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工廠的併購進展迅速。陳陽的效率讓李成心中放下了幾分顧慮,隨著手續的簽署完成,鎮上傳開了陳陽和李成合作的訊息。
這個訊息一出,鎮上其他幾家中小型工廠老闆也開始紛紛關注起陳陽的動向。顯然,鎮外的大集團想要蠶食本地市場,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壓力,而陳陽這個年輕的“新貴”似乎成了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支柱。
---
幾天後,陳陽在辦公室正仔細審閱新的合作協議,林夕敲門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疊檔案,神色凝重。
“陳陽,又出問題了。”林夕將檔案放在桌上,“我們鎮外的幾個海產品客戶突然停止了訂單,理由是‘品質問題’。這些客戶跟了我們好幾年了,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情況。”
陳陽聞言微微皺眉,放下手中的檔案,拿起林夕帶來的報告仔細翻看。果然,這些客戶給出的理由非常蹊蹺,都是無關痛癢的品質瑕疵,完全不像是正常的商業理由。
“顯然,有人動了手腳。”林夕繼續說道,“這不是巧合,客戶這麼多年和我們合作,從來沒對我們的產品質量有過質疑,突然在同一時間集體投訴,顯然有人在背後施壓。”
陳陽放下檔案,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思索片刻後,他抬起頭,“鎮外的大集團,這是他們的試探。”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接下來怎麼辦?”林夕有些焦慮。
“不要急。”陳陽冷靜道,“他們想透過客戶施壓逼我們出局,表明他們已經在嘗試控制我們的上游市場。但這也是我們的機會。”
林夕愣了一下,“機會?什麼意思?”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反其道而行之。”陳陽眼中閃過一絲冷靜的光芒,“既然他們想要動搖我們的市場基礎,那我們就去找他們的軟肋。”
---
第二天,陳陽帶著林夕一早趕到了鎮外,和一些關鍵客戶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他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忙碌,但每個見面的客戶都顯得不太情願。顯然,有更大的利益在背後施壓,迫使這些人不得不放棄與陳陽的合作。
然而,陳陽並沒有因此氣餒。在與幾位老客戶商談之後,他巧妙地提出了一個新的合作模式。透過增加產品的多樣性和升級服務,他提出了一個讓這些客戶無法輕易拒絕的方案——降低供貨成本,但前提是他們需要將現有的合同期延長,並且需要預付部分訂單款項。
這招出乎意料地奏效了。雖然客戶們心中清楚有人在背後施壓,但陳陽提出的條件實在過於誘人,讓他們很難拒絕。而且,這樣的合同不僅能穩定陳陽的市場份額,還能讓客戶承擔一定的風險,這無形中增強了雙方的依存關係。
在談判桌上,陳陽的策略一環扣一環,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
回到鎮上後,林夕對這次談判的結果感到驚喜。“我原以為這些客戶會被對方徹底拉走,沒想到我們還能搶回這麼多訂單。”
“這只是暫時的。”陳陽面色依舊沉著,“對方不會輕易放棄。他們這次只是試探,下一步肯定會更猛烈。”
“那我們該怎麼應對?”林夕問道。
“繼續穩住市場份額。”陳陽拿起桌上的一份新的擴充套件計劃,遞給了林夕。“同時,我們需要拓展新的市場。這份計劃是我和李成商量的結果,我們準備進軍沿海城市的高階海產品市場。這不僅是對現有市場的補充,也是在給對方一個警告。”
“擴充套件到沿海城市?這個市場競爭可是相當激烈。”林夕有些擔憂。
“越是激烈,越能凸顯我們的優勢。”陳陽嘴角微微一勾,“我們鎮上的產品在質量和價格上都有優勢,只要我們能打出品牌,再加上與李成工廠的聯手,完全有機會開啟局面。”
林夕點頭,將計劃收好,“好,我這就去安排。”
---
與此同時,鎮外的大集團顯然意識到了陳陽的反擊。他們不僅沒有停止施壓,反而開始加大力度,從價格戰到供應鏈封鎖,各種手段接踵而至。鎮上其他幾家小型海產品加工廠的日子越發難過,幾個老闆接二連三地向陳陽求助。
陳陽知道,這是對方的全力一擊。他們要的是徹底打垮整個鎮上的產業鏈,然後將市場徹底納入自已的掌控。
不過,這一切都在陳陽的預料之中。
---
就在鎮上幾家工廠面臨生死存亡之際,陳陽出手了。他迅速與幾家受影響的工廠達成合作協議,提出將他們的產品整合進自已的銷售渠道,並且在價格上給他們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
這番舉動,讓原本瀕臨絕境的小工廠們看到了希望。幾位工廠老闆感激不盡,他們原本以為這次的危機無可避免,卻沒想到陳陽不僅願意伸出援手,還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長遠的合作機會。
“陳總,你真是我們鎮上的救星啊!”其中一位工廠老闆激動地握著陳陽的手,感慨萬分。
“救星不敢當。”陳陽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們同在一個市場,只有大家團結一致,才能抵禦外來的衝擊。這次我們一起挺過去,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
眾人紛紛點頭,眼中燃起了鬥志。
---
隨著鎮上幾家工廠的聯合,陳陽的聯盟迅速擴大。他不僅成功穩住了市場,還將這些工廠的產能整合到了自已的體系中。這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在無形中削弱了鎮外大集團的攻勢。
鎮外的大集團顯然沒有預料到陳陽的這一步。他們的價格戰和封鎖手段沒能如願打垮陳陽,反而讓鎮上的中小工廠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面對這樣的局面,大集團的態度終於有所軟化。他們意識到,繼續強行進攻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反彈。
---
幾天後,陳陽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電話那頭,是鎮外大集團的副總經理李正,他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一個條件——和談。
“陳總,我們對最近的市場競爭感到遺憾,或許我們可以坐下來談談,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李正的語氣溫和,但背後透著試探。
“李總,有什麼話您可以直說。”陳陽淡淡回應。
“我們承認,最近的市場競爭有些激烈,但商業競爭總歸要以共贏為目的。我們大集團也不希望與鎮上的中小企業形成長期對立,畢竟大家都是為了發展。”李正繼續說道,“不如這樣,我們可以考慮在供貨和渠道上進行合作,雙方共同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陳陽笑了笑,“李總,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我們鎮上的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自已的聯盟,我不認為有必要再加入什麼大集團。”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隨後李正嘆了口氣,“陳總果然是年輕有為,不願意輕易妥協。不過,我相信未來我們還會有合作的機會。”
“或許吧。”陳陽簡單回應了一句,結束通話了電話。
---
掛下電話後,陳陽陷入了短暫的沉思。鎮外大集團的強硬攻勢暫時被遏制住,但他知道,這場鬥爭遠沒有結束。大集團的力量龐大,他們只是暫時放緩了腳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自已。
“林夕,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準備好了嗎?”陳陽突然抬起頭問道。
林夕立刻從旁邊的資料夾中抽出一份檔案遞給他,“已經準備好了,這是關於沿海城市市場的擴充套件方案。”
陳陽接過檔案,翻看了幾頁,嘴角勾起一絲笑意。“很好,現在輪到我們進攻了。”
這一刻,陳陽心中清楚,真正的博弈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