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5章 話癆的小胖子

小河村和陳家村就離了五里地,走過一片田野,一個小丘陵,和一條小溪就到了,只用了半個時辰就到了。

三人經過詢問小河村的村民,得知王童生為了安靜,把家建在村尾,是一個二進的瓦房,前面是用做私塾,後面是王童生一家人生活。

三人在瓦房門口前整了整衣服和進學堂的東西,就上去敲了敲門。

“你們是誰,有什麼事情嗎?”大門開了一小點,伸出一個毛茸茸的小男孩腦袋。

“這裡是王童生的家嗎?我們是來給家裡小孩啟蒙進學堂的。”

看了一眼門前的三人,一個和爺爺差不多的年紀拉著一個不過幾歲的白嫩小童,後面是一個挑著籮筐的中年男人,看穿衣打扮就是農戶,沒想到是來送家中小孩上學堂的。

小男孩說著“等一下,我去叫我爺爺出來’就又關上了門,實在是他就是一個小孩子,擔心是爺爺經常說的拍花子,讓他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便開門。

三毛等人在門口等了一會兒,就見一個藍色長衫,臉上白淨,下巴有一些鬍鬚的男人帶著剛剛的小童開了門,對著他們說:“三位請進來,我們到客廳裡面說。”

王童生的客廳正中間掛了一幅孔夫子拿著戒尺的畫像。

畫中,孔夫子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深邃和智慧,彷彿能洞察世間萬物,鬚髮飄逸,衣著簡樸卻透露出不凡的氣質,整體形象既顯聖潔又充滿莊嚴,這讓老陳頭和陳大竹兩人一時間息了聲。

這時王童生的家人也送上了茶水,老陳頭趕緊出聲道:“王夫子好,我們是隔壁陳家村的,聽我們村長說您這裡收小童進學,就帶著東西上門了。”

三毛和他爹也趕緊跟著說:“王夫子好。”

王童生捋了捋鬍鬚說道:“不錯,我這確實是收一些小童進學,現在學堂還在放假,還要過兩天才開課。”

然後對著三毛說:“可是這個小童要進學堂?”

老陳頭連忙說:“是的,是的,就是他要進學堂讀書,夫子,我這個孫子從小就聰明,我們想要讓他跟您學幾年書。”

王童生點了點頭“想必你們也是知道我這裡學堂的情況了,束脩是每年要交五百文錢,兩條肉條,二十斤大米,肉條和大米也可以用錢抵消。

接著喝了一口茶水,繼續道:“學堂是一旬放一天休息,辰時上學,申時放學。”

老陳頭和陳大竹點了點表示瞭解了。

王童生見他們雖然是農戶,但是交流沒有困難,不像別的農戶聽到束脩的要求就大喊大叫的,難以溝通,在孔夫子面前都這樣,可想而知平時是有多麼難以溝通。

於是看著三毛溫和地說:“你多大了?可有名字?可學過字?”

三毛站起來,恭敬說道:“夫子,我今年剛剛六歲,叫陳三毛,還沒有學過字。”

王童生點了點頭,見他口齒伶俐,又不像別的小孩畏畏縮縮,又繼續說著:“六歲進學堂也可以了,太小的話,我這是不收的,你先坐著,我還有話和你家大人說。”

說完就又看向老陳頭和陳大柱,說道:“你家小孩看來確實是個聰明的,不知你們是想送他來讀幾年書然後找個活計,還是為了改變門楣去科考?”

老陳頭和兒子對視了一眼,說道:“王夫子,我們原本是想他讀幾年書然後好找個活計的,但既然夫子都覺得我這個孫子聰明,那我老陳家就奔著科考,最後實在不行,就另做打算。”

王童生想了想也是,現在這小孩還小,科考離他還太遠。

又繼續道:“他可有大名?”

“王夫子,他只有小名,還沒有大名,不知夫子可以起一個嗎?”老陳頭小心翼翼地說道。

王童生看了看三毛,又低頭看了看茶色分明的綠茶,思考了一下:“那就叫陳清遠吧,希望他日後清清白白做人,在讀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老陳頭也沒有想到王童生真的幫起了一個大名,以前總是聽說讀書人清高看不起人,這王童生看著就平易近人,好說話多了。

於是連忙說道:“這個名字好,陳清遠這個一聽就和村裡的大海大河之類的不一樣,以後我這個孫子就叫陳清遠了。”

眼看著就要到中午了,老陳頭把束脩交給了王童生,並約定了後天早上就送三毛來學堂。

三人離開了王童生的家,原路回到了家。

一回到家裡,全家人都圍了上來,你一言我一語:

“怎麼樣,能上學堂嗎?

“學堂長什麼樣?”

“夫子長的怎麼樣,是高是矮?”

“嚴不嚴厲,會不會打人?”

........

剛剛開始問的還是很正常,後面越問越離譜,搞得三毛他們哭笑不得。

還是一一告訴了大家,說清楚了是後天去上學,還告訴了家人三毛現在有大名了,叫陳清遠,有外人在的時候要叫大名了。(從這開始就是陳清遠了,三毛只是家人叫)

很快就到了去學堂的日子。

正月十六,天微微亮,老陳家已經在做早飯了,比平時早了許多,陳清遠從被窩裡艱難地起身穿衣服,爹和娘早就已經起床了,床上就剩下他一個人。

看來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小孩上學的第一天父母都是最焦慮的人,晚上睡不著白天早早起床忙碌,就怕擔心孩子上學時的物品忘了拿。

陳清遠起床後,用葫蘆瓢從院子裡面的水缸裡舀了一把水來洗漱,醒醒神。今天是他第一天去上學,他可不敢第一天就遲到。

現在還是正月天氣還是很冷,陳清遠拉了拉衣服,把粗布離身體更加貼近,讓身子暖和一些。

現在這個時代還沒有羽絨服,也沒有棉花,貧困的人家也穿不起各種動物的毛衣,只能靠一身正氣過冬。

老陳家還是好的,今年每個人又添了一件衣服,現在每個人都是穿著兩件衣服,裡面填上一些蘆葦花,還算暖和,可以抵抗一下寒冷。

不像有的人家,只有大人有衣服,冬天小孩就只能躲在被子裡不出門。

吃過早飯後,陳清遠拎著他娘林花兒縫製的書袋,把書本放進袋子裡面,至於筆墨紙碗和中午的吃食則是放進一個小籃子裡,由他爹拿著。

今天去學堂,全家人都一起去,把他送進學堂了再回來。

學堂每年新年後第一次開學,王夫子都會早早開啟大門,在上課的屋子裡燒上一盆木炭,讓學生進到屋裡先取取暖。

走了半個小時,老陳一家人來到了學堂。

陳大柱把小籃子交給了兒子,有點不捨:“三毛,好好跟著夫子讀書,下午爹再來接你。”

陳清遠點了點頭說道:“爹,我會好好學習的,放學了你再來接我就行。”

家裡其他人也一樣,一一叮囑了一遍剛剛的話後,就靜靜地看著三毛走進了院子。

陳清遠進了院子,看見旁邊房間已經有十幾個小孩坐在一個個凳子上說話,有大有小,大的不過十二歲,小的就和他差不多的年紀了。

坐在離門口最近的是一個小胖子,他好奇地看著三毛說道:“你也是來上學的,我叫王春生,今年六歲,你叫什麼名字?”

陳清遠看了一眼小胖子,“我叫陳清遠,今年也是六歲。”

“你是哪裡的?我怎麼沒在小河村看見過你。”

“我是隔壁陳家村的,以前沒有來過這裡。”

就這樣,陳清遠在學堂交到了第一個朋友,雖然他有點話癆,但無所謂了,上輩子他遇到自來熟的同學不少,很有經驗和這類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