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仁深知,若要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佔據上風,必須出奇制勝。他不動聲色地命人將手中所有的情報人員都秘密派遣出去,探尋一種神奇的黑色石頭——點燃會冒火的神秘之物,也就是那現代人口中的煤塊。
他心中明白,只要尋得此物,便能徹底打破木炭在取暖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將木炭高昂的價格打壓下來。 那些情報人員猶如一群敏銳的獵犬,在京城內外的各個角落細細搜尋。他們翻山越嶺,深入荒郊,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不懈努力,終於在京城西邊一座荒山上有了重大發現。那山上,赫然存在著一整座煤礦。 然而,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多方打聽之下,竟發現這座山是二皇子名下的產業。原來,此山土壤貧瘠,幾乎種不了什麼植物,長久以來一直荒廢在此。雖然也曾有百姓偶然發現山上這些黑色的土塊能夠點燃,但每次使用過後,第二天家中總會有人莫名死去。於是,這種黑色的土塊被百姓們視為帶來死亡的“魔鬼石”,人人避而遠之。
這座山一直由二皇子的屬下管理,可他們也對這“魔鬼石”毫無頭緒,只當是一處毫無價值的荒地。 朱棣仁得到訊息後,命人取來一些黑色石頭仔細辨別,憑藉著自已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他驚喜地發現這確實是煤塊。這一發現如同黑暗中的曙光,讓他興奮不已。
朱棣仁果斷地派人前去與二皇子的屬下商議購買整座山之事。他深知機不可失,必須迅速行動。他的手下人與二皇子的屬下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討價還價。那屬下本就覺得這山是塊燙手山芋,沒什麼價值,如今有人願意接手,自是求之不得,但也不想輕易放過這個賺錢的機會。朱棣仁的手下人精明能幹,巧妙周旋,最終以一千兩的價格成功買下整座山。這其中還順帶把山下的一千畝地也一併納入囊中,若單是那座煤礦,根本無需花費如此之多。 買下煤礦之後,朱棣仁立刻雷厲風行地展開行動。他趕緊召集能工巧匠,命人在山上建造工廠。
同時,他又將目光投向了京城所有的打鐵鋪。他深知,煤塊需要專門的爐灶才能安全使用,而打鐵鋪的鐵匠們無疑是製作煤爐的最佳人選。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這些打鐵鋪全部買下,僱傭那些打鐵匠們精心製作煤爐。 不僅如此,他還四處尋找合適的人選製作煤球,畢竟煤塊需要經過加工才能方便百姓使用。
可朱棣仁一人精力有限,諸多事務實在難以兼顧。好在他平日裡收養了不少孩子,其中有好幾個算術頗為不錯的大孩子。朱棣仁極具遠見卓識,他親自教導這些孩子做賬本、學管理。 在這些孩子中,最突出的當屬李靈兒。
這李靈兒生得聰慧伶俐,一雙大眼睛透著機靈勁兒。她就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在眾多孩子中脫穎而出。在朱棣仁的悉心教導下,她很快就掌握了做賬本和管理的要領。在她的精心組織下,煤爐製作、煤球加工以及工廠建設等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如同一個精密的儀器,各個部件都精準無誤地運轉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棣仁的計劃逐漸成形,一場悄無聲息卻又影響深遠的變革即將在京城掀起波瀾。而二皇子和三皇子還沉浸在自已樹立人設的成果中,對朱棣仁暗中的佈局毫無察覺,他們不知道,一場風暴即將來臨,將打破他們原本看似美好的計劃。
朱棣仁這邊,在與大明商業社的老闆們商定好煤球的售賣計劃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產和宣傳的籌備當中。那十天裡,工廠裡日夜燈火通明,鐵匠們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不絕於耳,製作煤球的工人們也忙得熱火朝天。
而那些被朱棣仁收養的孩子們,在李靈兒的帶領下,把賬目管理得井井有條,每一筆收支都記錄得清清楚楚,物資的調配也十分精準,沒有絲毫的混亂。 十天的時間轉瞬即逝,煤球售賣的日子終於來臨。
清晨的陽光灑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售賣煤球的攤位前卻冷冷清清,只有幾個好奇的百姓圍在周圍觀望,大多數人都抱著懷疑的態度。畢竟,這煤球之前可是被當作“魔鬼石”的,百姓們雖聽聞價格便宜,但心中的疑慮哪能這麼輕易就消除。
這時,只見店小二大步走上前,清了清嗓子,聲音嘹亮地吆喝起來:“各位鄉親們,今日有個大好訊息要告訴大家!咱們這兒有個新鮮玩意兒,叫做煤球。這煤球可不得了啊,一擔只需2文錢,比木炭便宜太多啦!現在咱們這兒還有個大優惠,買2擔煤球就送一個煤爐。這煤球啊,一擔能燒五到十天不等呢,而且安全可靠,不僅能取暖,還可以燒水炒菜。” 周圍的百姓們聽了,只是將信將疑地交頭接耳。
見此情形,店小二趕忙朝旁邊使了個眼色。只見一個身系圍裙的廚子挑著擔子走了過來,二話不說就在大街上支起了鍋灶。他手法嫻熟地將煤球放入煤爐,不一會兒,藍色的火苗就呼呼地冒了起來。廚子開始燒水做飯,那鍋裡的水很快就咕嚕咕嚕地翻滾起來,陣陣飯菜的香氣瀰漫開來。 這一下,周圍的百姓們眼睛都亮了起來,有些心動不已。
他們心裡盤算著,這煤球看起來確實不錯,而且買煤炭送煤爐,多划算的買賣啊。於是,有幾個膽大的百姓率先買了回去。店小二也不含糊,一邊收錢交貨,一邊反覆叮囑使用方法,特別強調一定要通風,不然可能會發生意外。 隨著這幾個百姓的帶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圍過來購買煤球。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在京城傳開。
與此同時,木炭商們的店裡卻門可羅雀。往日裡,這個時候正是木炭銷售的旺季,可如今,木炭堆在店裡無人問津。他們心急如焚,紛紛找上了二皇子,想要討個說法。 二皇子正在府中悠閒地喝茶,對於外面發生的事情還一無所知。
看到木炭商們滿臉焦急地前來,他心中十分詫異。直到謀士方明匆匆趕來,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他,他才恍然大悟,心中不禁又驚又怒:“這個老四,還真是處處與我作對。我好不容易才在百姓面前樹立起一點好名聲,現在可好,百姓們都只念著他的好,誰還記得我為了他們求情讓木炭價格降下來的事情。”
二皇子陰沉著臉,將木炭商們送走後,立刻把方明叫到內室,商談起來。 二皇子皺著眉頭,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焦慮地說道:“方明,你快想想辦法,這老四弄出這麼個煤球來,我們該怎麼破這個局?” 方明站在一旁,眼睛微眯,手摸著下巴,沉思片刻後說道:“殿下,這朱棣仁此次出招確實厲害。不過,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他這煤球雖好,但畢竟剛剛推廣,百姓們對其安全性還是有所擔憂。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散佈一些關於煤球的負面訊息,就說這煤球雖然現在看起來安全,但使用久了會對身體有害,而且製作過程可能會汙染水源。”
二皇子聽了,眼睛一亮,但很快又擔憂地說:“可這煤球要是真如他所說那般好,我們這麼做豈不是很快就會被拆穿?” 方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殿下放心,我們不需要讓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能讓一部分人產生疑慮,再加上我們暗中操作,讓一些人在使用煤球時故意製造一些小意外,然後把這些事情宣揚出去,就可以讓百姓們對煤球望而卻步。到時候,木炭的生意自然就會恢復了。”
二皇子聽了方明的計劃,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陰狠的笑容:“好,就照你說的辦。這次我定要讓老四知道,跟我作對沒有好下場。” 於是,一場針對煤球的陰謀在暗中悄然展開。
而朱棣仁此時還沉浸在煤球成功售賣的喜悅之中,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即將來臨。他還在計劃著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降低成本,讓更多的百姓能夠用上便宜又實用的煤球。殊不知,一場新的風暴即將席捲而來,這場圍繞著煤球與木炭的商業較量,也將整個京城的局勢攪得更加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