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東漢末年,外戚干政。皇帝為制衡外戚勢力,寵信宦官。在外,各類天災降臨;暴雨引發洪水,地震引發海嘯。繼而大旱蝗災,赤地千里,人民相食。官吏苛刻冷酷,天下人心思亂。
洛陽,作為漢朝的都城,雖然依舊繁華,但已不復往日的寧靜。南宮之北,北宮之南,有一座禁中西園。漢靈帝為分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於中平五年八月,置西園校尉府掌管禁中御林軍。漢靈帝劉宏親自統領,自任無上將軍。
西園校尉府一時聲勢浩大,連何進亦要受其命令。西園之中,一所學堂靜靜矗立,看似平凡無奇,卻暗藏乾坤。
這所學堂名為“西園學堂”,由漢靈帝設立,當朝大儒蔡邕掌管校務。蔡邕不僅精通儒學,更善於識人辨才。為了選拔和培養有潛力的年輕人,他特設了一套嚴格的考核制度,只有透過考核的人,才能進入學堂學習。進入西園學堂,即可成為天子門生;因學堂規格極高,無論任何人進入學堂必須放下身份,不得帶入任何隨從;衣食住行必須聽從學堂安排,不得隨意造次。
第一回:頑劣少年
洛陽城,東漢末年的繁華之地。
西園學堂的鐘聲穿透了晨霧,喚醒了沉睡的學子。然而,對於曹操而言,這鐘聲不過是又一天浪蕩生活的開始。
曹操,字孟德,一個在學堂中以頑劣著稱的少年。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投靠太監勢力,做了大長秋曹騰的養子;透過門蔭入仕。歷任司隸校尉、鴻臚卿、大司農,位列九卿,位高權重。此時,他對兒子的不學無術,頑劣異常感到無比頭疼。曹嵩因此時時長嘆。
這一日,曹操像往常一樣,與他的夥伴們在學堂後的林子裡賭博嬉戲。他們跑馬鬥狗,完全不顧先生的教誨和學業的荒廢。先生的顏面?完全不存在的。
陽光透過樹梢,斑駁地灑在曹操的臉上,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絲不羈。他的父親曹嵩遠遠地看著,心中又是憤怒又是無奈。他知道,這個兒子,若不能及早糾正,將來必定會給家族帶來恥辱。
曹嵩決定採取行動,曹操被叫到書房,面對著父親嚴厲的目光,他的內心有些忐忑,卻依舊裝作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孟德,你不讀書,成日鮮衣怒馬,嬉戲街市,如何入得西園學堂,何以入仕?”曹嵩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顫抖。
曹操聳了聳肩,不以為然地回答:“父親,孩兒只是在玩耍而已,人不風流枉少年?”
曹嵩的臉色一沉,他站起身來,走到曹操面前,凝視著他的眼睛:“你這是在逃避責任,逃避你作為曹家子弟的使命。你可知,你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家族的榮辱?我們這樣的家族,一旦權柄旁落,恐有滅族之禍。”
曹操的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他從未想過自已的行為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他低下頭,沉默不語。
曹嵩見狀,語氣稍緩:“孟德,你天資聰穎,若能專心學業,將來必能成就一番事業。為何要如此荒廢時光?”
曹操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光芒:“父親,孩兒明白了。”
曹嵩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曹操的肩膀:“好,我相信你。”
從那天起,曹操開始認真學習樂府詩,和兵法。然而,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曹操在學堂中的表現雖然有所改善,但他的頑劣本性並未完全褪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袁紹等人在學堂後山發現了一處秘密的洞穴,好奇心驅使他們探索其中。
洞穴幽深,曹操帶頭深入,他們發現了一些古老的遺物和書籍。這些書籍記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和武學秘籍,激發了曹操對知識的渴望。他開始偷偷研讀這些書籍,不知不覺中,他的眼界和見識開始拓寬。
曹操的改變,曹嵩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知道,這個兒子終於開始走上了正軌。然而,他並不知道,曹操的改變,不僅僅是因為家族的期望,更因為他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
洞穴的秘密
曹操和袁紹站在洞穴的入口,四周的樹木在微風中沙沙作響,陽光透過縫隙,斑駁地灑在他們身上。曹操的心跳得厲害,他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和緊張。洞穴裡似乎隱藏著什麼,等待著他們去揭開。
“孟德,你確定要進去嗎?”袁紹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他雖然也是膽大之人,但面對未知的黑暗,心中不免有些恐懼。
曹操回頭,看了一眼袁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紹兄,既然已經到了這裡,我們怎能退縮?或許裡面藏有寶藏,或許有古老的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
兩人相視一笑,曹操率先踏入洞穴,袁紹緊隨其後。洞穴內部昏暗而潮溼,空氣中瀰漫著泥土和苔蘚的氣息。他們點燃了火把,火光在洞穴內跳躍,映照出巖壁上的奇異圖案。
隨著深入,洞穴逐漸開闊,他們發現牆壁上刻滿了古老的文字和壁畫。曹操和袁紹都是聰明之人,他們開始嘗試解讀這些文字,希望能夠找到一些線索。
“這些文字...似乎是關於一種古老的武學。”曹操喃喃自語,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袁紹也湊了過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訝:“孟德,你看這些壁畫,描繪的似乎是一些修煉的法門。”
兩人開始更加專注地研究這些壁畫和文字,他們發現這些武學秘籍不僅包含了強身健體的技巧,還有一些深奧的內功心法。曹操和袁紹都是武學愛好者,他們立刻被這些秘籍吸引,開始嘗試修煉。
隨著修煉的深入,曹操感覺到體內有一股暖流在湧動,他的感官變得異常敏銳,甚至能夠聽到遠處洞穴外的細微聲響。袁紹也有了類似的體驗,他們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喜。
就在這時,洞穴深處傳來了一陣低沉的轟鳴聲,似乎有什麼巨大的物體正在移動。曹操和袁紹對視一眼,他們知道,這可能是洞穴中隱藏的最大秘密。
他們小心翼翼地向聲音來源處前進,火把的光芒在黑暗中搖曳,映照出前方的景象。一個巨大的石門出現在他們面前,石門上刻著一幅巨大的太極圖,周圍環繞著星辰和雲紋。
曹操走上前,輕輕觸控石門,他感覺到石門上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流動。他深吸一口氣,用力推動石門,石門緩緩開啟,露出了裡面的空間。
裡面是一個巨大的石室,中央擺放著一具古老的石棺,石棺周圍擺放著各種奇異的法器和寶物。曹操和袁紹走進石室,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孟德,這裡...這裡難道是古代武學大師的墓穴?”袁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敬畏。
曹操卻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說:“武學,能博數十人而已,非英雄之學。”
袁紹因問“何為英雄之學?”
曹操說道:“夫英雄之學,能氣吞天地,無一定之規也。”
曹操和袁紹相視一眼,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探險,這可能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袁紹決定將這些秘籍和寶物帶回,曹操卻哈哈大笑,兩手空空的回去了。袁紹此番回去,日夜研習古書武籍,武功大有精進。而曹操只沉迷於樂府詩的寫作裡,武學上只與人飲酒擊劍為樂,不以精進武學為要。曹嵩見了頗為心慰,也暗暗稱奇。
於是,曹嵩親自來拜見了當朝大儒蔡邕。
這一日,學堂內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學子——曹操和袁紹。曹操出身於太監曹騰世家,雖家富有權,也難免自幼便飽受世家大族的白眼。但他性格果決,自有權謀,最好歌舞美姬。袁紹則出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家世顯赫,雖然是庶出,卻自有英雄氣概。當時朝廷規定,洛陽城裡的貴族子弟必須要透過西園學堂的考核,才能有舉孝廉的資格入仕朝廷。二人雖不愛讀書,卻不得不來。
兩人為少年之友。曹操身材不高,白麵細眼長髯。袁紹身材高大,相貌俊美,舉止威儀英氣逼人。二人不愛讀書,整日鮮衣怒馬,遊蕩於市井之中鬥狗賭博;十分快活。有一次,曹操和袁紹二人聽聞有戶人家正在成親,新娘子長得傾國傾城,貌若天仙,令人心馳神往。兩人頓時心生好奇,決定一同前去一探究竟。他們趁著婚禮現場一片混亂之際,悄然地潛入了那戶人家。
進入房間後,他們發現新娘子果然美麗動人,令他們心動不已。於是,兩人一時衝動之下,竟然做出了驚人之舉——搶走了別人的新娘子。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使得整個洛陽城為之震驚。
然而,這件事也讓曹操和袁紹二人在洛陽城中受到了更多傳統士大夫們的鄙夷與唾棄。他們認為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道德倫理,更是對社會秩序的嚴重破壞。人們紛紛指責他們的行徑,並將其視為一種恥辱。
儘管如此,曹操和袁紹並未因此而感到羞愧或悔恨。相反,他們以一種不羈的態度面對外界的批判。在他們看來,自已所做之事不過是一場玩笑,不必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但實際上,這次事件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了他們在洛陽城中的聲譽。
蔡文姬是蔡邕的獨生女兒,才貌雙全,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她在父親蔡邕掌管的西園學堂中教授書法。她對曹操和袁紹的紈絝子弟作風很看不慣。得知他們搶了別人的新娘子更是對兩人心生反感。認為他們都是不學無術的浪蕩子弟。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蔡邕的考核制度絕非易事。不僅要考察他們的學問和才華,還要考察他們的品德和修養。曹操和袁紹雖然才華橫溢,但品德中都有不少汙點,要想透過考核談何容易?
洛陽春夢
洛陽,東漢末年的一個春日,陽光透過薄薄的雲層,灑在這座古老都城的街巷之間。洛陽西園學堂的門前,幾個身著青衫的少年正在嬉戲打鬧,他們的笑聲穿透了學堂的寧靜,引來了路人好奇的目光。
在這群少年中,有兩個人物格外引人注目。一個身長六尺,白臉細髯間透露出一股不凡的英氣,他便是曹操,太監曹騰之後,家世顯赫,卻因不喜讀書而在學堂中聲名狼藉。另一個少年則是袁紹,他的面容俊朗,眼神中帶著一絲不羈,出身名門望族,卻與曹操一樣,不甚喜好讀書。
“操兄,今日先生又要我們背誦《春秋》,你可有妙計?”袁紹側頭問道,眼中帶著一絲戲謔。
曹操輕輕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妙計自然是有的,不過得先看看今日的酒錢是否足夠。”
兩人相視而笑,隨即並肩走進了學堂。他們並不知道,今日的學堂將會因為他們的到來而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
學堂內,蔡邕正端坐在講臺之後,他的目光如炬,掃過每一個學子的臉龐。蔡邕,這位漢朝的大儒,不僅學識淵博,更是奉漢靈帝劉宏的詔書在洛陽創立了西園學堂。他對學子們的教育極為嚴格,尤其是對那些出身顯赫的貴族子弟,更是要求他們必須透過自已的舉孝廉考核,才能正式成為學堂的一員。
今日,蔡邕的考核物件正是曹操和袁紹。兩人雖然家世顯赫,但在蔡邕的眼中,他們不過是兩個需要雕琢的頑石。考核的內容是一篇《春秋》的背誦,這對於平日裡遊手好閒的兩人來說,無疑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曹操和袁紹相視一眼,心中暗自叫苦。他們知道,如果不能透過考核,不僅會失去進入學堂的資格,更會在洛陽的貴族圈中丟盡臉面。但就在這時,曹操的眼中突然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
“本初,今日之事,非同小可。我們雖不愛讀書,但也不能就此失去舉孝廉的資格。”曹操低聲說道,聲音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
袁紹聞言,眼中也燃起了鬥志:“阿瞞說得對,我們豈能就此認輸!”
兩人挺直了腰板,邁步走向講臺。他們不知道,這一刻的決定,將會改變他們的命運,甚至影響到整個洛陽的未來。
曹操和袁紹站在講臺前,面對著蔡邕嚴厲的目光,心中雖有忐忑,但面上卻盡力保持著鎮定。蔡邕手中握著一卷竹簡,他的目光在兩人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春秋》者,史之極也。今日,爾等便以《春秋》為題,背誦其中‘宣公十五年’之文。”
曹操和袁紹對視一眼,心中暗自叫苦。《春秋》之文,簡練而深奧,非一朝一夕所能背誦。然而,此刻已無退路,兩人只能硬著頭皮,開始背誦。
曹操的聲音首先響起,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儘管對《春秋》的內容並不熟悉,但他盡力模仿著先生的語調和節奏。袁紹緊隨其後,他的聲音則顯得有些緊張,偶爾還會停頓,顯然是對背誦的內容不夠熟練。
蔡邕靜靜地聽著,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學堂內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其他學子也都屏住呼吸,不敢發出任何聲響。時間彷彿在這一刻凝固,只有曹操和袁紹的聲音在空曠的學堂中迴盪。
背誦終於結束,曹操和袁紹都感到一陣虛脫,他們的表現並不理想,但至少已經盡力。蔡邕緩緩站起身來,走到兩人面前,他的目光在兩人身上打量了一番,然後淡淡地說:“爾等雖有心,但學識尚淺。今日之事,可為爾等一記警醒。今後,爾等需勤學不輟,方能不負家國之望。”
曹操和袁紹低頭領受教誨,心中雖然有些不服,但也明白蔡邕的話中有著深意。他們知道,若想在這個時代立足,沒有真才實學是萬萬不行的。---
袁紹,字本初,出身於汝南袁氏,一個顯赫的家族。然而,他的出生卻帶有一絲陰影——他是家中的庶出子,由一位丫鬟所生。在這個重視血統和宗法的時代,這樣的身份讓他在家族中備受輕視。尤其是他的弟弟袁術,作為嫡出之子,總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對他冷嘲熱諷,彷彿袁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袁紹的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懣。他渴望證明自已的價值,渴望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已的痕跡。他知道,只有透過自已的努力和成就,才能擺脫庶出的標籤,贏得他人的尊重。
命運似乎在某個轉角給了他一線希望。他的伯父,因為無子,決定將袁紹過繼到自已的名下。這一決定,讓袁紹從一個庶出子,一躍成為了擁有嫡子宗族身份的人。這不僅改變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更為他的未來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然而,身份的改變並沒有讓袁紹的生活變得輕鬆。袁術的嘲諷和輕視依舊如影隨形,甚至因為袁紹的新身份而變得更加尖銳。袁紹清楚,只有真正的實力,才能讓他在這場宗族的較量中站穩腳跟。
於是,他開始喜歡練習武藝,不僅鑽研兵法戰略,更廣泛涉獵經史典籍。他在西園學堂的表現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甚至連一向嚴厲的蔡邕也對他的進步表示讚許。袁紹知道,這是他證明自已的開始。
每當夜深人靜,袁紹總會獨自一人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心中默默發誓:他要讓所有人都看到,袁紹,這個曾經的庶出子,終將成為這個時代最為耀眼的星辰之一。
考核結束後,曹操和袁紹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留在學堂中,開始認真地研讀《春秋》。他們的態度轉變,引起了其他學子的注意。在洛陽這個權力和智慧交織的地方,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可能成為別人議論的焦點。
就在兩人埋頭苦讀之時,學堂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個身著淡綠衣裙的女子走了進來。她的步伐輕盈,如同春日裡的一陣微風,她的面容清麗,眼中帶著一絲聰慧的光芒,正是蔡邕的女兒——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