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章 他們回來了

有了邵蘭的話,蘇懷蘭母子倆心裡鬆了很大一口氣,不管怎麼說,起碼老爺子能回來,而且很快就要回來了。

母子倆辭別邵蘭,又去了一趟黑市,換出去一些海產乾貨,也換回來一些家裡沒有的稀罕食材。

姚繼宗特意提醒:“媽,外公孫爺爺他們回來,好幾個月,還不知道在外面吃了多少苦頭,最好是能買點中藥材,等他們回來了,給他們燉藥膳。”

蘇懷蘭點頭:“好,最好能買上人參。關鍵時候,人參都能救命呢。”

姚繼宗:“人參可不好買,咱們這裡又不產這些。到時候託胥姐夫去外地幫忙打聽吧。”

蘇懷蘭心裡惦記著老父親,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出門幾個月時間,還有大部分時間是住在山裡,條件如何,根本不用問,那一定好不到哪裡去。她就擔心萬一老人家身子垮了,到時候還能指望著人參吊命呢!

她心裡明白,老父親表面上對兒女一視同仁,誰也不惦記,也都覺得自已給每個兒女都安排好了。但是蘇懷蘭總覺得,老父親當年將她嫁給姚德業,還是個沒有工作的漁民,比起其他的哥哥姐姐們來說,明顯差了一大截,老父親心裡一直對她存有愧疚。

可她從來沒說過,要不是因為她也看上了姚德業,即便老父親和二哥做主,她也是不會同意的。

蘇懷蘭性格要強,她就想著讓老父親多活幾年,這樣一來就能看到她把家裡的日子過起來,孩子們慢慢都長大了,也都能爭氣。儘管這一世的老父親,相較於上一世,只是個避世鄉間的舉人老爺,可她對老父親的孺慕之情,甚至要超過前世的邊城名將。

帶著這樣的好訊息,母子倆都很開心,心裡當然也隱隱惦記著,卻又不敢多想,生怕自已的擔心成真。他們從市裡回家,路過縣城,先去找了胥良志,請他幫忙,要是碰到好的人參,幫忙買上一兩隻回來,價錢都好說。

胥良志滿口答應。他們是司機,天南地北哪裡都去,認識的三教九流也多。

將買人參的事說好了,蘇懷蘭又去郵電局見了蘇永翰,跟他說了蘇老爺子和孫老爺子的事,大概年前就能回來,讓他和媳婦孫婉清心裡有個數,至於另一個外甥姜學軍,她懶得再跑一趟,反正婁玉娥在他們家呢,姜學軍一到星期天就來家裡。

蘇懷瑾都說小兒子,要不乾脆改姓姚算了,放假也見不到人,只顧著往小姨家裡跑。

不管別人說什麼,姜學軍都聽著笑。

蘇懷瑾也去南鄉,去婁家商量過,兩家有心想給姜學軍和婁玉娥行訂親禮,又不知道老爺子什麼時候回來。

家人眾多,每個人都在惦記他們,也在盼著他們老少兩輩人趕緊平平安安,全須全尾的回來。

這一天是臘月二十八,眼瞅著就要過年了。

蘇老爺子和孫爺爺帶著兩個小輩,仍然坐著那輛牛車,回到了蘇家大隊。

說起來也很奇怪,牛車他們留在北邊鄰市的老馬家,後來全程坐著侯部長的吉普車,要麼就是林局的吉普車。臨走前,林局安排了人,將牛車送回去。蘇外公卻說,等回來的時候,從市裡走,回家還要坐牛車回去。

林局林建民當時跟他老人家說笑道:“阿公,您老真會開玩笑。等您回來了,我們肯定要親自送您回來的。哪裡還能讓您二位坐牛車。”

孫爺爺笑道:“不要搞那些虛的。吉普車就是快,要說舒服,還是咱們的牛車舒服,差事幹完了,我們也想坐個牛車休息一番。”

農曆二十八這天,他們經過縣城,也沒停留,徑直往家裡去了。

牛車走得慢,又是快到年節了,去縣城裡採辦年貨的人多。就在他們走在國道往家裡走,路上難免就要遇到些熟面孔。

等他們還沒走到公社,蘇懷廉帶著姚繼宗和姚倩,已經趕來接人了。

蘇懷蘭聽到這個,特意將備好的食材,提著往孃家去。三胞胎小兒子此時已經會走了,冬天穿得厚實,也不怕磕碰,就由婁玉娥帶著幾個小的,也一起往蘇家去。

等蘇外公和孫爺爺的牛車進門,蘇家院子裡已經滿是人,自家人,還有左鄰右舍的本家族人。

自家人大概知道兩老為了什麼事出門了,外人不知道,有年紀大的跟小輩的提過,說他們在解放前,蘇老爺子就出門幹過一件大事,等他出門回來後不久,又過了一年,那些搶上門來的強盜就簽了投降協議。

反正兩個大隊裡的老一輩,像是姚老頭這樣的,猜測蘇老爺子又出門幹大事去了,說的年輕一輩的,心裡癢癢的。

所以此時,蘇家院子裡站滿了人,一點也不奇怪。他們也懸著心,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了,出門三四個月,還跑了那麼多的路,回來還能有個人樣嗎?

還別說,不管是蘇外公還是孫爺爺,兩老確實瘦了不少,看起來也憔悴了一些,面上也有風霜之色,看起來就是在外面吃了不少苦的。

婁玉城和邱安明兩個小輩,一眼也能看出來,在外面吃了不少苦頭。

院子裡站滿了人,可是於自家人來說,現在卻沒空招呼他們這些人。於是蘇懷蘭也不怕得罪人,大聲說道:“叔伯兄弟們,我爹他們幾個遠路回來,先讓洗漱收拾一番,等吃了飯,可有日子跟你們侃呢!”

眾人也都點頭:“是了,兩位老爺子不在家,我沒地方吹牛了。這回可有的聽了。咱們就是不放心,不親眼看看,不知道他們到底什麼樣。讓他們休息兩天,咱們過年再來。”

外人都離開了,婁玉娥看到弟弟幾個月不見,人不在跟前,眼瞅著就長高了一節,臉上肉也陷下去了,可面上是經過事的那種成熟感。

等他們洗漱乾淨,又換上一身乾淨衣服,這才開始坐下來吃飯。此時已經到了傍晚。

從孩子到大人,無人不好奇他們在外面的經歷。可是蘇外公卻說:“不行啦,到底年齡大了,吃完飯,我得去休息啦。讓阿城撿能說的,跟你們說吧。”

婁玉城就問:“外公,我能說哪些?”

眾人有心的,出去一趟,連稱呼都變了,蘇外公直接變成了“外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