,把他那點兒微薄的收入都給吞了。
張揚心裡明鏡兒似的,自個兒那點兒掙的,根本給不了他什麼踏實感。雖說天天玩兒命接單送外賣,但到月底一算賬,刨去那些生活花銷,兜里根本剩不下什麼錢。每到夜裡頭靜悄悄的,他都會一個人默默地算計著每一筆開銷,可看著自個兒辛辛苦苦掙來的那點兒錢,就跟倒進沙漠裡的水似的,一下子就沒影兒了。
他不止一次地問自個兒:“這麼下去,啥時候才能熬出頭啊?”
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張揚正打算送完最後一單回家,手機突然震了一下。他低頭一看,是葉飛宇發來的訊息:“揚子,專案挺順的,今晚過來一趟,咱們聊聊資金的事兒。”
張揚嘆了口氣,騎上電動車往葉飛宇家去了。路上,風裹著雪片子一個勁兒地往臉上抽,電動車的燈勉強照著前面的道兒,冷得他直打哆嗦。京城的冬天就是這麼個德性,一點兒情面都不講。
等到了葉飛宇家,都快半夜了。葉飛宇家在東三環那邊,是個挺像樣的單元房。雖說比不上那些高檔公寓,但對於張揚來說,已經是挺不錯的地方了。
葉飛宇一看見張揚,就熱情地招呼他進屋。屋裡暖氣燒得挺足,跟外頭那冰天雪地的比起來,簡直是兩個世界。張揚剛坐下,葉飛宇就遞給他一杯熱茶:“來,暖和暖和,外頭夠冷的吧?”
張揚笑了笑,接過茶杯,低頭抿了一口,那熱氣騰騰的,一下子就把身上的寒氣給趕跑了。
葉飛宇坐在沙發上,隨手拿起一份資料遞給張揚:“這是最近聯絡的幾家投資機構的反饋,他們對我們的專案挺感興趣,打算投資一部分。”
張揚一聽,立馬來了精神:“真的嗎?那可真是好事兒。”
“那當然,不過你也得清楚,投資人的錢不是白給的,他們希望看到我們能儘快把裝置鋪開,還得有點兒盈利的苗頭。也就是說,咱們自已得先墊點兒資金,才能繼續往前推。”
張揚皺了皺眉:“咱們手頭的錢夠嗎?”
葉飛宇點點頭:“我們幾個合夥人已經湊了點兒,但還差點兒。說實話,揚子,你要是能再投點兒,咱們的專案就更穩了。”
張揚沉默了一會兒,心裡開始盤算自已的存款。這段時間他雖然拼命送外賣,但存款還是少得可憐,能投的錢少得可憐。要是不投,他又擔心錯過這機會。
葉飛宇看他猶豫,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甭擔心,揚子,創業嘛,哪兒有一帆風順的?風險和機會總是一塊兒的。只要咱們穩紮穩打,專案肯定能成。”
張揚點了點頭,心裡頭也慢慢拿定了主意。他明白,自個兒已經沒有回頭路了,這次得抓住這機會。
從葉飛宇家走了以後,張揚騎著電動車回到了自個兒那小得可憐的出租屋。一開門,依舊是那股子冷颼颼的氣兒和滿屋子的靜悄悄。他脫下那厚重的外套,隨手往床上一扔,一身的累勁兒全上來了。可他知道,這一切都不能停。他坐床邊,翻開賬本,又算了一遍自已能動用的錢。
房租、水電、吃飯……每筆開銷都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就是再怎麼省,自已能投到專案裡的錢也少得可憐。而且,這還意味著接下來的日子得更緊巴巴的,生活成本壓得他都快翻白眼了。
張揚靠在床頭,盯著天花板,心裡頭翻騰起一股沒來由的焦慮。他想著將來可能的好事兒和壞事兒,成功時候的高興,失敗時候的難過。這些事兒在他腦子裡轉來轉去,怎麼都靜不下來。
“要是搞砸了,我可怎麼辦?”張揚不止一次地問自已。
這問題就跟一根尖刺兒似的,扎得他心裡疼。京城的生活成本這麼高,一不小心,他可能就啥都沒了。可同時,他也知道,眼前這機會許是他唯一能翻身的道兒。要是不搏一把,說不定這輩子都得窩在這小破屋裡,天天送外賣,掙那點兒可憐的錢,過著沒盼頭的日子。
張揚閉上眼,深吸了一口氣。他告訴自已,這次得使出吃奶的勁兒。
接下來的日子,張揚白天還是在外頭送外賣,晚上就撲到專案籌備上。幾乎天天,他都得在路邊停下電動車,抽空查查專案的進展,跟葉飛宇聊聊細節。
這天晚上,張揚又回到了出租屋。他坐床上,開啟膝上型電腦,開始整理一天的市場調研資料。共享充電寶的專案正往前推進呢,幾家合作的鋪子也定了第一批放裝置的地兒。葉飛宇和老劉正忙著跟供應商談裝置的詳細配置,張揚就負責聯絡更多的潛在合作伙伴。
他坐在電腦前,眼睛盯著螢幕,突然覺著自已的日子已經完全上了弦兒。他幾乎沒有閒工夫放鬆,每天都在算計著,計劃著,想著怎麼把專案推到下一個階段。累勁兒老跟著他,但他清楚,這條路上沒地兒回頭。
“這就是現實的價兒。”張揚默默地對自已說。
幾天後,葉飛宇又找張揚,這次是要聊具體的資金籌措計劃。倆人約在一咖啡館見面,這是京城裡年輕創業者老聚的地兒,四周佈置得挺簡潔明亮的,店裡頭放著輕音樂,空氣中都是咖啡的香味。
葉飛宇一見張揚,立馬遞給他一份檔案:“這是我擬的資金籌措計劃,你先瞅瞅,有什麼想法就說。”
張揚接過檔案,低頭仔細看。檔案裡頭詳細列了專案的資金需求、投資回報預測、裝置採購成本啥的。他看著這些條款,腦子裡不由自主地開始想專案成功後的樣子:要是這個專案順順利利地鋪開了,他就不用每個月為房租發愁了,也不用天天為生活瑣事焦慮。他能過上更有面子的生活,說不定哪天還能在京城買上房,紮下根來。
可與此同時,他也瞅見了裡頭的風險:萬一玩砸了,自個兒那點兒老本兒就得打水漂,日子就得更緊巴。
張揚把檔案擱下,抬頭瞅著葉飛宇:“飛宇,這專案確實挺有搞頭,但我們真的準備好扛這些風險了嗎?”
葉飛宇沉默了一會兒,接著笑了:“揚子,創業打根兒上就不是個穩當活兒。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是一塊兒的。咱們又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大公司高管,靠打工掙大錢那是沒戲。既然選了創業,就得賭一把。”
張揚聽著,心裡頭慢慢有了底。他明白,這機會得拼。他攥緊了拳頭,眼神堅定地看向葉飛宇:“成,咱們幹到底!”
倆人對了個眼兒,彼此眼裡都透著一股子決心。這個決定,說不定能改了他們的命運。
回到出租屋,張揚又坐那張小床上,望著屋裡的每個角落。這小破屋裝了他太多記憶,也見證了他這些年的苦和累。但他知道,這些都將成為過去。前頭的路雖然都是未知和風險,但他已經準備好了,迎接自個兒的那份機會和挑戰。
“這回,一定得拼到底。”張揚在心裡頭暗暗發誓。
外頭的雪還是飄個不停,京城的夜裡,霓虹燈一閃一閃的,街上偶爾傳來車聲。張揚坐在屋裡,心裡頭湧起一股久違的鬥志。他知道,這條路雖然難走,但只要他堅持,總有一天能看見亮光。
這一宿,張揚幾乎沒閤眼。他在床上翻來覆去,腦子裡頭不停地勾畫著將來的圖景。這個冬天特別冷,但他心裡頭,卻燒起了一股子強烈的渴望。
接下來幾天,張揚的日子更忙了,一點兒喘氣的工夫都沒有。白天,他還是在京城城的各個旮旯裡頭轉,電動車早成了他最鐵的哥們兒,馱著他在這座忙忙碌碌的大都市裡頭跑。晚上,他就埋頭在電腦前,弄專案的各色細節。那些個長夜讓他更累了,黑眼圈都快成他臉上的標配了。可每當他想歇會兒的時候,腦子裡頭總會浮現出那個能改變他命運的景象——共享充電寶專案要是成了,他的人生路就徹底不一樣了。
一天晚上,張揚送完外賣回到出租屋,正打算開電腦接著忙活呢,冷不丁電話響了,是葉飛宇打來的。
“揚子,明兒有個挺關鍵的會,投資人要來京城看咱專案的進展。你得跟我一塊兒去,準備準備。”葉飛宇說話的聲音裡透著點兒緊張,但更多的是盼頭。
張揚心裡咯噔一下,撂下電話後,他心裡頭開始翻江倒海。投資人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專案眼瞅著就要到節骨眼上了,能不能成,這次會面特關鍵。
“出不得岔子。”張揚心裡頭跟自已說。
整個晚上,他都在拾掇專案的資料,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投資人可能會問的問題。雖說他技術上沒那麼在行,但他明白,作為合夥人,專案的細節必須門兒清。張揚不停地模擬明天的情況,準備各種應對的招兒,確保沒漏洞。
都快天亮了,他才算是關了電腦,和衣躺下。可他腦子裡還是轉個不停,未來的路好像就在眼前,但他覺得這條路還是坑坑窪窪的,全是挑戰。
第二天一大早,京城還是那冷颼颼的冬天,天陰沉沉的,空氣中都是那股子冷勁兒。張揚裹上外套,騎上電動車往會面的地方趕。這次的會面地點在國貿附近的一高階寫字樓裡,那兒可是京城的商業心臟,好多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大本營都在那兒。高樓大廈一棟挨一棟,路上的行人都是急匆匆的,好像每個人都在奔著什麼說不出的目標。
張揚站在那寫字樓前,抬頭看著那幾十層高的玻璃牆,突然有種飄忽的感覺。這地方跟他每天送外賣的地兒差太遠了,就跟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跟他平時生活八竿子打不著的空間。但是今天,他卻站在這兒,馬上就要跟那些西裝革履、坐在辦公室裡的人們侃大山了。
葉飛宇已經在樓下候著了。今兒的葉飛宇穿得比平常正式,一身黑西裝,頭髮梳得倍兒亮,整個人看著特精神。看見張揚,他笑著拍了拍張揚的肩膀:“哥們兒,今兒咱得把投資人的信任拿下!加油!”
張揚點點頭,深吸了口氣,跟著葉飛宇一起進了大樓。
會議室裡頭,幾位投資人已經坐好了。整個屋子透著一股子嚴肅勁兒,牆上的鐘“滴答滴答”地走著,空氣裡頭都是緊張味兒。張揚覺得手心兒有點兒出汗,但他努力讓自已別慌。
葉飛宇和老劉一塊兒給投資人介紹了專案的情況。張揚負責補充一些市場調研的資料,他儘量讓自已的聲音聽起來穩當又自信,別讓人看出他心裡頭緊張。隨著專案介紹慢慢展開,張揚發現自已的不安也慢慢兒沒了。投資人們時不時點頭,提問題的時候也顯得特別專業,整個會面的節奏順溜得出乎意料。
“共享充電寶市場確實有挺大的潛力,特別是在京城這樣的大城市,人們手機用得勤,需求大。你們團隊看著也挺有勁兒,執行力不錯。”一位投資人推了推眼鏡,冷靜地說。
葉飛宇露出個自信的笑:“謝謝您的認可,我們團隊在這個專案上已經做了不少前期工作,技術、市場推廣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相信,只要資金到位,專案很快就能鋪開。”
另一位投資人接著問:“你們現在聯絡的合作商家有多少?具體的鋪設計劃是啥?”
葉飛宇拿出一份詳細的檔案,遞過去:“目前我們已經和京城三里屯、國貿、朝陽這些核心商圈的十幾家店簽了初步合作協議,裝置鋪設的第一批將在下個月完成。我們打算先在這些人流大的地方鋪開,再慢慢往外擴。”
張揚看著葉飛宇的從容應對,心裡頭不由得佩服他的鎮定和專業。葉飛宇雖然平時看著大大咧咧的,但關鍵時刻,表現得特別老練。這也是張揚願意跟他一塊兒乾的原因之一。
會議完了,投資人們對咱這專案挺上心的,還說要繼續聊聊投錢的事兒。張揚心裡頭那叫一個激動,雖說還沒板上釘釘,但這絕對是個開門紅。
一邁出寫字樓,葉飛宇點上根菸,樂呵呵地問:“揚子,咋樣?這回會面挺順的吧?我看他們對咱的專案挺看好的。”
張揚樂了,心裡那塊石頭總算落地了:“確實,比我預想的順多了。他們看樣子挺有興趣。”
“那不就得了!接下來,咱就得卯足了勁兒準備資金到位後的鋪設計劃。只要裝置一鋪開,咱離成功就不遠了。”葉飛宇眼裡頭閃著光,好像已經瞅見了專案成功後的美景。
張揚深吸了口氣,瞅著高樓縫兒裡透出來的陽光,心裡頭對將來充滿了盼頭。雖說前頭的路還霧濛濛的,但他已經拿定了主意,不管前頭有多少坎兒,他都得豁出去,迎接自個兒的那一份成功。
等張揚回到他那出租屋的時候,天都黑透了。外頭的冷風還是嗖嗖的,窗戶玻璃都給吹得直晃悠。張揚坐床邊兒上,腦子裡頭過電影似的,把今天的事兒都捋了一遍。雖說這只是個小會面,但對他們來說,可是往成功邁了一大步。
他瞅著這小破屋,屋裡頭的東西都挺寒磣的,但張揚心裡頭卻輕鬆得很。未來的路已經鋪開了,他覺得自已終於在這座又大又冷的城市裡頭,找到了自已的活路。
他又把電腦開啟,開始整理今天會面的記錄。他知道,雖然這次會面挺順的,但前頭的路還是挑戰重重。他得時刻提著神兒,一點兒都不能鬆勁兒。
外頭的霓虹燈一閃一閃的,京城的晚上還是那麼熱鬧。張揚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心裡頭卻覺得特別踏實。他知道,現實的路不好走,但他只要咬咬牙堅持住,總有一天能看見自已的曙光。
這一晚上,張揚終於在忙活和累中睡著了。外頭,京城的燈還亮著,這城市從沒停過。張揚已經準備好迎接未來了。他知道,自已的人生,就因為這次選擇,悄悄地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