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騰見眾人的態度如此端正,欣慰的點了點頭,繼續說到:“今日是我上任的第一天,我就藉此機會,為你們上第一節課,也算是胡某給諸位的一場見面禮。”
不僅場下竇輔等人,哪怕是坐在臺上的各科學長也不由自主的做直身子,要知道胡騰可是儒道宗師,要進入儒道宗師,可像武學境界到位就可以踏入宗師之境,而是需要境界以及經學理解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成就宗師。
能有宗師親自授課,並且胡騰言明是一場見面禮,想必絕對不只是普通傳道授業解惑那麼簡單。
“《禮記-大學》中有言,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說罷胡騰站起來,手持書簡,走至講臺前面掃視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接著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排在首位,其餘三者皆在其後,因此諸位要明白修身是一切的基礎,修身修好了,那麼無論是齊家還是治國的成就,絕對不會低。”
“修身之道在於:靜心之道、自強之道、寬容之道,慎獨之道和自省之道。”
“靜心之道在於定,心定則心靜,《禮記·大學》中說道: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知之,則有定向”.知止指對歸宿有明確瞭解,則已經是“志有定向”的.所以,“定”字應指堅定不移.“知止而後有定”即是說,能對歸宿有明確的瞭解,然後方能堅守不移。”
“自強之道,在於自立自強,《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要學習天地精神,天地山川河流風雲雷電何曾停止過,它們的運動始終向前發展,人也要學習天地精神,奮發圖強,不停止奮鬥開拓的腳步。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事,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永不停息。”
“寬容之道,在於為事寬容,寬容他人,也寬容自已,《易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人要像大地一樣有寬厚的胸懷,有虛懷若谷的境界,人能容人,則人能容你,如此彼此的世界會更加寬闊,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共享陽光同擔風雨”
“慎獨之道,在於小心謹慎的對待自身的獨立意識,《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反省之道,在於思而後行,行而後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聖人皆如此,何況是我們,做人最重要的是嚴格要求自已,做事的成敗、禍福都是自取,而不是靠別人,要從自已身上找原因,深入內心,時刻自省反思,做最好的自已。”
“所以,修身之道核心在於靜心、自強、寬容、慎獨、反省,能做到這五點諸位才能算真正做到修身......”
時間如沙礫般,一點一滴的流逝,竇輔等人也在這流逝的時間長河中,逐漸沉浸在胡騰的授課當中,不愧是儒家宗師,同樣的學說,雖然在書上便可以看到,但從胡騰口中言出,再加以講解,簡直猶如醍醐灌頂般,燒錄進腦海裡。
竇氏子弟中甚至還有個別人,沉浸其中,由最初的對未來的迷茫,眼神逐漸從渾濁中變得清澈,彷彿進入了頓悟般,使內心得道變得更清晰。
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在場的眾人也是如此,人人都得到了不同收穫,其實這種情況,並非僅僅是胡騰個人得功勞,這樣的局面,即使是大宗師來了也不一定能達到這種效果。
其實其中的奧妙正是胡騰手中的書簡《周易》,這本書簡乃聖人親手所書,因為沾染聖人之氣,本身便是仙級寶物,但奈何只是殘篇,雖已經不是仙品,但其中蘊含的聖人之力,一旦激發出來,其威能也超越了靈品。
平時胡騰一直都是自已獨自用來參悟,平時可不捨得拿出來使用,連在當初在洛陽東郊保護竇輔的時候,也只是用以底牌之用,以前從未試過拿出來用以傳道之用,這次拿出來,一是竇氏未來的中堅力量都在這裡,二是因為竇輔、陳臨兩兄妹在此。
所以胡騰才捨得拿出這等珍貴的寶物,為眾人啟智,當然胡騰以前雖然知道此書對傳道有奇效,但也沒有想到效果作用既然有如此之大,可以說對胡騰本人也是有不小的幫助,不得不說這也是眾人一次難得的機緣。
看到眾人逐漸進入了頓悟狀態後,胡騰也接著小心翼翼引導著眾人,雖說聖人之書有自我修復的功效,但畢竟手中這本書簡只是聖人殘卷,每用一次都要消耗其中的聖人之氣,想要再次使用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
隨著時間流逝,夕陽西下,天空漸漸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橙紅色,太陽的餘暉灑在大地上,照亮了一切,遠處的山巒在夕陽的映襯下,彷彿籠罩在一層金色的光暈中。晚風輕拂,吹動著樹梢,有著一絲溫暖而又寧靜的感覺。
夕陽下的潛淵谷,田野草地呈現出一片金黃色的海洋,微風吹過,泛起一片片起伏的波浪。靈谷和靈花在夕陽下閃爍著金燦燦的光芒,散發出淡淡的芳香,湖泊或河流也被夕陽映照得金碧輝煌,波光粼粼,彷彿是一面鏡子,鑲嵌在這美麗的大地上。
隨著《周易》殘卷的中最後一絲聖人之氣,被竇輔消耗完後,眾人才從頓悟緩了過來,在場所有人的收穫頗豐。
像竇輔和陳臨兩兄妹這種沒有修過文道的人,識海不僅變得更清澈,連強度都達到文道的啟靈境。
最後,最讓胡騰想不到的是,因為自已授課牽引《周易》之力的行為,竟然無形之中貼合了聖人所傳之道,天人合一之間,胡騰也因此得福,稍微摸到了領域境得大門,要知道世上很多人沉浸在宗師之境,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摸到這道大門。
不僅胡騰,哪怕是場上在文道有一定成就的學長們,也不禁面露出喜色,不少人還藉此進行了小小的突破。
欣喜之餘的胡騰,見眾人緩了過來後,合上手中書簡,表面並沒沒有表現出內心的欣喜,為了在學子面前維持身份,面無表情冷靜地說到:“好了,今日授課結束,想必你們許多人的收穫都不小,但你們也不要因此驕傲自滿,你們要走的路還很遠。”
明顯感覺到身上變化的眾人,都感覺意猶未盡,趕緊站了起來,恭敬的向胡騰回了弟子禮,“謝先生所贈,學生必定不負先生教誨。”
除了一眾學子之外,其餘得到益處的講師們也向著胡騰行了致謝禮,並且對這位新上任的祭酒充滿了敬意。
胡騰見狀也微微彎了彎腰,雙手作揖的回了禮,便擺了擺手轉身離開。
眾人還沉浸在剛剛那種狀態無法自拔,久久無語,直至良久,才漸漸緩和過來,陸續離開了廣場。
而收穫頗豐的竇輔,也在胡騰離開後,邀請了身邊的陳家兩兄妹,一起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