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許昌

古往今來,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出現過很多古都,奇怪的是備受推崇的居然是三國,三國裡爭議最大的人物就是曹操。

近代史,很多文學家對於曹操的評價,基本上都是褒貶不一,以前,只要看唱戲的,曹操出場基本上都是白臉,最後問了才知道,原來白臉代表奸詐。

依稀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時候,曹操的人生作用明就是,寧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

民間野史記載,曹操從小到大,一直處於非常自卑的狀態,因為,曹操的祖父是一個太監,曹操的發小袁紹為了羞辱曹操,經常稱呼曹操叫曹阿瞞。

成年以後,曹操逐漸變成了割據一方的霸主,曹操看到了前車之鑑的董卓,曹操聽從了謀士的建議,看到漢獻帝被圍困的時候,決定去救駕天子,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

三國史,很多史學家不明白,為什麼曹操一輩子不稱帝。其實,曹操很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稱帝,那麼,曹操就會瞬間變成公敵,到那時候,曹操就是名副其實的漢賊。

三國史,用現在的歷史學家說的一句話,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盡是鼠輩出。

其實,這很能說明一個因果輪迴,曹操兒子就算稱帝,對於漢獻帝也是沒有整滅門,而是把漢獻帝整了一塊封地,讓漢獻帝一家豐衣足食頤養天年。

反觀,司馬昭奪得天下的時候,對於曹家後人實行滅門,整的司馬家的後代都沒有什麼作為,到最後,還是被曹家滅門。

三國時期,曹操把都城定在許昌,許昌地理位置優越,四通八達易守難攻。

當時,曹操把許昌為基礎,一步一步發展到佔據了整個中原地區,那時候,曹操雖然說是丞相,但是,曹操卻是掌握著實權,曹操的軍旅生涯隨著郭嘉的去世,曹操的運氣好像消失了一樣,三國演義有一句名言,說奉孝不死臥龍不出。

三國史,有很多歷史學家有一個疑問,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能不能與之匹敵,兩個人都是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不過,這兩個人的命運卻是天壤之別。

當時,郭嘉一生就是一個祭酒的職位,而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拜為軍師,說白了,郭嘉一輩子就是一個軍隊參謀的職位,而諸葛亮一出茅廬就是這個國家的二把手。

不過,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好像,郭嘉一去世,曹操的運氣也開始走下坡路,先是赤壁之戰,又有華容道遇見關羽,如果,不是關羽念舊情,估計,曹操早就人頭不包。

奇怪的是,三國裡只有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推崇,反而是統一三國的曹魏被罵了千百年,歷史上基本上都是罵曹操。

近現代,建國的偉人卻是對曹操推崇備至,還有一句詩,魏武揮鞭有遺篇,其實,歷史上也有很多成語是出自於曹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望梅止渴,有一次,曹操帶領士兵在炎熱的季節趕路,一路上將士們口渴難耐,曹操指著前面的樹林說,前面就是一片梅林,讓將士們加快速度趕到梅林,這些將士們一聽前方是一片梅林,一個個加快速度往梅林處奔赴,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