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裡的觀眾看的興起,彈幕也是密密麻麻的:
“看來一千八百年前的職場也和今天一模一樣啊!”
“別部司馬是軍分割槽司令吧,兄弟三人總算是熬出頭了!”
“果然是好的職位只透過血液、金錢和性傳播!”
“飛哥真男人,劉備幹嘛攔著飛哥打死那傢伙啊!”
“家人們,淚目了,張角死前那句【貧道張角,請大漢赴死】真的好有氣勢啊!”
“關二爺力氣真大,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掄起來像根燒火棍一樣。”
“那個叫董卓的,劉關張三人剛救下他的時候還一臉恭敬,一聽三人沒有官職,直接就不理人了。這人也太狗了吧,他是反派嗎?”
“三兄弟看到官場的汲汲營營,直接掛印而去,太瀟灑了吧。他們的笑容由我來守護!”
......
評委席上。
張一某老師迫不及待的拿起話筒點評說:“李想選手的這個故事目前看起來很棒。”
“不過,我看他的故事背景如此宏大,不知道以他的閱歷和文筆能駕馭嘛,如果保持目前的水準,必定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劉何平也贊同道:“確實如此,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只是拉開了那個亂世的序幕。”
“這名選手的作品既然是演義小說,那我們一起期待一下,他要怎樣描繪那段歷史。從黃巾起義到晉武帝司馬炎再次統一華夏,這中間有近百年時間,背景確實非常宏大。”
“東漢王朝雖然已是日薄西山,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終究不是一場底層農民掀起黃巾起義就能推翻的!”
“但平定這場動亂,也讓漢王朝傷筋動骨,對地方的控制也大大的降低,這就導致各地諸侯群雄並起。”
“其實,要說最苦的,還是底層百姓啊。”
“據統計,東漢末年的人口還有5000萬左右,這中間的近百年時間,人口一度銳減至不到800萬,到晉武帝再次統一時也才只有1600萬左右!”
“戰爭讓百姓流離失所,大批的人口被活生生的餓死,史書上甚至出現過‘易子相食’的字眼!”
“那段歷史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通俗易懂的話,殘酷而又現實的體現出來。”
“每次讀到,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
“現在看來,那只是一串冰冷的數字,可那數以千萬計的人也和你我一樣都是人,都是有名有姓的活生生的人啊!”
劉老師的語氣有些激動。
主持人張三趕緊控場,接道:“戰爭確實會帶來巨大的創傷,但我們華夏現在國富民強、安居樂業,這都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我們要珍惜,更要居安思危,不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已的力量!”
李想這邊繼續寫到:
皇宮裡,漢靈帝駕崩,十常侍秘不發喪,欲趁機殺了外戚大將軍何進,沒想到走漏了訊息。
大將軍何進有了防備,在進宮弔祭皇帝之時,擁立皇子劉辯即皇帝位。
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的矛盾也在何皇后的調停下,殺了蹇碩一人背了黑鍋後和解。
沒多久,十常侍又拿何進鴆殺董太皇太后的事情大做文章,到處散佈流言蜚語。
何進也想誅殺宦官,奈何何太后不許。
何進為難之時,帳下司隸校尉袁紹獻計曰:“可召天下四方英雄之士,帶兵進京,誅除閹宦。先斬後奏,到時不容何太后不從。”
何進聽後大呼:“妙啊!”
隨後召主簿陳琳和驍騎校尉曹操商議。
曹操說:“掃除宦官易如反掌,此事只需剪除元兇,如果要全部殺光,肯定會洩露,機事不密則必敗。”
“只需要交給一位獄吏就能辦到的事,何必紛紛召外兵入京。”
沒想到卻因為宦官之後的身份被何進羞辱。
曹操憤而離席,出門後感嘆道:“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何進矯詔,召董卓、丁原等外兵進京。
十常侍知道後,請何皇后召何進入宮,趁機殺了何進,砍下其頭顱扔出宮門外。
何進帳下曹操、袁紹看到宦官誅殺大臣,殺進宮裡,張讓、段珪見勢不妙挾持皇帝逃出宮去。
曹操進宮知道後,趕緊命人去尋找皇帝和陳留王。
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點,河南中部掾吏閔貢在崔毅莊上找到了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二人。
護送皇帝回京途中,迎面來了一隊人馬,旌旗蔽日,塵土飛揚,詢問過後才知道是西涼刺史董卓的部下,董卓看到皇帝,下馬跪在路邊。
皇帝受驚說不出話,陳留王劉協上前大棒加甜棗對董卓一番撫慰,從頭到尾神情鎮定,言辭得體。
十常侍和何進同歸於盡後,便宜了剛進京的董卓。
為了樹立自已的威望,董卓欲行廢立新君之舉。
他剛一說出這個想法,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特別是幷州刺史丁原,更是大罵董卓謀逆。
其義子呂布,有萬夫不擋之勇。手持方天畫戟護在丁原身邊,董卓不敢輕舉妄動。
董卓帳下騎都尉李肅和呂布是同鄉,深知此人是有勇無謀,見利忘義之徒。
帶了赤兔寶馬、黃金珠寶送給呂布,說服其殺了義父丁原,投效董卓。
董卓置酒席款待。
席間,董卓說:“我今天得到了呂布將軍,好似久旱逢甘霖啊!”
呂布拜於董卓身前道:“布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棄,布願拜為義父!”
董卓大喜,當場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賜金甲錦袍。
收服呂布之後,董卓再次召叢集臣商議廢立新君之事。
這次有呂布在旁邊震懾,群臣大多不敢反對。
唯有袁紹站出來大喝道:“十常侍動亂初定,召外兵進京,為的是輔佐皇帝安定天下黎民百姓。”
“你為外郡刺史,沒有參與國政,又無伊尹、霍光之大才,怎可幾次三番要廢立新君。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為篡逆也!”
“我看你就是蓄意謀反!”
董卓大怒,抽出寶劍大喊:“爾要試試我的寶劍是否鋒利嗎?”
袁紹也拔出寶劍大喝:“我劍也未嘗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