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安息茴香的味道委實有些霸道的。

加上花生碎、熟芝麻、胡椒,弄細鹽細糖炒出來的乾料香得能直衝人腦門兒。

蕭衍行本來是有些提不起胃口的,愣是被這香味給勾的下了筷子。

嚐了第一口,鹹甜口。

有些怪。

說實在的,北邊兒吃食的味道是講究一個鹹香的。

蕭衍行從小到大吃的食物也多是鹹香口味兒。

這一點鹹甜口,確實有些不尋常。

但吃起來又不討厭,挺開胃。

他本著尚可入口的態度,又吃了一口。

到第二口,就嚼出好來。

鹹香固然好,但鹹甜更叫人慾罷不能。

不知不覺,他一邊瞧著北邊的來信一邊做批註,兩個碟子都吃空了。

楊媽媽眼睛亮晶晶的,不其然與袁嬤嬤對視了一眼,兩人眼裡都是震驚。

他們主子爺這段時日為著韓老將軍的病情,已有許久不曾好好用過吃食。

便是後廚的大師傅使出了百般手藝,也沒能叫主子爺多吃一口。

這王小君做吃食,還真是有一手。

王姝還不曉得自己的手藝得到了認可,她吃完這一頓,又毫無負擔地用了一人份的晚膳。

吃完也不覺得撐,沐浴更衣後,便躺下睡了。

芍藥和鈴蘭看著睡得賊香的王姝,憂慮地嘆了口氣。

她們小君的性子是不是有些太隨意了?士大夫家貴女雖說沒有以瘦為美,卻也不能容忍女子腫胖如豬的。

小君吃完就躺,還一人吃三人份的飯食,當真就一點憂心都沒有嗎……王姝不僅沒有,還一覺睡到日曬三竿。

先前有袁嬤嬤說的直白,王姝也明白她不能連著幾日出府。

但麥種有些已經泡水發了芽,再過個一兩日就得種下去。

另外寒瓜也看季節,不能拖。

她人不能出去,只能找有經驗的人替她種。

人生地不熟,想找人還得麻煩袁嬤嬤。

王姝檢查了一番麥種的情況,琢磨著要不然在去後廚做些吃食?不過同一招連著用,會不會顯得太沒有誠意了?王姝心裡猶豫著呢,忽然院子外頭跑進來一個小丫鬟。

清輝苑這幾日,十分的安靜。

安靜得有些過了頭。

往日西廂房那邊不管白天黑夜,總歸是要有些動靜的。

但自打被思儀院那位盯上,劉氏就恨不得能隱身。

就為了她被主子爺招幸過這事兒,林氏抓到機會就要碾一腳劉氏。

劉氏不是沒想過找主子爺做主,可每回她的人沒出二門就被人趕回來了。

袁嬤嬤的態度就是管不著,林氏身份貴重,叫她忍一忍。

後院的小事兒是萬萬不能擾了主子爺心境的。

劉氏心裡有苦無處訴,比天還高的心氣兒硬生生被壓了下來。

如今乾脆稱病,縮在屋裡不出門了。

這不聽說有人來找,西廂房的門關得比鎖了還緊。

不過小丫鬟不是思儀院派來的,反而是前院的,來找王姝的。

小丫鬟年紀不大,口齒伶俐。

直說是昨日王姝做的那小零嘴兒味道委實不錯,袁嬤嬤十分的喜歡。

若是王姝得了空,可否再去多做些。

往後也不拘是哪一種,只要王姝做了新鮮吃食,味道好都行。

袁嬤嬤也不白吃,往後王姝出府只需要報備一聲便可。

這話不亞於一陣及時雨,瞬間就給王姝打了雞血。

她正發愁出不去呢,袁嬤嬤就主動送上門來。

昨天那個炸雞柳和炸雞鎖骨她是吃夠了,再說大上午的吃什麼油炸食品,膩歪。

便弄些新鮮花樣兒。

正好如今天兒漸漸熱了,吃點涼的也沒事。

昨日煸炒的乾料還剩不少,王姝怕浪費還特意用小罐子裝了帶回來。

她利索地去後頭換了方便行動的短打,捎上昨兒調好的乾料,扭頭又進了後廚。

後廚房對這位喜歡搗鼓新鮮吃食的小君已經見慣不怪了。

兼之有袁嬤嬤親自交代過,更是樂意給她開方便之門。

見她過來,立馬就給她讓了個位置。

說來,王姝自己也嘴饞,她現在就想吃涼麵。

有句話叫山豬吃不了細糠,王姝嚴重懷疑她就是這種人。

後廚的大師傅做菜確實是精細。

但精細的東西偶爾吃一吃是好,日日吃就難免寡淡。

她就喜歡一些味道重的,吃起來有滋有味。

天氣熱的時候,就必須吃涼麵。

川味涼麵用料確實質樸,就簡單的綠豆芽、鹼水面。

材料簡單,可做出來的味道那是風靡了全國。

做得好的酸辣開胃,叫人念念不忘。

王姝去川蜀地區呆過一段時日,吃慣了就經常想念這個味道。

沒辣椒,她拿茱萸、花椒、黃姜、芥末等來弄,最後弄出了個辣味弱些卻勉強的滷汁來。

正好香料剩的多,就是鹼水面西北邊吃的少。

揉鹼水面花了些功夫。

王姝一邊做,一邊芍藥鈴蘭在旁邊打下手。

她這廂把鹼水面煮好撈上來,過了遍涼水。

芍藥便幫著燒火,她又熬起了熟花椒油。

花椒油和醋才是精髓。

王姝做的很快,油熬好了,昨晚煸好的乾料放在碗底,熱油一澆,那股獨特的香味飄滿了整個後廚。

大廚們面面相窺,有心想瞧一眼,可見王姝用的香料少見,又把頭收回去了。

這廂弄完,又單獨炸了些小肉絲兒。

焯過水的綠豆芽兒和炸花生米往涼麵上,醋和花椒油調配出來。

單獨分了兩個碗裝起來。

這回她做得多,分了些給後廚的大廚們嚐嚐。

剩下的自己裝了不少,還剩三四個人的分量。

不曉得袁嬤嬤會不會分給其他人,她乾脆將剩下的都給她裝上了。

送自然還是鈴蘭去送,王姝自個兒則拎著這一份回清輝苑。

不過臨送之前,特意交代了鈴蘭記得告知袁嬤嬤。

調料跟面不能攪和在一起,得吃的時候再拌。

不然坨成一團,影響口感。

鈴蘭芍藥也各嚐了一小碗,酸辣鹹香的味道叫她倆欲罷不能。

芍藥一個勁兒的誇。

芍藥提著一食盒的涼麵跟在她身後,王姝心情頗好的哼著歌,準備回去便明日出府的事宜。

田裡的事兒是等閒拖不得了,她今年一定要在七月份吃上最甜的西瓜!“奴婢還是頭一回知道,原來袁嬤嬤竟然好口舌之慾。

往日看她那般威嚴的模樣,還以為什麼都打動不了她呢……”提到這個,芍藥就有些嘖嘖稱奇。

她入府也有十多個年頭了,從來聽到的關於府上大管事嬤嬤,都是她如何鐵面無私,行事如何規矩嚴明。

連正經的女主子見著她,也得禮讓三分。

正因著這份威嚴,好些人對袁嬤嬤都是又驚又怕的。

若非王姝幾次三番的送吃食袁嬤嬤都收下了,她是真想不到她還有這一面。

“是人就有喜惡,好一口吃的並不多稀奇.”

王姝聳聳肩,“袁嬤嬤再板正,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再說,你怎知她的吃食就是為自己收的?”

芍藥聽這話腳步一頓,抬頭看著神色淡淡的王姝,愣住了。

王姝話說到這,又說起了明天要出府的計劃。

彷彿剛才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不過是她幻聽。

芍藥捏著食盒的手捏緊了,一顆心不受控制地跳動了:“……小君的意思是?”

“我沒什麼意思,隨便說說罷了.”

兩人回到清輝苑,各方打探的人也回去了。

蕭家後宅的女人就沒一個簡單的,稍微做點什麼事,都知道。

王姝幾次往大後廚跑,思儀院也聽說了。

不過對於王姝,林氏除了覺得她拎不清,倒也沒怎麼把人放心上。

在她看來,身為主子討好下人,這就是自甘下賤。

王姝好歹是個商戶女,怎地這般沒皮沒臉?“莫管她.”

林氏折騰了劉氏好幾天,胸口的鬱氣可算是出了些,“一個受盡父母寵愛的原配嫡女,能被不受寵的繼室賣了,王氏這人就是個草包.”

“既是蠢貨,還管她做什麼!”

林氏冷哼一聲,“倒是縣衙那邊,那劉仁的夫人倒是可笑,為了個庶女,竟然真巴巴兒地往府裡遞帖子來……”劉氏捱了幾天打,看似消停了,卻不代表真能把這口氣嚥下去。

她雖是個庶女,但往日在自家,那也是受盡寵愛的。

吃穿用度無一不是與嫡出姊妹的更好,嫡出姊妹根本不似她那般得親爹疼惜。

林氏三番四次的欺辱她,她勢必要討個公道的!蘇嬤嬤想到那劉仁的正室也覺得可笑,妻不如妾,何等卑微。

“這人就是沒個自知之明,真以為蕭家後宅是她劉家呢?”

提到劉氏,思儀院裡都是嗤笑,“沒出過臨安這小縣城,不曉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真以為在個破地方當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就真有點人樣兒了?不給她點教訓,她怕是不曉得有的人是她惹不起的.”

這話林氏愛聽,嬌俏的眉頭挑起來,鼻腔裡一聲輕哼。

蘇嬤嬤見她高興,想想還是提了一嘴:“還是尋個由頭把人攆出去為好。

癩□□咬不了人噁心人。

這些個鄉野村姑總在眼前蹦躂也礙眼,尤其是築心閣馬商家的那個溫氏。

娘娘不是要給京中老太君去信?不若跟老太君提一句,看老太君能不能幫著壓一壓.”

說罷,她壓低了嗓音道:“主子爺雖然被廢了,儲君之位,京中的幾個皇子還是不夠格的。

東宮之位往後會不會回到主子爺頭上,說不準。

說到底,主子爺的長子還是得出自娘娘的肚子才是最好的.”

林氏眼神一暗,看了眼外院的方向,負氣地翻身背對著蘇嬤嬤躺了下去。

被人當個蠢貨的王姝絲毫不在意,回屋就連吃兩碗麵。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第一次涼麵的原因,還是她今兒手藝超常發揮,竟然好吃到她想流淚。

這得虧是沒辣椒,要是給她一斤辣椒麵,那不得好吃得上天?上沒上天不曉得,外院蕭衍行被這酸辣又勁道的面給刺激的,額頭都冒了汗。

茱萸的辣度對王姝不算什麼,蕭衍行卻覺得已經很辣了。

吃了幾盞茶,袁嬤嬤都要勸他吃不了就別吃了,眼看著自己的主子爺一碗麵見了底。

袁嬤嬤:“……”一口氣吃了兩碗麵,僧袍的年輕公子優雅地漱了口,接過楊媽媽遞來的帕子仔細地擦拭了嘴角。

涼麵又酸又辣很開胃,一不留心就用的有些多。

他站起來走動了幾圈,還覺得不夠。

又吩咐莫遂取了劍來,一個人往竹林去了。

袁嬤嬤心裡歡喜的厲害,忽然覺得這王家的小君找的真是好。

然而更好的是,這日夜裡,已經放棄了子嗣大夢的袁嬤嬤發現,主子爺竟然去了清輝苑。

與此同時,王姝閒來無事,正趴在窗邊翻看毛氏吩咐婆子塞給她‘嫁妝’。

原本她是要收拾行李的,預備將一部分衣裳送到府外新購置的宅子去。

翻動的時候,意外翻出來的兩本小黃書,不,春宮圖。

她秉持著獵奇的心態看兩眼,沒想到這書的作者是個神人,對那方面理解已經到了非一般境界。

哪怕是遍閱裡番,王姝也沒看過這麼抽象的插圖。

看得出來毛氏是真不想教她人事,火柴人打架都沒這麼離譜!正當她嘩啦翻頁,看得入神。

一道黑影從頭頂投射下來,籠罩在了她身上。

王姝眨了眨眼睛,抬起頭,不其然跟一雙沉靜的眼睛對上了。

“你在看什麼?”

王姝:“……倆小兒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