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大時代的洪流,不斷地淘汰著一些過時的產業。
一場經濟大浪,不斷地翻滾著,大浪淘沙不斷地衝洗,最後才留下來的才是精品。
八零後的我,兒時基本上看得都是港臺武俠劇。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金庸的武俠劇。
傳說,文革時期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曾經風靡過內地。香港迴歸後,金庸接受邀請見到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就是這一見,金庸的武俠劇徹底火了。
小時候,看過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部部經典。
甚至,那時候還幻想過要學什麼蓋世神功去除暴安良。
國外同時期的科幻電視劇也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時空遊俠,神奇老太太。
不過,除了看金庸武俠劇,最愛看的還是美國情景劇成長的煩惱。
依稀記得,武俠劇為什麼能火,根本原因是少林寺的火爆,當時兩毛一張的電影票,硬是賣出去一個多億的票房。
商人看中的是利益,一個演員能不能火,說到底還是這個演員有沒有商業價值,所以,自從少林寺火了以後,持續幾十年的武俠劇橫空出世。
小時候,除了看金庸武俠劇,也看武俠小說,什麼古龍,梁羽生,反正沒事就看。
一個人活在武俠世界活久了,自已也容易進入武俠世界。
依稀記得,自從看了武俠劇沒多久,自已連做夢都夢見自已也會飛簷走壁,在自已的一個武俠世界裡,自已無所不能。
夢做久了,也會回到現實生活。
畢竟,夢終究是夢,現實生活中,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前行。
上天讓我經歷了兩次生死考驗,我漸漸地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不願意來到這個世界,要不然來到這個世界第一聲就是哭泣,沒有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聲是笑聲。
既來之則安之,人生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過去了就是經驗,過不去就是劫難。
回想起過往,雖然而立之年,但已然歷經千難萬險,傷痕累累。就算身邊有個百歲之人,不見得這個百歲老人有過我的這些人生經歷。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人活在天地之間,要符合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千萬不能有什麼逆天改命的行為,臥龍先生當年那麼厲害,一心想為自已添壽,可惜天不隨人願,後來功虧一簣。
人的命天註定,一命二運三風水,任誰都無法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已,相由心生,心態變了才能改變運勢。
傳說,金庸先生一生也不安穩,結過幾次婚,大兒子在美國上吊自殺,二兒子出車禍,金庸先生晚年還是比較安穩的。
而立過後,只要是個男人,都會有不同的武俠夢。
年齡越大,越明白一個道理,命是父母給的,上學花的是真金白銀,娶媳婦花的是家裡多年的積蓄,社保是自已打工的汗水所得。
這種想法是有點偏激,歷史告訴我,先有國後有家,沒有國,家也就不存在了。
近代百年恥辱史,告訴我弱國無外交。
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國人走到哪裡都會遭受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