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史,唐盛清衰,近代史更是無數國人,無法言語的傷痛,百年前的華夏大地上慘遭西方列強的蹂躪。
百年前,沿海城市有很多年輕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當成苦力賣到南洋,這些被賣到南洋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復返。
現在,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南洋,才知道所謂的南洋,其實就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還沒分裂的時候。
現如今,看過紀錄片下南洋,從這個記錄片中看到,晚清時期,有很多沿海城市的老百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當成苦力被販賣到南洋,奇怪的是這些被販賣到南洋的這些老百姓,逐漸熟悉了當地生活,大部分決定留在了南洋這片土地。
其實,現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大部分都是晚清時期國內沿海城市的老百姓的後代。
可惜,現如今這些國內沿海城市的苦力後代,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愛國情懷,甚至還比較西化,對於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情懷,基本上都是暢想著去西方國家定居。
其實,這也難怪這些華人後代,畢竟,經歷了一百多年,只要沒有灌輸過什麼愛國情懷,一百多年過去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愛國情懷和思鄉情懷。
當時,南洋這個地方還被日本殖民了幾十年,真是難以想象在日本殖民時期,那些晚清時期被騙過去國內沿海城市那些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前幾年,看過下南洋這部紀錄片,紀錄片裡有顯示二戰結束後,南洋就分裂成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可那些國內沿海城市苦力的後代也沒有想著回國,反而大部分留在了當地發展和生活下去。
可能,當時的國內實際情況也不是很好,所以,都會選擇生活在一個環境不錯的地方,也算是人之常情。
歲月荏苒,當年下南洋那一批苦力,現如今也已經時隔百餘年之久,一眨眼,百餘年就這樣匆匆而過。
小時候,依稀記得,港臺劇有些描述晚清時期的電影,基本上都會有描述沿海城市的普通老百姓被販賣去南洋當苦力的畫面。
當時,看著港臺劇的電影,一個苦力才值兩三個大洋,那時候的老百姓真廉價,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人販賣到南洋,幸虧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些國內沿海城市的苦力後代才有看見曙光的時候。
其實,晚清時期的國內,普通老百姓不是抽大煙,就是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大部分都是過著乞討的生活。
當時,國外有一部紀錄片,大概是晚清時期拍攝的,那時候的國內,老百姓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穿著破棉襖,都是成群結隊的在大街上乞討,普通老百姓的錢財基本上都在當官的手裡。
其實,可以試想一下,國內連吃喝都成問題,如果能找到一個有吃有喝還能住又可以賺生活費的地方,誰還願意回到那個連吃喝都成問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