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章 提醒蔡邕!

蔡邕坐下後,目光在竇輔與馬日磾之間遊走,臉上露出一絲調侃的笑意:“翁叔,你有所不知啊!這小子聰明著呢,如果沒有他的指點,今天你可就見不到老夫了。”

馬日磾聽後,眉頭微微一挑,興趣頓時被激起,望著蔡邕問道:“哦?此話怎講?”

“翁叔你應該知道,我從五原回來的時候,遭遇了王甫派出的蓮花秘衛的追殺。”蔡邕的語氣中透著一絲感慨,彷彿在回憶當時的緊張情形。

“這個我知道,最後是竇輔救了你嘛,你跟老夫說過。”馬日磾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對竇輔的讚許。

蔡邕輕輕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苦笑,接著說道:“但是翁叔你不知道,當初老夫逃離追殺後,原本是打算先前往吳會之地,將家眷妥善安置後,再重新啟程進京。”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和感慨。

馬日磾微微皺起眉頭,好奇地問道:“哦?那為何......”

蔡邕繼續說道:“當時竇輔就勸老夫,如果先去吳會之地,再入京,很可能會錯過這次難得的機遇。”他嘆了口氣,似乎對這個決定感到有些遺憾。

“的確如此,近日劉郃等人蠢蠢欲動,即使沒有昨天發生的事情,王甫一黨也必定會被彈劾下獄。”馬日磾恍然大悟地點點頭,說道。

深知朝堂局勢的變化無常,機會稍縱即逝,如果等蔡邕來回吳會之地,一切可能都已經晚了

蔡邕點點頭,表示認同:“假如我真的先去吳會之地,這升遷之功恐怕就與我無緣了,甚至我手中的證據都有可能失去作用。”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慶幸。

蔡邕大笑起來,眼中閃爍著感激的光芒:“哈哈哈,正是因為竇輔的規勸,我才能及時趕到京城,參與到這場政治鬥爭中來。否則,這御史中丞之位恐怕就與我無關了……”他的笑聲中充滿了感慨和欣慰。

竇輔謙遜地笑了笑,回應道:“蔡公過獎了,晚輩只是如實相告,最終還是因為您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地入京,才得到陛下的器重。”語氣中充滿了對蔡邕的敬重。

蔡邕微微一笑,目光慈祥地注視著竇輔:“賢侄,今日前來拜訪老夫,想必是與王甫有關吧。”

“蔡公所言極是,晚輩今日前來,正是為此事,同時也是想提醒您。”竇輔稍作遲疑,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緩緩說道。

“哦?賢侄有何高見?”蔡邕的神情略微肅穆,眼神中閃耀著睿智的光芒,對於竇輔得眼光,蔡邕還是很相信得,所以對於他得擔憂,顯然也是流露出重視之情。

“蔡公如今雖然擔任刑審王甫的主官,但仍需時刻留意同為審判官的陽球。”竇輔憂心忡忡地說出自已的顧慮,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緊迫感,“我擔心這次審訊可能會出現過激行為。”

蔡邕的臉色微微變得凝重起來,他專注地傾聽著竇輔的話語,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過了片刻,他緩緩開口問道:“賢侄為何這樣說呢?”

竇輔的語氣嚴肅認真,他深深吸了口氣,然後壓低聲音回答道:“蔡公,據晚輩所知,陽球背靠司徒劉郃,而司徒一系的官員對宦官一黨懷有極深的仇視之情。”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憂慮,將自已預見到的事情說了出來。

接著,竇輔的聲音越發低沉,訴說著此次機遇中潛藏的危機:“這次陽球主審王甫,無疑給了司徒一系一個絕佳的機會。我擔憂他們會藉此機會借題發揮,策劃一場大規模的行動,試圖掃清所有與宦官有關的派系。”

聽到這裡,蔡邕的眉頭皺得更緊,他輕輕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竇輔的擔憂。

然而,一旁的馬日磾卻插嘴道:“賢侄是不是有些過於擔心了吧?”他的表情顯得有些不以為然,似乎認為竇輔的想法有些誇張。

竇輔並沒有因為馬日磾的質疑而生氣,相反,他依然保持著冷靜和堅定的態度,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司徒黨和宦官黨之間一直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和對立。

如今,他們好不容易佔據了上風,很有可能會不顧一切地發起攻擊,試圖將宦官一黨的官員一網打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憂慮,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竇輔繼續說道,神情愈發凝重:“要知道,這些宦官雖然目前各自為戰,但如果我們把他們逼到絕境,他們很可能會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我們。

那樣的話,後果將會非常嚴重,難以預料,所以,我們必須謹慎行事,不可掉以輕心。”說完,竇輔深深地嘆了口氣,目光中流露出對未來局勢的擔憂。

“劉郃他們應該不至於如此愚笨吧。”馬日磾皺起眉頭,眼神中透露出疑惑和不解,他搖著頭,彷彿要把腦海中的疑慮甩出去。

馬日磾實在難以想象,劉郃等人會如此魯莽行事,不禁喃喃自語道:“怎麼會這樣呢?他們不應該這麼衝動啊……”

沉默片刻後,馬日磾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他像是想通了什麼,語氣堅定地說:“不過,宦官之禍已經讓天下人受苦太久了,如果能夠藉此機會將其剷除,

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就算不能成功,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吧。”說著說著,他的臉上不禁流露出一絲期待。

竇輔聽了馬日磾的話,心中暗自嘆息,他知道馬日磾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深吸一口氣,接著緩緩說道:“祭酒,您有所不知。陽球此人性格偏激,一旦發起瘋來,恐怕會無差別攻擊宦官一系。

到時候,那些宦官們必然會感到威脅,甚至有可能狗急跳牆,做出極端的舉動。而蔡公,也很可能因此受到牽連。”竇輔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警惕,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蔡邕聽了竇輔的分析,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竇輔所說的不無道理,而且這種可能性極大。

輕輕嘆了口氣,蔡邕暗暗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竇輔的觀點:“賢侄所言甚是。”他的話語中帶著深深的憂慮,似乎在思考如何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此刻,窗外的陽光透過院落的樹影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院子裡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聲,給這個寧靜的環境增添了幾分生機。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正在悄悄展開,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自已的角色,或明或暗,或主動或被動。

“賢侄啊,你說的這些,老夫都會格外留意的。”思索了片刻之後,蔡邕抬起頭來,目光堅定而深邃。

“蔡公心裡清楚就好,晚輩只是希望您在辦理案件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大意。”竇輔微微頷首,表示敬意,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慶幸自已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引起了蔡邕的重視,也算是對自已的一種安慰。

畢竟,自已精心策劃讓蔡邕登上這個位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朝廷中多一個可以商量事情的人,如果因為陽球等人的衝動和魯莽,最終牽連到蔡邕,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要知道,除了宦官一派和劉郃一派之外,旁邊還有袁逢等人虎視眈眈,如果最後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反而便宜了其他人,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竇輔非常擔心蔡邕的安危,希望他能小心應對,避免陷入危險之中。

“賢侄啊,你的提醒,老夫一定會銘記在心的。”蔡邕微笑著,眼中透露出欣慰之情。

“蔡公過獎了,晚輩只不過是儘自已的一點微薄之力罷了。”竇輔謙虛地回應道,臉上洋溢著溫和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