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章 餓鬼道

餓鬼道是佛教六道輪迴中的一道眾生,又作餓鬼趣。

餓鬼道的眾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會生下幾百個餓鬼。

生於餓鬼道中的因緣,除了共通的不善業外,亦特別與不肯施捨助人、偷盜或見難不救之業因有關。

這一道中的眾生壽量不定,有的餓鬼壽命可長達數萬人間年,長期受著因不善業力而感召之痛苦果報。

餓鬼的痛苦比地獄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來比較,餓鬼的智力比畜牲稍高。

餓鬼道的眾生,可以用肉眼看見。餓鬼散居於不同的地方,有些也散居於人間的世界。

在人間的城市中,不太可能有餓鬼道的眾生流連。但在曠野中,有時晚上會見到火球或火光,這就是在黑暗中流連的餓鬼口中噴出的火焰。

餓鬼道中的鬼會吞噬所有外來靈體,一切外來生物,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忍受著飢餓的煎熬。餓鬼大多承受著在黑暗中流連的飢渴不堪的痛苦,同時也被其道中勢力大者欺壓。它們可被區分為外障鬼、內障鬼及飲食障鬼三大類。

因為過往業力,外障鬼經年遭遇種種外在的障礙,令其不得進食。它們的肚子很大,永遠不會吃飽。它們的腳卻十分幼細,猶如快斷的乾柴枝般,幾乎承受不住身體的重量。在遠遠見到有食物時,它們只好跌跌碰碰地勉力向前走近,但當接近食物時,由於其業力之緣故,食物便會變為各種不能吃的東西,飲料也會化為痰、膿血或尿等不能飲用的液體。此外,外障鬼一胎便會生下多個鬼子,而且鬼子母的母性極重,愛子如命,偏偏卻找不到足夠食物來照顧子女,徒增痛苦。

內障鬼的口噴烈火,喉如針孔般小,所以即使成功覓得食品,也無法下嚥。即使它們能嚥下食品,這些食物入肚後,不但不令它們感飽,反而會令肚如火燒,痛苦非常。

飲食障鬼凡見食物,食物即變火焰、武器或種種不能供食用的東西。在餓鬼望向一條河時,整條河便會乾涸,令其不得解渴。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可思議的情況發生呢?這是因為餓鬼道眾生之業力最重而福報極低的緣故。

同樣的一杯水,由於不同的業力及福報,天界眾生、人間眾生及餓鬼便會見它為不同的東西。天界眾生見水為美味甘露,福報略低一籌的人類見杯中的是平平無奇的一杯水,但餓鬼卻見它為膿尿!

客觀上來說,這杯水仍然是一杯水,但因應不同眾生之業力及福報,它各別對不同眾生顯現為不同的東西。

《優婆塞戒經.卷第五.雜品之餘》中是這樣記載餓鬼道:

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勝妙寶故。

若入地獄身受苦惱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復如是。

若謂餓鬼何緣獨得?以其本有愛貪慳吝故墮餓鬼,既為餓鬼常悔本過,思念欲得是故得之。

若所為者生餘道中,其餘眷屬墮餓鬼者,皆悉得之。

是故智者應為餓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臥具資生所需,施於沙門婆羅門等貧窮乞士,為其咒愿令其得福。

以是施願因緣力故,墮餓鬼者得大勢力隨施隨得,何以故,生處爾故。

諸餓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膿,或有食糞,或食血汙嘔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變成上妙色味。

雖以不淨盪滌汁等施應食者然有遮護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憐憫故。

若有祀祠誰是受者,隨其祠處而為受者。

若近樹林則樹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復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護身財。

餓鬼道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進入餓鬼道的人想要走出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正念修行:

透過冥想、呼吸練習和日常生活中的覺察來培養正念,觀察自已的慾望和貪念,不被它們所控制。

2.福德佈施:

透過慷慨地分享時間、精力、物質或善意,減少自私和貪慾,培養慈悲和無私的品質。

3.控制慾望:

意識到和控制自已的慾望,停下來問問自已是否真正需要某樣東西,而不是被表面上的渴望所驅使。

4.培養滿足感:

意識到已經擁有的和能夠享受的,培養滿足感,感恩所擁有的一切,珍惜當下的經驗5。

5.學習適度和平衡:

追求適度和平衡,避免過度貪婪和物質享受,尋求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以上五種方法是進入餓鬼道自身的轉變,完善自已的自身修養,從而達到走出來的方法。

當然還有其它人間施救的方法:

1.施食與供養:

為餓鬼道的眾生施食,可以透過唸誦咒語、唸佛號、施食、供養三寶等方式進行。

2.人間迴向:

在世的人將所做的善行功德迴向給餓鬼道的眾生,幫助他們早日解脫生死輪迴。

3.佩戴驅邪物件

人間可給餓鬼道的人提供驅邪之物,但是餓鬼道的人本身就是邪惡,一旦帶了上去就沒法取出來,相當於帶了個緊箍咒,如果意志不夠堅定,將會造成更大的孽緣,繼續輪迴在餓鬼道,停留的時間更長,受的懲罰更重。

總之,墜入餓鬼道通常與個人的行為有關,特別是與貪心、吝嗇、奢侈浪費、不務正業、不擇手段爭奪名利和財富等負面行為有關,罪孽不是特別重,但卻困擾一生,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貪心過重:對物質享受、美色、金錢等過度渴望,導致在活著時無法滿足慾望,死後可能因此受到懲罰。

吝嗇:對自已慷慨,對他人吝嗇,不願意佈施或供養,這種行為可能導致死後墮入餓鬼道。

不務正業:不努力工作,只追求享樂,不事生產,不走正道,可能導致死後受苦。

惡性競爭:不擇手段地爭奪名利和財富,享受的福報過多,死後可能因此受到懲罰。

破壞律儀:過去生中破壞聲聞戒的律儀,或毀謗大乘佛法,破壞對涅槃真理的信心,可能導致墮入餓鬼道7。

其他惡業:包括偷盜、搶奪、障礙他人佈施等惡業,這些行為成熟後可能導致墮入餓鬼道。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行為只是可能導致墮入餓鬼道的因素之一,每個人的情況可能不同,且佛教認為,透過修行和善行,人們可以改善自已的命運,避免墮入餓鬼道。

這些罪孽並非無法消解。若有人在活著的時候,能夠認識到自已的過錯,積極改正,並多多行善積德,便可逐漸減輕自身罪孽。同時,持誦佛經、供養諸佛菩薩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完全避免這些罪孽並非易事,但只要時刻保持一顆善良、正直的心,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遠離餓鬼道的苦難。然而,這世間總有一些人,因貪慾過重,不擇手段地追求名利財富,最終步入餓鬼道,受盡折磨。

在餓鬼道的現場,一片陰森恐怖的景象展現在眼前。空氣中瀰漫著腐臭和飢餓的氣息,讓人感到窒息。地面上鋪滿了黑色的泥土,散發著刺鼻的氣味。四周是無盡的黑暗,只有微弱的光線從遠處的縫隙中透進來。

在這片黑暗中,可以看到無數扭曲的身影在痛苦地掙扎著。他們的身體乾癟,面容扭曲,眼中透露出無盡的飢餓和痛苦。他們伸出瘦骨嶙峋的手臂,試圖抓住任何可以吃的東西,但卻總是徒勞無功。

在餓鬼道的深處,傳來了陣陣悽慘的哭聲和嚎叫聲,這些聲音讓人毛骨悚然。這裡是一個充滿絕望和痛苦的地方,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

突然,一道明亮的光芒從天空中射下來,照亮了整個餓鬼道。一個神秘的聲音在空中迴盪:“罪人啊,你們的罪孽深重,但仍有救贖的機會。只要你們誠心悔改,放下貪慾,迴歸善良,便能脫離這無邊的苦海。”

一些惡鬼們聽到這話,紛紛停下了掙扎,開始反思自已的所作所為。然而,還有一些惡鬼依然執迷不悟,繼續在泥沼中翻滾。

此時,一個年輕的僧人踏入了餓鬼道。他手持佛珠,口中唸唸有詞,身上散發出祥和的佛光。惡鬼們被佛光籠罩,感受到了一絲溫暖和寧靜。

僧人緩緩走過,用慈悲的目光注視著每個惡鬼。他告訴他們,佛法無邊,只要心懷善念,就能超度往生,擺脫餓鬼道的折磨。

隨著僧人的離去,餓鬼道中的光芒漸漸消失,但他的話卻深深烙印在了那些尚存良知的惡鬼心中……

然而有一群人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是一種欺騙,這世上的人不可能沒有貪慾,沒有欺騙,沒有權慾薰心。

這群人開始暗中謀劃,他們決定破壞僧人的計劃。他們四處傳播謠言,說僧人是騙子,企圖迷惑其他惡鬼。一些原本心存希望的惡鬼,在聽信了謠言後,內心的善良逐漸被吞噬,重新陷入了貪婪和痛苦之中。

與此同時,僧人並不知道有人在暗中搗鬼。他繼續在世間修行,幫助更多的人擺脫苦難。然而,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惡念的影響,墮入餓鬼道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一天,僧人在路上遇到了一個被餓鬼道折磨的人。他用盡全力想要拯救這個人,但那人卻對他充滿懷疑和怨恨。就在這時,那群暗中謀劃的人出現了,他們嘲笑僧人心懷慈悲卻無法救度眾生。

僧人感到十分困惑和沮喪,他開始懷疑自已的修行是否真的有用。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堅定地踏上了解救眾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