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五章 要唱一出空城計

騎士穩了穩心神,平緩了一下呼吸,這才說道:“屬下探聽到,奚州從上到下,從太守到衙役,從富商到地主,幾乎是全面的大屠殺啊.”

農弘和中年人同時倒抽一口冷氣。

“那些泥腿子們全都變成了殺人惡匪,但是目標都非常明確,但凡是跟牛善有關聯的,無論親戚還是商賈朋友,通通被殺,血流成河啊!”

農弘和中年人對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恐懼和絕望。

“駱兄,這可如何是好?”

中年人叫做駱遙,是與祁州緊鄰的汝州太守,本來是到農弘這裡作客,卻意外聽到奚州民亂的訊息,所以沒有走,一直等農弘派出探聽的騎士回來,果然帶回來的訊息讓人震撼。

農弘和駱遙同屬於黃府極門下,受黃府極控制,旱災初期聖旨下來的時候,這些太守都沒在意,反正自家的糧食也吃不完,老百姓死不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所以聖旨上要求開倉放糧,這幾個州府全都是同樣的操作,把糧倉開啟,自家的車進去拉糧,通通拉到自家的倉庫裡去了。

至於流民想要糧食,很抱歉,沒有了,或者搞一點點陳糧發黴的糧食,摻上草葉砂土煮成粥,美其名曰施粥,而且這是以自家的名義施粥,跟朝廷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吃了這些垃圾的流民還得跪下給他們磕頭,感謝活命之恩。

這樣的操作已經幾千年了,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這些官僚即得了裡子,又得了面子,既有實惠,還博名聲。

然而奚州一場屠殺讓他們感覺到害怕了。

真正的斬草除根啊,連衙役都殺了,雖然不是所有的衙役,估計也都是平時沒少作威作福,欺壓百姓,到了清算的時候,一個都沒能跑得了。

農弘想到自己的祁州,駱遙的汝州,若是都陷入到這種危險之中,那該如何是好啊。

駱遙想了想問道:“殺了這麼多人,他們都有車有馬,竟然都跑不出去嗎?”

騎士點了點頭:“那些流民沒什麼頭腦,只知道跟著殺人,真正可怕的是天地會!”

“天地會?”

農弘和駱遙平時根本沒有關注過這種黑幫之類的社團組織,所以也沒聽過天地會的名字。

“不錯,天地會是一個幫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傳播起來,入會審查得極為嚴格,不但要探明親族,還要考察一段時間,徹底放心了,才會讓你入會.”

“這個幫會利用隱語,暗號等方式交流,幫眾大多都是底層百姓,做飯的廚子,紡織的織娘,種地的老農,打漁的船家這些都有可能是天地會成員,就因為這天地會在奚州已經無孔不入,才把奚州太守牛善的情況調查得明明白白,連親族有多少人,經營的產業有哪些全都記錄在冊,然後趁著月黑風高,一鍋端了.”

駱遙面色慘白的跌坐到椅上,冷汗不停地從額頭上冒出來,卻顧不得擦拭。

農弘更是六神無主,嚇得手腳都在發抖。

“這天地會狠毒之處在於,他們只派幾個人率領流民殺人,大多數都把守著通關要道,所以可憐這些官商文吏,一個都沒跑出來,奚州被守得跟個鐵桶似的.”

農弘的聲音有些顫抖:“那……那這天地會,是不是往祁州來了?”

騎士搖了搖頭:“屬下打聽到的時候,天地會並沒有走,而是跟那些流民修建什麼渡槽引水,屬下遠遠的看到過一眼,似乎是些石頭堆砌起來的高臺,上面架設粗大的竹管做為引水之用.”

駱遙一拍手:“這些反賊是要以奚州為巢穴,認真經營,倒是不大會威脅到咱們.”

農弘搖了搖頭,反對駱遙的樂觀:“這天地會豈能只在奚州發展?你以為我祁州沒有?說不定那門口賣菜的小販,就是天地會成員!”

駱遙急道:“那該如何是好?”

農弘一時間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這些人極難辨別,而且關鍵是底層百姓的數量太龐大了,窮人太多了,想查都查不過來。

“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駱遙探聽到奚州真實的訊息後,早已無心作客,匆匆跟農弘道了別,回汝州做準備去了。

農弘目送駱遙離去後,立即招來剛才探聽訊息的騎士。

“快,現在就收拾東西,記住!一定要隱秘,千萬不能讓別人察覺.”

騎士點頭表示曉得。

農弘面露愁苦之色:“為了不打草驚蛇,老夫還要演一出空城計,你要儘快把夫人和公子都送到京都,現在唯有京都還是安全的.”

“運送金銀的馬車就偽裝成運送煤石的車隊,現在運煤的車隊多得很,旁人決計看不出來.”

騎士一一應了,立刻去辦理。

農弘命下人立刻籌備一場文會,文會的題目就是勸農桑。

地點選在了祁州最惹人注目的臨陽樓,臨陽樓不僅是一個酒樓,在酒樓旁還特意搭建了一個觀景臺,臺上修了一座碑塔,上面勒石記載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詩賦。

所以這座臨陽樓是農弘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地方,每當組織文會,都會選擇在此地憑高臨下,一覽無餘,指點祁州風物,笑談古今人生。

所以這場文會仍然選擇了在此處舉行,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唱一出空城計,用來掩護轉移家產和家眷的行動。

時間不等人,現在每過一刻鐘,農弘的心裡都像是貓抓一樣,恨不得立刻就插翅遠走高飛。

至於州府太守的什麼守土有責,什麼不得擅離,在他看來通通都是放屁,自家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什麼丟官罷職的,也要有命才行。

於是一場文會被迅速組織起來了。

這場文會還有一個古怪的附加項,就是每題一首詩,就在觀景臺的下邊開一個粥棚,文會題多少首詩,就開多少個粥棚。

用農弘的話來說,就是要以文會為引,辦一場盛大的慈善賑濟會,當然這些粥糧都是祁州富商們負責提供,而文人則負責用文字來頌揚,災民也得了實惠,應該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