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6章 章程

在餘凱第一次來臨港拜訪的時候,俞興提過“碳矽資料公司”的名字,談到對資料價值的挖掘,這個話不是空話。

他早在剛涉足創業時就當眾聊過的網際網路不同發展階段,有過前瞻式的判斷。

只是,現在和餘凱說的也是真心話,看好自然是看好這個領域,但規劃上是想等到碳矽資料進一步發展之後能有餘力,那才考慮更從容的來加入其中。

不過,頂尖專家不等人啊,錯過了或許就是錯過了。

就像餘凱自己提到的秘密收購,谷歌買下了傑弗裡·辛頓的公司,直接把他和他的團隊收入囊中,那後面就很難有機會再尋求與這樣人物的接觸。

包括餘凱自己,這樣一回國就讓百度願意以之為中心組建深度學習研究院的專家,等到這陣風過去,他也許也就沒了熱情和精力來推動這種事情。

餘凱要創業,要有自己的專案,必然要集中精力,偏硬體側的出行方案本身也是一個難題。

俞興很難拒絕這樣熱情的“投懷送抱”,哪怕時機上顯得有些尷尬。

“餘博士有願景,但一直沒提這樣機構的資金。”呂海穎已經明白師兄的意願,在宣講結束之際提到一個關鍵的問題,半是玩笑的說道,“難道是怕嚇到我們嗎?”

餘凱今天過來是不太願意談這個的,或者更想和俞總私下談。

現在即便是瞧見俞總比較乾脆的支援,他還是有點吞吞吐吐的說道:“要是,要是能有個1億美元就好了。”

呂海穎有一定的心理預期,聞言卻還是臉色微微一沉。

會議室裡其他人的反應有些類似。

楊震原更是忍不住說道:“好傢伙,餘博士,好傢伙……要是全國每個人都能給我1塊錢就好了。”

他想起了年輕時的夢想。

“非法集資的事不能幹。”俞興對於來自餘凱口中的數字也有點皺眉,但還是笑道,“融資的事是能幹的,這個錢……”

他沉吟一會,想了想碳矽集團,又琢磨碳矽資料,乃至想到過山峰或者加密貨幣,覺得還是難以強行籌措。

時機的問題就在於,明知道錢運轉起來能變成更多的錢,那就很難拿出來投在這樣的專案上面。

餘凱屏氣凝神的看著俞總,生怕他聽到資金規模後就推翻了前面的支援決策。

“巨頭是有錢的,百度就有,但它沒那麼願意投,是這樣吧。”俞興思量半晌後說道,“餘博士,你看,光咱們這麼商量,錢是不太好商量出來的,你能不能擬個邀請名單,不管是全職也好,兼職也好,顧問或者委員之類的名義,你把名單搞出來,然後我幫你們來化緣,就算是去找企鵝聊聊也不是不行。”

餘凱聽到俞總這麼說,心裡真是有些感動了。

他點了點頭,自然是願意擬定個成員章程的,這一趟過來,心裡也已經存在大概的範圍。

俞興既然決心撮合這件事,也就轉著念頭的繼續說道:“公司方面願意投資,那就技術共享,嗯,這個感覺很難盈利,那你拿著一批人的名單,沒準就能得到那些風投的資金,idg和今日資本它們不願意是基於碳矽資料公司的立場,現在是這邊發展的關鍵期。”

“這方面的資金潛力是很大的,畢竟機構很多,一家掏一點,也能湊很多了。”

“餘博士,正好你的公司也需要融資,那就這麼一起見見,談不成a,或許能談成b,也是好事。”

“唔,我幫你約人,就約個三四十家,看看大家的熱情怎麼樣。”

俞興很快的給出了資金方面的措施。

餘凱由衷的說道:“俞總,你比……”

他的由衷只說了一半就收住。

“不要吐槽羅賓了,情況不一樣。”俞興把話接過來。

餘凱心情大好的笑道:“我又沒說是誰。”

楊震原說道:“我在百度這些年,你說一半,我也知道是誰。”

來自“深度學習”的宣講在臨港取得極佳的效果。

只是,餘凱的胃口太大。

鍾志凌很難不在私底下再和師兄確認這件事:“興哥,你和餘博士承諾碳矽資料掏錢投資,這筆金額……”

“1000萬美元,能不能擠一擠?”俞興徵詢這位師弟ceo的意見,“你們商量商量,真不行也不勉強,反正也是要廣撒網,沒準外面能湊到更多。”

鍾志凌感受到師兄的態度,確實沒那麼強制性。

他斟酌道:“1000萬美元是可以的,問題是這樣的資金需求要持續多久,這一次能找機構,或許能憑藉那些頂尖專家的名單融到錢,但下一次就很難了,因為不會很快出現打動他們的商業模式。”

俞興暗暗點頭,確實是這個理。

但他只是笑道:“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搞眼前,再想未來,船到橋頭自然直。”

鍾志凌保持面色不變,心裡嘀咕,能騙一撥是一撥唄。

“再說了,又不是投資就一定能賺到錢。”俞興搖頭,“商業模式這東西,不都是做出來的,咱們碳矽資料現在和剛成立的時候也不一樣了。”

鍾志凌沒有就著這個話題繼續交流,興哥已經開始有點耍賴了,碳矽資料所在行業完全是兩碼事。

“反正就是大家看著來,到了某個你們覺得不合適的點,那就直接說。”俞興表達態度。

鍾志凌覺得有點古怪,直接說道:“興哥,你這兩天有點……親和。”

“這也是瞧見餘博士離開百度這麼一出。”俞興笑道,“人嘛,要麼是錢沒給夠,要麼是受委屈,我尋思著我也得注意這方面,不能重蹈覆轍。”

他確實沒想到靈罡與碳矽的合作會激發餘凱的離意,繼而又願意推動新的深學院,難免也就琢磨了這位的心態。

鍾志凌:“……”

他想了一會,不知道怎麼評價,只能說道:“餘博士的破壞性確實挺強的。”

俞興攤手:“我也沒想著主動破壞啥啊。”

鍾志凌抿了抿嘴:“我是說那個餘博士。”

不是,興哥,你真把自己當博士了?

你那個博士學位是買來的,忘了嗎?

俞興瞧出師弟臉上忍著的笑意,揮了揮手,讓自己一個人留在辦公室繼續琢磨如何更好的撮合成事。

餘凱雖說還沒徹底離開百度,但已經表態並交接工作,他這麼跑來臨港,也就真沒人管他。

如此蹲在臨港,苦心孤詣的擬定名單並一個個的打電話詢問,或談科學,或許前景,或聊報效,倒也迅速的誆了幾個人進來。

他又打電話給京城的吳恩達,提到自己在推進的這件事,希望好友也能加入進來。

“我已經在百度了,這麼不好吧?”吳恩達遲疑。

“有什麼不好的?碳矽資料只是投資,又不是它來主導,這是一個包容開放的組織。”餘凱說道,“也不是讓你從百度跳出來,是可以擔任顧問嘛,國內多一個研究深度學習的組織有什麼不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況,說不定誰是玉呢。”

吳恩達苦笑道:“餘博士,你這麼跳來跳去,到底想幹什麼?”

“就是想推動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啊。”餘凱認真地說到初衷,“正好俞總願意支援,可謂一拍即合。”

吳恩達說道:“它會發展的,矽谷的重視程度已經越來越強。”

“不一樣,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矽谷,對不對,我給李飛飛打電話,她也願意回國。”餘凱笑道,“多一個嘗試,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你就先掛個名,工作之餘可以聊天解悶。”

吳恩達還是答應了下來,願意擔任一個顧問的名頭。

餘凱搞定好友,興沖沖把這件事通知俞總。

他去了辦公室沒找到人,隨後才知道俞總正在試車。

俞興試完車,瞧見了餘凱初步擬出的名單和吳恩達的加盟,笑道:“挺好的,我知道吳博士之前在谷歌也有很大的名頭,正好可以拿來遊說阿里它們,但是吧,餘博士,阿里和企鵝它們如果願意投錢,很可能是帶著強制條件,所以……組織框架是要考慮清楚的。”

“另外,誰適合來出面打交道,你這邊也物色好,總不會是你不創業了,打算全心投入到這裡面吧?”

餘凱點了點頭,心裡閃過幾個名字,琢磨這件事。

但他很快放下,這也需要和人溝通交流再定。

餘凱談到自己另外一個猶豫不決的事情:“俞總,我會再和別人談談,其實可以不侷限在華人裡的,只要待遇可以,宗旨足夠高大上,也是可以吸引海外精英的,不過,我今天過來是想請教你,我想好了公司名,就叫‘地平線’,但是主要的方向有點難確定,不管機器人還是智慧駕駛,兩邊的落地時間都不好說。”

他是全球頂尖的機器學習專家,擁有耀眼的履歷,但從來沒創過業,真正要考慮從百度跳出來的事,忽然發現千頭萬緒。

尤其,俞總願意牽頭會面許多風投,專案上的輪廓更得抓緊時間明確了。

餘凱昨天夜裡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忽然想到近在眼前的俞總,這一位的創業經驗就很豐富啊!

“我還以為你都想明白了。”俞興有些詫異的看向餘凱,“唔……也正常,其實很多人創業就是憑藉一腔熱情,你這個……”

他摸出兩支菸,遞過去一支。

俞興沒有給出明確結論,抽了幾口煙後說道:“你這個創業領域是我沒有仔細琢磨過的,但商業上有通性,兩個都很難,那就肯定沒法兩個都做,有取捨是對的。”

“我覺著吧,餘博士,你首先得明確你的客戶是誰,然後琢磨你客戶的痛點和需求,最後是你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來滿足客戶的痛點和需求。”

“這種方式最好是別人難以複製的。”

餘凱凝神,等了一會不見下文,驚訝道:“沒了?”

“沒了啊,還讓我說什麼?”俞興忍俊不禁,“你想讓我給你寫個專案書嗎?你自己的專案得自己琢磨啊,能夠衡量這些再有效的推進,也許就能成一半了。”

餘凱追問:“另一半呢?”

俞興真心的說道:“另一半得看運氣。”

餘凱:“……”

他覺得俞總在開玩笑。

“我是認真的,就像你想搞這個新的深學院,你碰見我就是碰對了運氣。”俞興笑道,“換了別人,國內可能真不會這樣來掏錢和搖人來支援了。”

餘凱這時候透露道:“俞總,我之前想著如果臨港這邊不支援,還可以去臨安和鵬城試試呢。”

“能把臨港放在三巨頭前面,餘博士,你已經很看得起我了。”俞興沒有生氣,仍舊笑道,“回頭你還應該跟著我去拜訪拜訪他們,他們是真有錢,我是硬撮合。”

兩人的話題不自覺又回到新的深學院。

餘凱在獲得俞總的支援之後,實際上是擁有了更多的信心,對於拜訪籌資有了一定的憧憬。

只是,他很快就意識到現實還是那個現實。

4月20日,阿里掌門人馬伝來申城出席活動。

俞興在臨港瞧見訊息,想著擇日不如撞日,乾脆就給馬伝打了電話,邀請他來共商未來。

儘管先前有點小小的不愉快,馬伝還是帶著對碳矽集團電車的好奇過來了。

他參觀了“九州”原型車,忍不住嘖嘖稱奇。

但是,當他見到餘凱,聽完對方的講述,乃至瞧見已經初步擬定的成員名單,還是直言不諱的給出意見。

“阿里是投不了的,這個東西,我不看好。”

“俞總,我建議你也不要投。”

“一個事情拉長到20年、50年,變數那麼多,有什麼意義呢?”

馬伝表達了鮮明的意見,甚至勸告俞興也撤回投資。

餘凱沒想到馬總會這樣,心中惱怒,臉色漲紅。

“也許不要那麼久。”俞興笑道,“二十年也太長了,我覺得五年十年,還是能夠投一投,盼一盼的。”

馬伝聞言,直接詢問餘凱:“餘博士,你們能五年十年的做出來嗎?做出來一個有效的機器學習的成果?”

餘凱皺眉,這個沒法打包票。

馬伝見他不答,看向俞興。

俞興想了想,說道:“我覺得這個事比較有意思,如果真成功,是能帶來很大改變的,阿里又不缺這麼一點錢。”

馬伝搖頭:“阿里要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有意思的事情。”

俞興衝著餘凱笑笑:“餘博士,馬總否定你們了,不過,你們還會面臨很多否定,我建議你們這個機構名就叫‘朝聞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馬伝哈哈大笑,調侃道:“這是朝投錢,夕死錢沒。”

餘凱嘆了口氣,心裡已經浮現貼切的翻譯名,朝聞道,da of nous,但探索智慧本源的道路看來也得頂著馬總這樣的看衰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