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先生,你要求的事,我都做完了。最後,我還有一些要求,還希望你務必能答應我……”
“什麼事情,你先說吧……”
“公司遭遇如此的危機,罪過全部在我一人。但公司的這些員工,他們都是無辜的啊。有些人從公司創立時候就跟著我,已經有三十餘年了,大家對公司的感情都很深,如同一個家庭一樣。坦白說,在這次公司遭遇的危機發生之前,我還在想著今年的春鬥過後,也就是下個月起,要給大家至少漲百分之十的薪金。但可惜的是,發生了這樣的事,這些事情我做不到了。今天,這家公司雖然雖然不再屬於我了,但我依然希望日後,你能善待這裡的員工。現在社會經濟局勢動盪,請務必保護好大家,讓大家都有飯吃。請你千萬不要裁撤這些員工,最好能再給大家漲一漲薪水,不知道可以嗎?”
長谷川英弘是歪歪斜斜靠在福田榮的身上,以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說出這番話的。
他聲情並茂,做足了姿態。
彷彿他是一個對企業極有感情,對員工相當負責的好社長。
好像他投機鉅虧和賣掉公司完全是身不由己,哪怕從此離開了,可還在關心員工未來的福利和生活。
這一席話說完,果然很有效果,在場的很多人都感動了。
不僅是仍在攙扶著他的福田榮黯然神傷,帶著哽咽叫了一聲“社長”。
即便是辦公室裡的兩個服務商,還有外面那些原本只是冷眼旁觀的員工表情都變了,絕大多數人都為之動容,流露出敬佩的眼神。
甚至就連谷口主任這個立場左右為難的人,也深受感染。
想著自己追隨社長創業的幾十年歲月,他難以控制心裡湧現的傷感,低頭摘下眼鏡,抹了抹眼角。
此時此刻,大家看待長谷川英弘的眼神,再不似看著一個失敗者,而是看著一個可敬的老人。
與此同時,這些人也都帶著一種期待的神情望向了寧衛民,集體靜默等著他予以回覆。
不得不說,這個場面還真夠煽情的。
以當代的普世價值而論,恐怕對於任何一個自認為良善的人來說,身處寧衛民的處境,這個時候都沒法開口說出“不”字來。
可以說對寧衛民來講,此時無形的壓力山大。
但問題是,寧衛民是誰啊?
表面上雖然年輕,還不到三十歲。
可他卻是個兩世為人,思想的年歲已經逼近五十歲中年人。
而且這一世遇到名師,最擅長的就是琢磨人性,利用人心。
長谷川英弘玩兒的這手兒可忽悠不了他,那叫道德綁架。
好嘛,故意大庭廣眾之下提出這樣的要求。
他要答應了,別人感謝的可不是他,而是長谷川英弘。
日後一說,大家的優厚待遇都是前社長給要來的。
至於他,別人眼裡就是個白白出錢的冤大頭。
他要是拒絕呢,會顯得吝嗇還不近人情。
多半會引發員工不滿情緒,背後沒準還得捱罵。
同樣會襯托得長谷川英弘多麼替員工著想,以後沒準還有人會對前社長念念不忘。
別說,這老傢伙是不是學過《孫子兵法》啊?
還真挺孫子的。
於是寧衛民在無數目光的投射中,頂著壓力,根本就沒猶豫,嘴角一撇冷冷一笑,直接就把長谷川英弘那不該生出的妄念給斷了。
“不!絕對不可能!”
寧衛民這一冷漠的回應,讓所有人震驚失色的的同時,也讓原本信心滿滿的長谷川英弘不由為之氣結。
“什麼?你……你不答應?”
他不敢置信的詢問了一句,眼睛瞪得溜圓。
按他的想法,這完全就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景。
毛頭小子不都是很好騙的嘛。
尤其這種公司交接的時候,為了安定人心,避免公司動盪,他不是應該做出妥協的嘛!怎麼敢讓員工心生不滿?
然而這還不算,更讓長谷川英弘感到被動的,是寧衛民竟然以居高臨下的姿態,還對他發出義正言辭的質問。
“我為什麼要答應?公司現在的爛賬全是因你造成的,要解決完這些問題,我不知道要填進去多少資金!你是怕我接手公司之後太輕鬆嘛?所以才要給我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還是你拿錢走人之後,壓根就不希望我把公司拉回正軌,所以才故意提出這麼不合理的要求。你到底存的什麼心?為什麼要這麼坑我?”
“我……我……不是這樣的……”
寧衛民發出的靈魂拷問,簡直讓長谷川英弘無言以對。
他沒想到對方居然看穿到了他的心思,而且還馬上當眾就給揭破了。
一時間他只有無地自容,偏偏又羞又怒的他還找不到合適理由替自己開脫,
情急無奈下,他也只能藉助劇烈的咳嗽來打掩護,讓自己避免被質疑的尷尬。
還別說,居然真有不開眼的,或者是單純腦殘的人,真把長谷川當成好人,來替他開脫。
有個站在門外的員工就忍不住插口道,“太過分了!社長可不是那樣的人!他只是單純想為我們這些員工爭取一點點利益而已。請不要這麼苛刻!”
而且有一就有二,有了個帶頭的,其他人膽兒也肥了。
“就是,即使是公司易主了,可難道充分保障員工的利益不應該嗎?這原本就是經營者的使命不是嗎?沒有我們這些員工,哪有公司的今天,我們怎麼成了額外的負擔?”
“對啊。社長提出的要求明明都是正當合理的!他是為了我們大家好!難道換了老闆,就不需要考慮員工的需要了嘛?”
“拜託,這裡可是日本,我們這些人雖然只是普通的員工,但對公司可是充滿感情的,在過去的歲月裡我們都為公司全心全意的付出。請多少也體諒我們一下吧……”
不得不說,屁股決定腦袋是永遠的真理。
即便是不為長谷川叫屈,但衝著自己的利益,現場的一些員工也開始躁動起來,紛紛力挺他們的“好社長”。
不用說,這麼一來,寧衛民帶來的人都不免有些慌了。
他們畢竟寥寥數人,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群起攻之的壓力。
反而長谷川英弘精神了不少,他微微張開雙眼,彷彿成了這些員工的代言人。
剛才還差一口氣就要死掉的頹廢,都因為員工們的聲援而悄然不見了。
“寧先生,請……你不要誤會,自己的企業經營了這麼久,公司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即使要離開了,我也希望有個好人能接手我的孩子。你畢竟是外國人,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恐怕會成為你日後經營公司的阻礙,所以我想要提醒你,我們日本企業可是很講人情的。你得先善待大家,大家才能為你努力工作啊。我這樣做,既是為了你好,也是為了大家好……”
這一番話,讓他依舊又站回了道德高點。
彷彿他只是好心,所以才會像個老師一樣在對寧衛民這個“頑劣的學生”循循善誘。
不用說,他的發言也讓他進一步獲得了員工的支援,附和他的聲音又多了不少。
特別是那句“外國人”更是要命。
要知道,日本人是一個單純民族的國家,向來具有排外情結。
他採用這樣的字眼,自然而然就在階級對立之間又摻雜了種族對立,無形中又給寧衛民增加了壓力和難度。
不得不說,要是一般的人,那現在一定是感覺如同火上烤一樣難受。
很難不為了穩定局面,做出一定的妥協。
而這就是長谷川英弘最陰險齷齪的地方。
但問題是寧衛民是誰啊?
他是普通人嗎?
哪兒可能這麼輕易就被拿捏。
沒錯,雖然他向來追求和氣生財,在商場上遇到利益衝突的時候,總是盡力化解彼此的矛盾。
但這不意味他就是個怕事兒躲事兒,沒有原則和底線,能容忍別人欺負自己的人。
他這人從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吃軟不吃硬,其實外柔內剛。
說句不好聽的,連周防鬱雄和高橋治則那兩塊料他都收拾了,當初也沒讓他們恃強凌弱了。
今天他都把日本皮爾卡頓株式會社給拿到手裡了,還能在自己的地盤,讓一個一文不名的前社長欺負了不成?
特別是這孫子還是個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鬼子,他不找人打這老傢伙的黑槍就不錯了,豈能讓他再拿日本血統為榮,還騎在自己的頭上當教師爺?
沒別的,說不得他也得來點強硬的,說點難聽的了。
否則還真讓旁人把他當成了隨意揉搓的麵人兒。
“閉嘴!你的話簡直讓人噁心!你把公司搞得一團糟,居然要走了也不老實。還想用我的錢來為你做人情,你怎麼這麼厚顏無恥啊,你還妄想我感謝你,把我當傻瓜了嘛!你也別說我誤會你,說什麼你是替所有人著想。要是你真是這麼好心,想給這些人多爭取點待遇,那好辦,你來證明一下吧。為了表示你的誠心,就別光讓我出錢了,你也付出點代價才合理吧?我看,不如你把你那一億五千萬日円也用於給大家漲薪好了,怎麼樣?只要你肯放棄你的那筆錢,我就給公司的員工漲薪。可你捨得嗎?”
寧衛民是再沒給長谷川英弘留任何顏面,毫不客氣的揭開他虛偽的面目,用手指著他數落,宛如直接戳中了他的命門。
長谷川當然不可能為了這些員工可能放棄自己的利益,那可是他最後的財富。
所以他的嘴角當場就僵住了,登時就窘得說不出話來。
這還不算,寧衛民連剛才起鬨架秧子的人也照樣沒放過,他罵完了長谷川就轉頭朝向那些看熱鬧還不怕事大的人。
“還有你們,憑什麼就要我善待你們?憑什麼對我提出不裁員和漲薪的要求。我欠你們什麼嘛?你們可是為長谷川英弘工作了很多年,是為他付出了許多。如果說到欠你們的人,那也是他欠你們的,關我什麼事?所以你們想要要求什麼,就去找他,找這位前社長去,我可不欠你們什麼!都聽清楚了沒有?”
這一下,旁觀的那些人也都嚇呆了,眼睛都愣愣的地盯住寧衛民。
一時間,受其環視全場的震懾,這些員工們無不悄然低下了頭,也都偃旗息鼓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麼多人裡難免有刺兒頭。
一個身穿工廠制服,工頭模樣的大老粗就敢跟寧衛民對著來。
他站出來反對,說寧衛民剛才的話不對。
他說大家過去是一直在給長谷川社長工作,可後來皮爾卡頓先生來了日本,讓這家公司變成了合資公司,從那時候起,他們也是為皮爾卡頓公司工作。
現在長谷川社長雖然不在了,可公司大部分股權還歸屬於大師,這裡還是皮爾卡頓公司,怎麼能說他們沒有為公司付出過呢?
既然付出了,那提出一些有關薪水的要求怎麼不可以呢?
別說,這傢伙還真不是那種純粹沒腦子的粗人,這話不是全無邏輯,頗有幾分道理。
但問題是他面對的人可是寧衛民啊,即使這樣又如何?
這就能讓寧衛民認可了嘛?
不可能的。
常言道,術業有專攻啊。
有人就是靠力氣吃飯的,有人就是靠腦子,靠嘴吃飯的。
憑一個工頭兒就妄想挑戰寧衛民的吃飯本事。
那不等於拿自己的業餘愛好和別人專業競賽嘛,能有個好結果嗎?
只會是自取其辱啊。
“你的意思就是皮爾卡頓先生欠你們的了?那我倒要問問你們了,你們憑什麼這麼認為?難道就憑你們為卡頓先生工作了這些年?別以為你們這些員工對公司目前的狀況就沒有責任。你們真的有好好工作嗎?如果你們是這麼想的話,那我只能說你們不但無知,也很無恥。”
“別的不說,卡頓先生在日本已經投資了二十餘年,可公司最輝煌的時候資產才多少?一百四十七億日元而已。歸屬卡頓先生的部分,僅僅一百億日元而已,這就是你們這些人給卡頓先生創造的價值。公司去年利潤還不到十五億日元,在日本全國的業務版圖也很有限,除了東京之外,你們只在大阪、橫濱有一些業務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