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歸漢

第一時間知道發生了什麼。

如今陶謙病重,訊息早就已經傳開,眼下徐州正值多事之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這時來徐州做的生意,又會是什麼生意呢?原本守門的稟報時他還未多想,可是等其見到李儒,又聽其言語,臧霸覺得自己有十足的把握,確認其絕對不是尋常商人。

“臧霸將軍既然願聽,董隕自然不敢隱瞞,不過在我回答你的問題之前,還望臧霸將軍可以先回答我的問題。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就是對於眼下的徐州局勢,臧霸將軍可有什麼看法?或者簡單來說,就是這徐州真發生點什麼事,臧霸將軍會如何抉擇?”

李儒自然不會因為臧霸的詢問,就將一切全部都和盤托出,因此其打算先試探一下臧霸,然後再作打算。

“徐州的情況不管怎麼變,臧霸都是陶州牧所任命的,自然是聽從其命令,這還有什麼好考慮的嗎?”

“臧霸將軍果然是忠義之士,不過如今陶州牧病重的訊息已經傳開,就算將軍身在這開陽,但是想必應該也是聽說了。

董隕在此說句冒犯的話,若是陶州牧這次不幸離世,臧霸將軍打算如何做?”

李儒也不拆穿臧霸,你說你要忠於陶謙,你便就忠於陶謙吧!反正陶謙已無多少時日,待其死後,這點便就沒有影響了。

“陶州牧若是不幸離世,臧霸理應為下一任徐州牧效力,畢竟我受徐州百姓恩惠,理應為徐州出力.”

“臧霸將軍能如此想,董隕聞言都不由心生敬佩之意。

將軍說若是陶謙州牧不幸離開人世,自當效忠於下一任徐州牧,我是否可以理解為,屆時陛下令誰為徐州牧,臧霸將軍便就是效忠於誰.”

“董兄要是這麼理解的話,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

臧霸只效忠於徐州牧,但至於這徐州牧是誰,我倒並不是太在意。

只要他可以令徐州百姓們安居樂業,臧霸自然擁護他.”

李儒不想臧霸如此狡猾,這樣的表態乾脆是沒有任何作用。

只說為徐州牧效力,可是在州牧未確定之前,其也就不用有任何行動,完全是坐山觀虎鬥的模樣。

“臧霸將軍,你既然忠於徐州牧,我還想再問一句,若是這徐州牧未經陛下任命,你還會忠於他嗎?”

“董兄這是什麼問題,沒有陛下的聖旨,誰敢自立為徐州牧。

屆時休說陛下,臧霸也絕不會容忍這種犯上作亂的行為.”

“臧霸將軍,那若屆時真有人犯上作亂,你當如何呢?”

“董兄,若是有人作亂,無需陛下吩咐,臧霸願意率軍前往下邳,親手除了下邳城中所有的亂臣賊子.”

聽了臧霸這突如其來的表態,李儒不由感覺有些吃驚,自己還未對其表明態度,其卻先與自己表態。

如此的話,答案恐怕就只有一個,其實臧霸早就已經有為劉協效力的打算了。

方才與自己的交談,只不過是想要試試自己,是否確實是劉協所派來的使者。

“董兄,你打洛陽來,說是奉命行事。

我若是沒有猜錯的話,你奉的應該就是陛下的命令吧?方才我已經表過態了,現在大家不妨都坦誠相見。

臧霸早就有心,想要投靠陛下,無奈因為曾受州牧陶謙的恩惠,故而一直才沒有付諸於行動。

如今陶州牧已時日無多,這些年我也算是頗有微功,可以說是已經報恩了。

如今陛下若有所命,臧霸定然會遵命行事,即使赴湯蹈火、也是在所不辭.”

臧霸說的滿臉真誠,但李儒卻覺得,這一切好像太順利了,反倒有些不太真實了。

“臧霸將軍,董隕說句不當講的話,你此言可當真?”

“董兄,如今你人在這開陽,城內盡皆都是我的兵馬,我有什麼必要欺騙你呢?陛下有心振興漢室,不惜親自統兵征伐,這點天下人都是有目共睹。

如今在此漢室將興之時,臧霸自然是要順從天意民心,為陛下效力。

當然我也有為兄弟們考慮的原因,想來董兄也知道,我們這些人出身都不是太好,陶州牧雖然收留了我們,但對我們卻是不停打壓。

陛下曾釋出求賢令,提倡唯才是舉,因此臧霸相信,我與眾兄弟投靠陛下,定會得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臧霸將軍能如此想,若是陛下知道,定然會為之欣慰的。

其餘的我無法保障,但是有一點我現在便可以明確地告訴臧霸將軍,你們若是投靠了陛下,定然會得到公平的對待.”

李儒開始相信眼前的臧霸,其是真心想要投靠劉協。

“臧霸將軍,你如此坦誠,董隕自然也不應再有隱瞞。

我在錦衣衛中任職,這次奉陛下的命令,前來指揮徐州的行動。

目的便是在陶州牧離世後,穩住徐州局面,不使宵小之輩為禍徐州。

直至陛下確認新的徐州牧的人選,我的使命方才算是完成.”

“臧霸在此表態,願意一切聽從董兄的命令,配合你在徐州的行動.”

“臧霸將軍能夠如此,董隕在這裡先謝過了。

待徐州事畢,我必親自上書陛下,為將軍請功.”

臧霸知道李儒並未完全相信自己,故而只說了一大概,不過他也能理解,初見便想其完全信任確實不太可能。

不過自己是真心想要投靠,以後相處久了,董隕自然就會相信自己了。

“臧霸將軍,你是這般想的,不知你麾下將士們,他們是否也是如你這般想的?”

李儒想了想,還是決定問下臧霸,對於軍隊的掌控力。

“這點董兄儘管放心,我麾下的眾兄弟們,他們都是與我一起在戰場上拼殺出來的生死兄弟。

孫觀、尹禮、吳敦還有昌豨,他們素來都聽我的,我若是告訴他們要投靠陛下,他們絕對不會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