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奇器獻秦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章臺宮的會堂十分遼闊,支撐大殿堂的刷漆木柱高達數十米,縱橫交叉的屋樑承載著屋頂。

大廳中的人影穿梭不定,幾乎有一兩百之眾,坐在最上面的是威風凜然的趙姬和贏政皇帝,他們俯視下方的人群。

步入會堂,近兩百雙目光集中在江漓身上,他們各自注視著他。

贏政臉上表情淡泊,看不出任何反應。趙姬的鳳目閃爍著光芒,嘴邊浮現出微笑。

呂不韋昂然站立,目光敏銳銳利如獵鷹,警惕而兇猛似狼,凝視觀察。昌平王眼神微動,慢慢打量起來。

右邊丞相隗狀帶著和煦的面容,彷彿是看熟友一般。

兩位上卿,武成候王翦和蒙武都一動不動,似乎對一切都不關心。

一陣腳步聲打破了寧靜,江漓出現在兩位候級官員,他微微鞠躬低頭,兩隻袖管向前,行拱手禮。語氣禮貌得當,但也不顯得恭卑過分地對皇帝及皇后行禮。

\"趙國民間人士江漓見禮於陛下和陛下母后!\"

他並未生在秦國,也未曾入朝廷服務,同時作為一個學者,他在所有人矚目之下進入大殿的初次禮節無法太過直呼對方尊號,只能採用更為敬重的表達方式。

贏政先開腔,嗓音清冷如水,難以揣摩到任何情感波動的痕跡。

聽見這樣的話語,江漓立即收起了手臂。

這時候,目光銳利的呂不韋抬起眼,看著上方的趙姬。

他心中暗暗冷笑著。對於趙姬的態度有了清晰的猜測後,他的判斷瞬間變得更加肯定。

他心想要說:“漓夫子,整天跑到甘泉宮,教書授徒的人,在床上畫畫?真是可笑。”

呂不韋獨自喃喃自語,深邃的眼神稍作猶豫,他在權衡是削弱江漓,亦或是將他納入自已陣營之中,與之合作確保嬴政不會順利掌握政權。

瞭解了他對趙姬的態度,孤獨寂寞的生活使她在偶遇江漓這樣兼具才能與魅力的男子時沉醉不已,日復一日在享受之中,哪還能靜下心來進行垂簾聽政,可以說江漓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她百分百遵循。

如果江漓雄心壯志,那麼他或許會成為夥伴而非對手,況且與江漓的聯合顯然要優越於嫪毐許多個層次,猶如天壤之別。

選擇和這樣一個人協作,意味著嬴政實現親自執政的道路恐怕只能等到他卸任之後。

朝廷大殿之內,江漓完成了儀式後,一片沉默降臨,人們的眼眸幾乎都集中在這位新進之人身上,更有幾人望向那四個宦官捧上來的矮桌。

隨即,所有人視線聚焦轉移,全都盯著那桌上看似凡凡的三個物事。

原來,姬太后提到江漓會奉獻三大奇器,作為晉升與測試手段,這三大奇特物件正對應擺設於矮桌上的東西。

此刻,治粟內史馮去疾將注意力投至江漓身上,打破片刻寂靜,以洪亮的音量詢問:\"依照太后的敘述,漓先生準備將三大奇妙物品奉獻予秦國。

請問,漓先生要獻上的奇珍,就是這桌子上放置的物件嗎?\"

好戲開始了!

江漓頓時提起精神,轉身步入矮桌旁,拾起了那一卷方形的黃紙,舉起手臂解釋說:\"這就是這東西。為了便於辨識,我給其取了個名字——'宣紙',各位應該都不陌生吧。

無需贅述,宣紙的作用是什麼。我要奉獻給秦國的是製作宣紙所需的原料及整個生產工藝流程。這樣一來,讓宣紙在民間廣泛普及應用,以代替沉重笨拙的大竹簡,以及價格不菲的綾綢材料。\"

\"哇?居然要將宣紙奉獻予秦國!滿朝官員皆露出了驚愕的表情。

聰明如他們知道,這項發明的紙張有多麼重大的意義及其可能產生的豐富財利。

若是大規模地生產宣紙並且將其廣泛應用的話,七國內所有的書寫用竹簡都將隨之淘汰出局。

假如能壟斷宣紙生產與出售的話,那麼所蘊含的財富之巨足以與國家之力比擬。保守估計,其價值至少需要百萬金銀為起點。人們可以預想到的是,在宣紙的產生與推廣之後,七國之間再不需要依靠泥土、石頭、木材、陶土和鐵器等物質記錄資訊了。

這龐大的變革背後隱含的意義之深就如同原始時代的鑽木取火一樣重要,甚至接近中古時期燒陶造罐的水平以及近期銅器煉鑄的歷史進步。

面對如此盛況下的眾人的驚歎與議論,江漓從容將宣紙放下,接著拿起印版再次開口闡述:\"這是另一個物品叫做——文字印刷印版。

我將其稱呼作印刷術。前段時間咸陽城傳開的「三百篇」「千字詩」「百字姓」等文獻都不是我手寫,而是一遍一遍經過這印版反覆印刷而來。”

\"難道四書並非是出自江漓親手撰寫錄寫過?”在場文武大臣們的驚異之情溢於言表後,眾人幡然醒悟過來。

在此之前,他們手中所獲的四部經書就已經引起了內心的疑惑之處,無論是那精美的高階材質紙張不談,單論在其上書寫出如此繁多文字,字型飄灑、筆力勁峭,則完全是大師級別的水準。

這樣的書籍只售十枚銅錢一本,這究竟是哪門子邏輯?書不是得有專人費心勞力親筆抄錄的嗎?怎麼還能是白給呢?

此刻大家才幡然醒悟,之前那堆所謂的“古董”其實根本沒經過手工繪製雕琢,全部都是機器印出來的!

江漓見滿席公卿還不明白,他抬手將列印版覆蓋到紙上反覆演示:“你們可知道這是什麼?這是一個由木質雕刻而成的東西,版面上佈滿文字。僅需蘸取一點黑色顏料,在空白紙張上稍微一蹭——版上刻畫的文字就完整轉移到紙上來了!哪怕是刷一萬次,字跡也是毫無差錯一模一樣的,最多隻是顏料深淺會有所不同而已。”

忽然間,一群向來看似滿學的高臣目光一凝!

紙加上這印術,寫作留傳的路似乎變的順了許多。

並且以這種方式大量印刷出的書籍更易於流通,他們都開始憧憬曾經看似遙遠的夢想,那便是留下著作,傳於後代學習研究,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