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反應就是憑什麼。
沒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真正到了那個時候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葉崢卻是笑著說道,“我並非說是真的不讓你們做事了,只是說做的這些事,可能沒有什麼回報罷了。
我要你們做的事情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監視.”
“監視?”
不智殺皺了皺眉頭,葉崢則是直接說道,“我要你們監視各門各派的動向。
眼下你先來跟說一下你們這個所謂的十二殺看到底是什麼情況吧.”
不智殺咳嗽了一聲之後這才說了起來。
原來這所謂的十二殺本來就是當時隋朝末年誕生的一個殺手組織,當時煬帝無道,窮盡國力去征伐高句麗。
的確,當時隋國的底子還在,至少說在糧餉上面還是相當充裕的。
還沒有說到什麼讓民眾因為吃喝的問題揭竿而起的程度,說到其根本當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人上面。
想要修運河,那需要徵苦力,原本單純的苦力相關的幾個籍根本不夠用的。
如此人力大量丟失,而後對外戰爭同樣也是要徵兵,兵籍總共也就是那麼些人。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想要保持原籍,那麼就只能被徵兵上戰場。
而如果你背井離鄉的話,走到哪裡都是需要拿出戶籍證明的。
由此一些有力氣或者家裡面有些傳承的人就湊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個互相幫襯的幫會。
十二殺在其中也算是混的有些聲色,慢慢的他們發現了在亂世之中,很多人都是生活艱難。
而且更多的官員因為朝廷應顧不暇的原因,開始欺上瞞下在各地搜刮民脂民膏。
至於說平民百姓之間的糾紛更是不勝列舉。
既然衙門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乃至於很可能跟自己有矛盾的就是朝廷,他們也只能將目光放在了其他人的身上。
殺手。
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地下殺手組織解決問題,十二殺正是如此應運而生的。
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取名十二殺為的是以不智、不義、不公、不善、不仁、不孝、不禮、不信、不尊、不忠、不和、不憫之十二念為核心。
但是到了後面……大家都是拿錢的,講那麼多道理幹什麼?這所謂的十二殺也就直接變成了一個代名詞而已。
他們早就已經變成了利益驅使的兵器罷了。
眼下這所謂的十二殺一般來講是分部在不同的地方。
河南道由不智殺與不義殺坐鎮。
河東道以不公殺與不善殺坐鎮。
河北道以不仁殺與不孝殺坐鎮。
山南道以不禮殺、不信殺、不尊殺三人坐鎮。
不忠殺、不和殺、不憫殺三人則是坐鎮江南道。
每一道各有一個分舵,而其每人手下基本上都有著幾十人的親信,這些人直接聽從他們的指揮。
而後的便是遊走於各地的閒散人員。
聽到最後這句話的時候葉崢的臉色則是相當的不好看。
他們各自的親信這個有多少都無所謂。
因為這些人是可以控制的,而遊走於各地的閒散人員可就不是那麼好糊弄了啊。
這些人員今天可以是你們這個組織的,明天可能就是別的組織的。
他們往往身兼許多身份,甚至關鍵的時候你都找不到他們。
這種人又被稱為外圍,雖然會有組長或者是其他的什麼級別的人管理著他們。
但是說白了,像是十二殺這種級別的組織想要完完全全的將外圍全部控制住,那根本就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