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此話並非虛言。而是他當真沒有打過這樣的仗,傾國之力,於此決戰。一國之社稷,繫於一身。一旦行差踏錯則萬劫不復。
在這小小的長平,有趙軍五十萬人,而民夫、輔兵,刑徒一百五十萬人。也就是說,單單是趙國在此處投入的人力便有將近兩百萬人,而對面大秦亦是一樣,雙方加起來在此地投入的人力將近四百萬。
這是何等概念,人數上萬,便是無邊無沿,更何況是四百萬人,匯聚此處,當真可以令山嶽變色,河水斷流。
正兵與輔兵一比三,這個比例並不算高,而且就這還是因為雙方士兵足夠精銳,加之大多數士卒都有武道修為在身,可以大大減輕後勤壓力。但即便如此,要保證正兵的作戰力,也需要大量的輔兵民夫和刑徒在一旁輔助。
這些輔兵民夫的作用並不是用來殺敵,而是用來保障後勤,清理營寨,擔土填河。大戰之中一切細微末節都由這些人來完成,而正兵主要的職責便是用於廝殺。
而對於一國而言,供養數百萬人,在前線作戰,所需要的資源何其龐大,便是大秦面對這種大戰,後勤壓力也是空前絕後的,否則也不會積累如此久的時間方才發起征戰。
就這還是因為沿途可以用船舶運送糧草輜重,大大減輕了後勤輸送的壓力,否則需要的民夫和輔兵只會很多。
說實話,在長平決戰對於大秦而言,是有諸多不利的。此處並不靠近大秦邊境,加上地形崎嶇,在地理位置上並不佔優勢,而且如今上黨,已經投降趙國,趙國的後勤壓力遠比大秦要小得多。畢竟上黨也能分擔一部分。不過上黨終究只是一隅之地,作用不會太大。
若無必要,其實廉頗也不想在長平與大秦決戰,上黨乃心腹之地。未曾經過趙國的經營,民心未曾完全歸附。所以此處對於趙國也算不得太過有利,可他並沒有選擇,如今的趙國屬實是避無可避。即便是不要這上黨之地,雙方也難善了。
廉頗在中軍大帳之內,思忖良久,終究還是覺得貿然出戰,多有不妥,對面那兩人都非易與之輩,自己這邊一旦輕敵冒進,露出破綻,一定會被對方抓住,那個時候這麾下五十萬大軍便危險了。
因而,他經過深思熟慮。終究選擇了以守為主。秦軍野戰無敵,在此處若是與秦軍野戰,對趙軍大不利。不過秦軍想要突破他這五十萬大軍也有難度。不如以守代攻,繼續疲憊敵人他不信,大秦這四十萬大軍會一直和他耗在這裡。
這樣的大戰,他所能做的不多,他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能夠勝過大秦,而是要如何保全自己。自己這麾下五十萬人,容不得太大的損失。一旦損失太大,趙國的脊樑便斷了,以後想要再站起來就難了。
於是經過數日的對峙之後,陳凡與白起神色凝重的發現對面的趙軍大營,遲遲按兵不動,反而開始熱火朝天地修建營寨,壘築高牆,一點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
這恰恰是他們所擔憂的,也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廉頗的謹慎超乎他們的預料。他們想著,廉頗再不濟也終究要先和大秦打過一場,無論勝敗,而後再根據結果做出相應的應對,但廉頗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開始建立堅固營寨,壘築高牆,做出一副死守不動的模樣來。
在一處山峰頂端,陳凡與白起並肩而立,兩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看著對面趙軍的營寨拔地而起,如此還不滿足,各種各樣的防禦工事,被修建起來,不斷被加固,趙軍的防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堅固,彷彿一個烏龜殼子,根本不留任何破綻。
“都言廉頗善守,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能夠支撐趙國至如今的名將,趙國之地多年而不失一分一毫,其功在他!”陳凡嘆了一口氣,他只覺得有些無奈,對面的廉頗真是謹慎到了極致,根本沒有和他們硬碰硬的打算,除了一開始的試探和小摩擦之外,根本沒想過發起大規模的戰鬥。彷彿打定主意,要和他們打消耗戰。
“盛名之下無虛士,能被天下之人,公認為善守之將又豈是易於之輩。其人營寨佈置,防守做的井井有條。毫無破綻,進可攻,退可守,堅固卻又不失靈活,好似一副龜殼,但這龜殼之上卻佈滿尖刺,我等一旦強攻,必然會損失慘重!”白起也是忍不住讚歎。
“至少也要先打一仗吧,無論勝負且先看看情況,摸摸底才對,哪有一上來就擺明了死守!他就不怕影響士氣?”陳凡搖了搖頭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哪有廉頗這樣打仗的?一上來就放棄了進攻,打算死守,也不知道其麾下將領和將士該如何想。
“你既然已經知道他乃善守之將,難道其麾下將領士卒不知道嗎?只怕他如此作為,其麾下不僅不會士氣衰落,反而會更加安心,因為他們知道這絕對是廉頗最擅長的打法!而且以廉頗的能耐,若是連這種小問題都解決不了,如何又能被稱之為名將!”
白起轉身,順著山坡而下。陳凡同樣轉身跟隨。在此處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了,如今,對方擺明了放棄主動出擊,即便他想打,恐怕也打不起來。
而且對方的防守做得非常嚴密,幾乎是滴水不漏,即便能找到一兩個破綻,但那些破綻,擺明了就是陷阱,就是為了引他們去攻。對方用兵老辣而沉穩,根本不會犯太多錯誤。也不會給他們留下可乘之機。
“若是不顧一切選擇強攻,以命換命。即便能夠擊敗廉頗,只怕我大秦的損失也會非常慘重!這種攻防戰一旦打起來,我大秦士卒就算再精銳,兩敗俱傷的局面也是難免的!”陳凡雖然有些失望,但對於這個結果,卻並不驚訝,此乃舉國之戰。是當世最強大的兩個帝國之間的碰撞,又豈能那般容易分出勝負。這已經不是長平這數百萬人之間的廝殺了,更是兩個大國舉全國之力互相博弈爭鬥了,最後的結果如何,已經不僅僅是戰場之上的事情了。
這樣的戰爭哪能那麼容易分出勝負,甚至一兩場小仗的勝負都決定和改變不了大局。其中一方損失了幾萬人,也是無關痛癢,只要主力未失這場戰爭便沒有結束的時候。
陳凡與白起從山上下來之後並未返回中軍大寨。而是開始四處巡營。要知道大秦主力四十萬,加上民夫接近兩百萬人,自然不可能集中於一處,而是分作數地,把守各處關隘要塞。其中最遠的地方,距離中軍大寨,甚至有將近百里之遙。也只有如此龐大的地方,才能將這四十萬大軍徹底鋪陳開來,若是這四十萬大軍集中於一處,只怕摩肩接踵,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兩人一邊巡視營寨,一邊四處觀察趙軍所設定的防線,並沒有半分急躁,雖然現在這種結果並不是他們想看到的,但卻並未出乎他們的意料。這種絕世大戰,根本無法追求速勝,雙方都在竭力尋找著對方的破綻。現在就看,誰最後犯的錯更多,露出的破綻更多。
來往的船舶幾乎日夜不停,數量龐大的糧草輜重,被無數民夫分揀運送,然後輸送到各個營寨,那些民夫刑徒好似螞蟻搬家一般,足跡遍佈山川河流。
說實話,這樣的場景,便是陳凡也沒看到過,如今看到,心中自然震撼不已。
巡營一直從上午時分持續到了傍晚時分方才結束,防線輻射太廣,加之兩人對於防守和佈局要做諸多調整,因而整整持續了一天時間。兩人回到中軍大寨,即便是陳凡到了如今的境界,也依舊感覺有些疲憊。這種疲憊並非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為這一天之內考慮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各種各樣的資訊如同洪流一般向他湧來,都需要他進行處理,分類,挑揀,然後做出各種應對和佈置。
這便是將帥的作用,一旦他進退失據,所產生的影響將是十分恐怖的,麾下將領將如無頭蒼蠅,旗下士卒,更是暈頭轉向,進而引發混亂。所以為帥者必須有一顆清醒的大腦。能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東西處理好,這便是為帥者應有的天賦。整個過程中白起都很少說話,因為在他看來,陳凡所做的佈置都十分妥當,即便是他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他十分欣慰,不知不覺之中,陳凡用兵之道已經成長到了這種地步。甚至有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陳凡的學習能力非常恐怖。一開始還有些稚嫩,但經過數次大戰之後,能夠指揮的兵馬越來越多,如今即便是指揮這數十萬大軍作戰,也能夠做到遊刃有餘。這是旁人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但白起卻從一開始就覺得陳凡能夠做到,而且能夠做得很好,這種信任,完全沒有根據,但他卻篤信不移。
“將此處安排妥當之後,你我還需回咸陽一趟!此時兩軍處於對峙之中,決戰不會立馬便起,那廉頗已打定主意進行防守,所以我們即便是離開此處,只要做好佈置,也當無礙!”回到中軍大帳之中,白起取下頭盔,而後對陳凡說道。
“是要回去一趟,如今此戰之發展已經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只怕朝堂之上早已沸反盈天,便是秦王本人也沒有料想到如今的局面。我們必須得回去將此處之情形,如實告知,此戰打不打?如何打,都要有一個結果!”陳凡並不意外。
對於如今的局面,恐怕也就只有他和白起在一開始有所預料,而朝堂之上,大秦國內,無數人根本就沒有料想過。他們恐怕也沒有做好與趙國進行決戰的準備。不僅是資源糧草方面的,還有精神層面的,他與白起此次返回大秦所要做的,便是堅定秦王嬴稷與趙國決戰的心思。
其實如今已經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有些事情還是要當面說清楚,否則後患無窮,這樣的傾國之戰,想要真正取勝。光靠將士們奮勇爭先,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一個足夠穩定的後方。需要君臣一心,需要大秦國內鼎力支援。
至於結果,他們並不擔心,秦王嬴稷絕對不會放棄這一場決戰。雖然如今算不上一個最佳的機會,但卻絕對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趙國主力盡出,一旦能夠在此處將趙國的精銳完全覆滅,對於大秦一統天下的規劃,有著極大的促進。
“那便將此處交於王紇,王翦二人吧!以他們兩人的能力,取勝或不可能,但是維持局面穩定卻是沒有太大壓力的!”白起點頭,然後點出兩人,王紇與王翦是他最為看重的兩人。
按說王翦的天賦猶在王紇之上,此人之心胸韜略,都有將將之才,但可惜的是,他終究還是太過年輕,經驗有些少了。如今還不足以獨當一面,成為此戰之主帥。
而王紇此人,雖然天賦不足以擔任一軍統帥,但勝在他經驗豐富,一直跟隨在白起身邊,打了無數場戰鬥,雖然機變不足,但卻足夠沉穩。
陳凡想了想點頭,“可以,雖然兩名統帥,可能會導致令出多門,但兩人商量著來,至少應該不會犯下大錯。”
如此安排有利有弊,其中有利的一方面,自然是兩人互補,可以避免輕敵冒進,犯下大錯,導致局面崩壞,但同樣的也有壞處,那便是可能會令出多門,導致指揮混亂。
不過,如今廉頗明顯採取守勢,不會主動進攻,那問題就不大了,他估計往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可能會以對峙為主,交戰為輔,這兩人在此,便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白起沉吟片刻,“那便索性再加一個蒙驁,三人合力,絕對足夠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