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山在白水西北部。每年,大雁從北向南,或者從南向北途遷時,都要路過此山。也許是路途遙遠飛得太累,也許是因為此山太美麗的緣故,大雁們都會停下來在此棲息。此時,滿山都是大雁,一到晚上,山上的大雁叫聲此起彼伏,所以叫做雁門山。又因為山上有暗門通往宜君,也叫暗門山。傳說這個暗門是昔日秦王李世民曾經領兵到此無法透過,秦王下馬祈禱,山就崩裂了一條通道,也稱小秦山。每到夏天,這裡涼爽無比,時常有積雪。所以,這裡也是白水八景之一的“秦山積雪六月寒。”
古時,沒有天氣預報,人們要出遠門或者要晾曬糧食時,多看暗門山。天晴時,暗門山清晰無比;暗門山要是一暗,天就要下雨的,曬糧食時就得注意了,得隨時收拾糧食,不然就會被雨淋溼。雁門山離縣城大約三十多公里,和宜君交界,這裡山巒起伏,層層疊疊,連綿不斷,氣勢巍峨。山腳河流環繞,百鳥爭鳴。
他們走到鐵牛河的水邊,高峻停住了腳步。他從馬上跳下來,走到河畔。趙子健和彭仲翔、趙桂堂等人也從馬上跳下來,走到高峻身邊。鐵牛河的水像鏡子一樣平靜,河面很寬,周圍群山環繞,水中倒映著山影,好一個幽靜之地。高峻環視著周圍美麗雄偉的山巒,又看著平靜的水面說,“這個水的源頭就在雁門山腳下,泉口有一個臉盆大,就像馬蹄形狀。”
“奧?說來聽聽。”趙子健驚奇地疑問道。
“傳說當年穆桂英征戰經過此地,她下馬休息時,她的馬就踩出了一個泉眼。
這個泉眼的水從那時就淙淙地流出,不斷彙集,就形成了今天的這個湖水似的河流。”高峻接著說。
“原來是這麼一段故事,現在這條河就更加別有一番風味了。咋叫了個鐵牛河呢,應該叫個馬踏河,或者叫個穆桂英河才好聽,美女河也不錯的。”趙子健說著就笑了起來。
“美女河好!你看這河,平靜又大氣,就像一個大家閨秀。很像穆桂英!”
彭仲翔笑著說,“我們也騎著馬在山底踏上幾圈,再給他踏幾個泉眼來,這水不 就更大了。”
“只怕我們跑幾天也踩不出泉眼來。還是找郭堅、耿直要緊,上馬走吧。”
趙桂堂笑著說。
耿直是澄城縣人,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就去西安參加了反清戰鬥。不久,與郭堅在渭北募集“刀客”和農村貧困青年千餘人組成了“馮翊軍”抗擊清軍。後來歸屬於陳樹藩的陝西陸軍第二混成旅。
一九一四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廢棄“臨時約法”秘密籌備復辟稱帝,派陸建章率領十五、十六兩個混成旅及直屬機炮等部以追剿農民起義者白狼齋為名,委以陸建章督理陝西軍務。此時,耿直脫離軍職前往山西、河南等地進行“反袁逐陸”活動,隨後受到袁世凱北京政府通緝,不得已來到雁門山。
郭堅,原名郭振武,辛亥革命時改名郭堅。在聽到西安“反政”時,他連夜奔赴西安參加了學生軍。宋向辰率領農校學生軍首先進攻軍裝局,接著攻打固守一隅集結在北門的清軍。當時的郭堅勇猛異常,一人懷抱機關槍攻破了北城門樓。不久,就到陝西秦隴復漢軍東路陳樹藩部。在清軍分東西兩路進攻陝西時,與耿直先到大荔募集“刀客”和農民組成了“馮翊軍”在陝東迎擊清軍,後來, 在甘肅清軍犯陝時,郭堅又率部馳援,敗敵於淳化通神溝。共和告成後,“馮翊軍”被改編為巡緝營,郭堅任營長,駐防大荔、蒲城等地,隸屬於陳樹藩的陝西陸軍第二混成旅。由於巡緝營組建倉促,成員均為地方自願參加者,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紀律鬆弛,不久便發生了搶掠事件。大統領張鳳翽聞知後嚴令陳樹藩查明並懲辦了副營長週日新等十四人,巡緝營從此解散,郭堅因對部下管理不嚴被免職。隨後,投奔到河南鎮嵩軍劉鎮華處,約有一年多時間。在河南“白朗”率 眾進入陝西后,郭堅立即從河南返回陝西,投奔陳樹藩部下。
這年,袁世凱打著追剿“白朗”的旗號,密令陸建章率領大軍入陝,趁機取代張鳳翽任陝西督軍,並實行野蠻的封建軍閥專政,迫害革命黨人,郭堅因此也來到雁門山。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高峻和趙子健終於到了千迴百轉,美麗如畫的雁門山。“真是一個好地方!不知兄弟現在何處。”高峻停下來。
趙子健也跟上來停下馬,“我們往前再走走,不信找不到。”
他們繼續沿路向前走著,就見兩個士兵擋住了去路“你們幹什麼的?”
“請問,郭堅先生在這嗎?我們來自白水。我姓高,想見你們郭司令。”
“好,你等等。”一個士兵急忙回去稟報,不一會就回來了說,“你是高峻司令嗎?”
“正是。”
“我們郭司令有請。”正說著,就見一位身材高大,國字臉,濃眉大眼,英俊瀟灑一臉書生氣的郭堅迎面走來。見到客人異常興奮道“不知高兄和趙弟駕到,有失遠迎。來來來,請到寒舍。”
他們轉過一個彎,順著小路向上走到一個山谷,山谷很寬闊,中間有一塊空地,靠東邊的山坡上有一股泉水嘩嘩的流下。空地西邊是一大片練兵場,靠著北山朝南有幾個土窯洞,郭堅的營地就紮在這裡。
“真是人間仙境啊。”由於找到朋友高峻顯得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