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 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

除夕當日,冤句的大街小巷都瀰漫著濃厚的節日氣氛。

街上的百姓忙碌地採購年貨,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街頭巷尾張燈結綵,紅彤彤的燈籠高高掛起,桃符貼滿了家家戶戶的門楣,喜慶的氛圍讓人心情愉悅。

冤句的百姓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期待著新的一年能夠帶來更多的好運和福氣。

家家戶戶開始籌備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做年糕,歡聲笑語迴盪在每個家庭裡。

男女老幼也紛紛相約一起玩耍,放鞭炮、賞花燈,盡情享受著節日的歡樂。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詩句還在黃巢耳邊縈繞。

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桃木在古人眼裡是驅邪避兇之物,製作桃符就是用來壓邪驅鬼、驅除病災等不吉利的事物。

黃巢自從來到唐朝,這是是他第一次過元日,好在原本的記憶中還在。

古人重視孝道,子嗣傳承在他們的眼裡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布衣百姓,過年這一天最注重的就是子孫滿堂、承歡膝下,更能顯出一個家族的繁榮。

“除夕元正假!”,此時大唐已經規定朝廷上下過年放了七天假。

按照“元正前後各三日”放的,即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初一之前與初一之後各放假三天,加上初一當天,剛好七天。

也就是從臘月二十八放到正月初四,初五開始上班。

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和高階地方官必須提早上朝給皇帝拜年。

地方行政長官春節期間必須在衙門值班,不能回家,家人則可以到衙門裡與之團聚。

在唐朝有資格被算作“打工人”的,只有中央 、地方的各級官員。普通百姓無論是自由民還是奴隸,都終年勞作,沒有假日之說。

但是黃家比較開明給傭人備了過年的禮品,放了長假,剩下的七八人,都是舉目無親的長工,索性就在黃家一起過了年。

雖然沒有家人相伴,但他們在黃家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和溫暖。大家齊心協力地準備著年夜飯,笑聲和話語聲迴盪在黃家的每一個角落。

貼新桃符,飲屠蘇酒,這也是家家戶戶裡最常見的場景。

田櫻蘭更是叮囑下人早早備了幾大壇屠蘇酒。

這種酒不是穀物釀造的酒,而是一種藥酒,裡面有蜀椒、桂辛、烏頭、菝葜等多種藥材泡製而成,有袪病延壽的功效。

而且這種酒在飲用時還有講究,先從年齡最小的孩子飲起,再依次輪到成人、老人。

有著“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飲酒”的說法。

酒足飯飽之後,黃巢陪著一家人圍在庭院中的“庭燎”旁守歲,還會找男童穿著紅衣黑褲,頭部戴上鬼臉面具,在“庭燎”旁邊擊鼓跳舞,稱為“驅儺”。

與後世的“跳大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目的也是起到驅邪避兇,祈望新年吉祥之意。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會在院中掛起“幡子”,是用竹竿挑起紙或布做成的長條旗子,寓意著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

院中的桌上擺放著各種糕點,此時還沒有糖果,但是有一種東西卻吸引了黃巢的眼球。

“膠牙餳”,類似於現代的麥芽糖,口感粘粘糯糯又甜甜,深得兒童的喜愛,而且這種“膠牙餳”製作不易、成本又高,尋常百姓平時裡吃不到,過年的時候才會一飽口福。

黃巢拿起一塊膠牙餳放入口中,感受著它的香甜。他看著周圍歡樂的人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溫暖。

此時此景,黃巢不禁想起了他在後世過新年的時候。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紅色的春聯和福字,掛上大紅燈籠,整個城市都被喜慶的氛圍所籠罩。人們會穿上新衣服,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祝福。晚上,煙花綻放在夜空中,照亮了整個城市,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驚喜。

而現在,他身處唐朝末年,戰爭頻繁,百姓生活困苦。

雖然這裡也有慶祝新年的傳統,但與後世相比,顯得格外冷清。

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此時,一陣寒風襲來,吹得旗幟飄揚。黃巢若有所思地望向遠方,彷彿看到了未來的景象。

“大少爺,二少爺,三少爺,帶我們出去玩一玩可好,我看到街上好熱鬧呀!”丫鬟幼菱不知何時出現在黃巢身邊,她那嬌美的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親切地挽著黃巢的手臂。

平日裡,三個丫鬟中,屬幼菱最深得大少爺黃巢的喜歡,每次出門都是跟著黃巢。這讓一旁的翠花與玉梅這兩個丫鬟甚是羨慕,她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黃鄴和黃揆。

“好啊,那就一起出去逛逛吧。”說著,他輕輕地拍了拍幼菱的手,表示同意。

翠花和玉梅聽到黃巢的話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很快又被失落所取代。

“且,難道我沒有大哥英俊瀟灑嗎?是不是三弟?翠花二少爺陪你一起出去。”黃鄴說道。

“玉梅,你還等什麼,難道讓三少爺木頭疙瘩主動拉著你麼?”

黃揆聽了兩人的話,無奈地笑了笑,“你們倆別爭了,一起出去玩吧。”

三個丫鬟,自小進了黃家,跟三個公子之間的感情也是與日俱增,平日裡與其說是下人,不如說是像小妹一般。

一行人走出家門,融入了喧鬧的人群中。街道上燈火通明,各色攤位琳琅滿目,吆喝聲此起彼伏。

這時,一頓霹靂吧啦的響聲傳來,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只見沖天的火光之中,一群少男少女把手中的青竹丟進火堆之中,玩的不亦樂乎。

青竹受熱膨脹而爆裂開來,這就是爆竹聲。

“大少爺,我們也去放炮竹吧?”一旁的幼菱興高采烈地說道。

黃巢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心中卻沒有太多的興奮。

對於來自後世的他來說,這種簡單的炮竹實在難以引起他的興趣。

他曾經目睹過漫天絢麗的煙花,那璀璨奪目的色彩和震撼人心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相比之下,現在的炮竹顯得過於單調乏味。此刻的感覺,就像是讓一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重新回到童年,去玩那些幼稚的泥巴游戲。

然而,黃巢並沒有表露出來,只是微笑著對幼菱等人說道:“等以後有機會,我會讓你們見識到一種可以飛上天炸開的煙花。”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神秘和期待。

“大少爺,你真的可以做出會飛的煙花?”

“大哥,我怎麼不知道你還會這個?”就連一旁的黃揆此時也不知道煙花到底是何物。

三國時魏國有個聰明的煉丹師馬鈞,用紙包火藥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藥應用的先河。

“自已哪天也可以嘗試一下。”黃巢心中暗想。

哪知就是因為這個想法,日後竟然改變了整個大唐王朝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