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林恩和媽媽聊了很多,他們關著燈坐在客廳裡,藉著月光才能勉強看清對方的表情。
媽媽告訴林恩,千萬別遠嫁,遠嫁不會幸福,如果她嫁人不幸福媽媽寧願她永遠不嫁。
林恩從媽媽肚子裡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和各種小病戰鬥了,她是個脆弱又堅強的小孩兒,媽媽一直很愛她。
1998年出生,在保溫箱裡待了十多天的她,終於迎來了首次觀看新世界的機會。
家裡沒錢,住在鄉里的一個小破房裡,她記得屋前有一棵很美的銀杏樹。
可惜在林恩的記憶裡,它與林恩只見過一面,還是在林恩13歲那年。
為什麼會提起它呢?
或許是回憶吧!
後來,姐姐15歲輟學出去打工,把他們接去了外地,離開了故土,來到了一個一線的繁華城市。
她開始讀人生的第一次書,沒有結交到很好的小朋友。
再後來林恩又因為爸爸的工作,不斷的轉換地方讀書,一直奔波,直到8歲才回到家鄉定居。
媽媽租了個小房子,就她和媽媽。
可是因為外地回來的關係,她讀不了書,最後還是託了表姐的關係她才有學上。
可校長也落下一句話“先讀一年,她學習好就留下,學習不好我也沒辦法”
林恩當時還小,對這句話並沒有過多的反應,可後來媽媽說給她聽,她從剛開始的不理解到後面的同感。
確實,學校為了業績怎麼會收靠關係進來還學習不好的孩子呢?
林恩從小就內向,不擅長與人交流,對於蜂擁而至的同學們,她是多麼的無措。
可是爸爸媽媽在身後的笑容就沒有停下過。
三年級開始,媽媽總會有時無時的跑去爸爸所在的城市。
家裡也只剩下林恩一個人。
每天在媽媽的朋友那裡拿五元早飯錢,吃著不變的2.5元面,照常的上學,照常的放學,照常的去阿姨家吃飯。
然後回家洗澡,洗衣服,再接受阿姨的檢查。
有時候累了,想把衣服留著第二天一起洗,可阿姨會叫她立馬起來洗,直到她把衣服晾好後才會離開。
冬天,林恩的小手在水盆裡泡的通紅,卻不敢說一句話,她是個怯懦者。
等阿姨走了,她就鎖好門開著電視睡覺,一夜都不敢關。
隨著林恩逐漸長大後,媽媽帶她和姐姐回老家看過,屋子早已倒塌,可那棵銀杏樹還在散發魅力,落下了一片片金黃的回憶。
之前,一家四口就住在那破舊不堪的小破房裡,父母一天30元的工資要持續家裡四口人的生活。
因為林恩半個月就要進一次醫院的原因,爸媽即使有收入也是四處借錢。
可林恩還是經常咳嗽,媽媽也只能硬著頭皮再去買補肺的藥。
林恩初三的時候,爸爸因為工作,勞累過度得了冠心病,從此幹不了重活。
一家人就靠著媽媽的小吃攤生活著。
林恩現在想想,最有出息的還是姐姐,姐姐很愛林恩,因為林恩的一句喜歡城市,就在城市裡買了房子,給了全家好的生活,總報喜不報憂。
姐姐的身體也不太好,卻還總是擔心她的身體,她真的很幸福了!
太多太多的回憶,說不完。
那是什麼時候林恩的性格開始改變了呢?
上了職高以後,她開始改變自已,試著和每個人搞好關係,不拘小節。
在班上瘋,在寢室狂,把自已變成社牛的狀態,但從她的內心深處說,她還是不太想要社交,去結交新朋友。
朋友們看到的她,也確實是個大大方方,活潑開朗的女孩。
可只有林恩自已知道,她是膽小的,她對於不認識的人,永遠是安靜的。
回憶的那根弦突然斷掉。
媽媽用著家鄉話叫著林恩從小到大都沒改變過的稱呼“么么,媽媽說勒話你要聽,不要執著於現在勒感情,媽媽不得害你”
林恩抱著雙膝,她沒有看媽媽,望著屋外的月亮,像是自言自語般對媽媽說“媽媽,你幸福嗎?”
林恩之所以問出這句話,那是因為媽媽就是遠嫁,她想知道媽媽幸不幸福。
媽媽沒明白,這跟她幸不幸福有什麼關係,但還是點了點頭。
林恩看向媽媽,聲音輕輕的響起“我相信簡延,我會幸福的”
媽媽皺起了眉頭,對勸不動的林恩有些無奈,“我怕你不幸福”
林恩給媽媽倒了一杯溫水,拿了一床毛毯給媽媽蓋好,繼續說“你現在很幸福,不是嗎?”
媽媽雙手捂著杯壁,嘆了一口氣
“那是因為你爸爸和你和你姐姐都愛我呀,所以媽媽才會幸福”
林恩得到了自已想要的話,立馬出聲“簡延也很愛我”
“媽媽怕你吃虧”
“簡延不會讓我吃虧”
“可是……”
“媽媽,你不該像之前一樣否認一切你未接觸過的人或事”
林恩知道,她現在在媽媽眼裡就是一個為愛情痴狂的人,可以不顧一切,只看眼前的美好。
但也只有林恩自已知道,她有多清醒。
簡延是真的愛她。
很愛很愛。
她知道。
她更愛他。
媽媽見林恩是個倔孩子,放下水杯,落下一句“那你就幸福給媽媽看”
林恩看著媽媽回到房間的背影,她知道,媽媽這是同意了。
可是爸爸那邊呢?
林恩一直以來都不知道怎麼和爸爸相處,爸爸從始至終,也沒有說過一句話,一個字。
姐姐雖怕林恩吃虧,但也尊重林恩的選擇。
現在也說通了媽媽。
她成功了。
她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的往前衝,就是因為她知道,簡延會讓她幸福的。
他們會幸福給媽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