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往茶桌上一坐:“誒,我跟乾孃說正經話呢。”】
【王婆笑著道:“我跟你說的,也是正經的。”】
——“酸梅湯:我不正經唄?”
——“哈哈哈,酸梅湯,又酸又沒。”
【王婆給西門慶拿來一壺好茶:“你沒見他那男人,就是每日在街上賣熟食的。”】
【“官人不妨猜猜看。”】
【西門慶猜道:“棗糕徐三的老婆。”】
【“嗯~”王婆搖著頭,“要是他呀,倒算是一對。”】
【西門慶又猜:“那銀擔李二哥家的?”】
【“哈呀呀呀……”王婆怪笑,“要是他呀,也算是一對。”】
【“大官人,你再猜猜看。”】
——“西門慶:賣脆梨的小孩?”
——“古有曹操煮酒論英雄,今有王婆煮茶論帥哥。”
——“徐三、李二:意思我倆也是大帥哥唄,嘿嘿……”
【西門慶想了想,實在猜不出:“我猜不出呀。”】
【王婆道:“自古道啊,好漢無好妻,賴漢娶仙女。”】
【“這小娘子偏偏是,三寸丁枯樹皮武大郎的老婆。”】
【聽到這麼美的娘子,竟然是那又黑又矮又矬又沒錢的武大郎老婆,西門慶震驚得一時說不出話來。】
【西門慶緩緩轉頭,看向對門二樓:“好一塊羊肉掉進了狗肚子裡。”】
——“得知佟麗丫嫁給陳思城的我。”
【“哈哈……”】
【“哈哈哈哈哈……”】
【一旁的王婆看向西門慶,大笑不止。】
——“笑點在哪裡?!給我寫一千字!!!”
【“炊餅,炊餅。”】
【天都快黑了,武大郎的叫賣聲還在街裡響著。】
【武松走過來,幫武大郎收拾挑擔:“哥哥,天都晚了,快回去吧。”】
【炊餅沒賣完,武大郎不想走:“你先回去吧,我再賣一會兒。”】
【武松道:“哥哥不見這街上都快沒人了。”】
【武大郎道:“還有十幾個炊餅,賣完了就回去。”】
【“你別等我。”】
【武松道:“咱又不缺這幾個小錢,哥哥這是何苦啊?”】
【“積少成多嘛。”武大郎道,“自打你回來,也沒人再敢欺負我,炊餅也賣得多了。”】
【“我心裡高興,想著啊,多賺幾個錢,以後派上大用場,你快快回去吧。”】
【見武松不肯走,武大郎推搡著:“回去吧,回去吧,啊。”】
【武松拗不過:“那,哥哥,你快回來啊。”】
——“真是個負責任的好男人啊。”
——“好男人哪有好下場,唉……”
——“話說,炊餅是哪裡的吃食啊,想吃。”
【武松回到家門口,對面王婆叫住武松:“武都頭,不進小店來坐坐?”】
【“改日吧,改日。”武松推脫道。】
【“嫂嫂開門,武松回來了。”武松敲門。】
【潘金蓮開啟大門,迎武松入屋:“回來啦。”】
【潘金蓮替武松撣落身上的灰塵。】
【武松感激道:“自武松回來,不知給嫂嫂添了多少麻煩。”】
——“熱血男兒,家裡有個知冷知熱的女人,幸福死了。”
——“武松:長嫂如母,我把你當媽你卻想上我。”
【“叔叔休要這樣說。”潘金蓮接過武松脫下的帽子外衣,掛到掛架上。】
【武松從懷裡取出一塊上等布料:“今日特為嫂嫂扯了一塊衣料,望嫂嫂不要嫌棄。”】
【潘金蓮激動地去接布料,手指碰到武松的手指的那一刻,武松趕緊縮回來,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潘金蓮看著手中的上等布料,感激道:“還是叔叔會疼人,叔叔真有眼力,這料子正合我心意。”】
【武松半低著頭道:“武松也不會買,只要嫂嫂喜歡便好。”】
【“叔叔,等著啊。”金蓮將料子捧在手上,上樓去了。】
——“一個是感恩之,一個是男女之情。”
——“哈哈哈,大郎就是情商低了才被綠的吧。”
【過了一會兒,潘金蓮將給武松做的衣服抱過來:“我給叔叔做好了,不知是否合身,叔叔試試。”】
【“多謝嫂嫂。”武松接過衣物,起身回屋去試。】
【“叔叔。”潘金蓮叫住武松,“這裡有火,免得著涼,就在這兒試吧。”】
【見武松有些猶豫,潘金蓮說道:“咱們都是一家人了,你還要避奴家嗎?”】
【武松回過頭笑著說道:“嫂嫂手巧,不必試了。”】
【“不。”潘金蓮道,“叔叔還是要試,奴家要看到叔叔穿到身上,心裡才踏實。”】
【金蓮說著,就要幫武松試衣服。】
【武松後退道:“嫂嫂莫急,等哥哥回來再試不遲。”】
【“他能看出個好歹來。”潘金蓮說著,就去幫武松解衣。】
——“武松:你不對勁。”
——“母愛變質了。”
——“集美這不太合適吧,我真的是很惶恐啊。”
——“夫妻之外,再親的家人,還是要避嫌,不能觸犯倫理道德底線。。”
——“男孩子在外面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娘子,娘子……”】
【屋外忽有人喊道。】
【武松趁機先回了偏房。】
【王婆推開大門,提著飯盒:“你要的酒菜和果子都在這裡了。”】
【“多謝婆婆送來。”潘金蓮接過飯盒,見王婆還在四處打量,“婆婆,家夫一會兒就回來,你先歇會兒吧。”】
【王婆道:“不了,我這就回去了。”】
——“王婆想捉姦?”
——“我家門口就有個這樣的老太太。”
——“孟母三遷是對的,遠離八卦的巫婆。”
【武松換好衣服走出來:“哈哈,嫂嫂手藝真巧,你看還挺合體的。”】
【見沒人應聲,武松回過頭,只見潘金蓮幽怨地上樓去了。】
【王婆一步一回頭地回茶館,險些撞到茶館裡看熱鬧的西門慶。】
【“哈哈,乾孃在看些什麼,小心把別字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