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聖旨到——升遷

因著趙清韻這個瑜州縣縣令發現新物種並種植、推廣有功,皇上特賜“農耕奇才”金牌一枚,並賜御筆親書的“利國利民”牌匾,以示嘉獎。此外,皇上還下令,瑜州縣作為新物種的發源地,應成為全國農耕技術推廣的典範,命趙清韻繼續深入研究,將更多適宜本土種植的作物引入田間地頭,惠及萬民。

趙清韻領旨謝恩,心中激盪不已。他深知此等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認可,更是對瑜州縣百姓辛勤耕耘的肯定。回到縣衙,她即刻召集了縣內的農師與學者,共同商討如何進一步擴大新物種的種植面積,同時研究其深加工技術,以期創造更多附加值,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諸位,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趙清韻望著滿座的同仁,眼神堅定,“皇上的嘉獎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我們要讓瑜州縣成為全國農耕技術的先鋒,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種子都能綻放出希望之花,讓每一個百姓都能享受到豐收的喜悅。”

眾人聞言,無不精神振奮,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不負皇恩,不負百姓。從此,瑜州縣在新物種的種植與推廣上更是如火如荼,不僅糧食產量連年攀升,還吸引了周邊地區的商販前來交易,一派繁榮景象。而趙清韻的名字,也隨著這股農耕熱潮,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人人稱頌的“農耕奇才”。

這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瑜州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盛事。京城來的欽差大臣,帶著皇上最新的旨意,再次踏入了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聖旨到——”隨著一聲響亮的傳呼,整個縣衙乃至縣城都為之震動。趙清韻率領家人、縣丞、主簿、師爺及百姓代表,跪拜迎接這至高無上的榮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瑜州縣縣令趙清韻,勤勉盡職,勇於創新,引領農耕技術革新,使瑜州縣成為全國之典範。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心甚慰,特擢升趙清韻為瑜州知府,兼管農耕技術推廣事宜,望其再接再厲,造福更多百姓。另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以資嘉獎。欽此!”

趙清韻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高呼:“臣趙清韻,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她深知,這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榮耀,更是瑜州縣全體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

接旨之後,趙清韻立即著手準備赴任知府的相關事宜。她深知,作為知府,她的職責更加重大,不僅要繼續推動農耕技術的發展,還要兼顧地方治理、民生改善等多方面的工作。

“爺,奶,爹,娘,我們再過兩天就得去瑜州府城了,你們可都準備好了?這府城的生活與咱們縣裡可大不一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一家人齊心協力,定能在那裡也闖出一片天地來。”趙清韻轉身對著一旁的家人說道,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

家人們聞言,皆是面露喜色。趙雲南拍了拍趙清韻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韻兒,你自小就有主見,又肯吃苦。如今得了皇上的賞識,升了知府,是咱們全家的驕傲。到了府城,你可更要小心謹慎,多為百姓著想,莫忘初心。”

“爹放心,清韻知道的,再說了還有你跟娘、爺奶在府城看著我呢,我哪敢不盡心盡力為民造福啊。”趙清韻調皮地說。

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繼續忙碌著搬家的準備。

“娘,這些傢俱已經很老舊了,我們就不帶到府城了啊。”周枝看著趙老太不捨地摸著年代久遠的傢俱,連忙安慰她。

“枝兒,這些傢俱雖舊,卻承載著咱們家幾代人的記憶啊。”趙老太輕輕撫摸著那雕花木桌,眼中滿是不捨,“不過,你說得也有理,府城的日子與這裡不同,帶這些過去確實不方便。就留它們在這兒,讓後人也能知道咱們家的根在哪裡吧。”

“奶奶,您放心,我會記住這裡的每一份記憶,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咱們家寶貴的財富。”趙清韻走上前,輕輕擁住趙老太,“而且,府城也會有新的傢俱,新的生活等著我們。我相信,在那裡,我們會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

“是啊,娘,您就放心吧。韻兒現在是知府了,她會做得很好的。”趙母也上前安慰道,眼中滿是對女兒的驕傲和信任。

“好了,娘,奶奶,我們快些收拾吧。雖然時間充裕,但也不能大意,免得遺漏了什麼重要的東西。”趙清韻說著,便與周枝一起,開始細心地整理起行李來。

家中其他人也紛紛加入,一時間,小小的院落裡充滿了忙碌而又溫馨的氣息。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做著準備,同時也對過去充滿了感激和懷念。

兩天後,趙清韻一家帶著滿滿的行李,準備踏上了前往瑜州府城的路途。瑜州縣城的百姓們自發地聚集在城門口,為趙清韻送行。他們手裡拿著自已家準備送給趙清韻的東西,眼含熱淚。

“趙大人,我們捨不得您啊,但是您升遷了我們也替您高興。”張老伯前後矛盾的說。

“趙大人,這是小女一早起來做得點心,您拿著路上餓了就墊墊肚子,千萬不要捱餓啊。”錢倩淚眼朦朧地說。

“趙大人,這是家裡養的老母雞,您拿著,老母雞湯補身體,您當了知府後千萬不要像之前那樣子廢寢忘食處理衙門事務啊,可得保重身子啊。”衙門的廚娘張嫂子細心地叮囑道。

……

趙清韻站在馬車前,望著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心中充滿了不捨與感激。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大聲說道:“鄉親們,我趙清韻雖將離開此地,但我的心永遠與瑜州縣同在。我會繼續努力,不負皇恩,不負百姓,讓瑜州的農耕之火燃燒得更加旺盛!”

隨著馬車的緩緩啟動,趙清韻帶著百姓的祝福與期望,踏上了前往瑜州府城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