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二環的藥鋪名叫濟春堂。
鋪子開在鄰著二環的一座二層小樓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主要針對的就是城東的平民老百姓們。
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親民。
劉盈慢悠悠的踱步來到濟春堂時,已經到了傍晚。
剛忙碌完一天的夥計,此時正懨懨的趴在櫃檯上,就等著散工回家了。
這會兒見到剛進來的劉盈,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小柴胡湯就在櫃子上,15文一包,想要自已拿。”
夥計朝著櫃檯另一側指了指。
平民老百姓看病不需要郎中。
甭管頭疼、咳嗽、乏力還是癱在床上快死了,全都是喝一碗包治百病的小柴胡湯。
能治好就繼續活蹦亂跳的該幹活幹活。
治不好...
治不好也買不起別的藥,等死吧。
......
“仁兄誤會了,我想買些人參、靈芝一類的補藥。”
劉盈在城東生活了將近十八年,自然瞭解藥鋪這些夥計的德行,也不會和他們計較。
只是輕輕笑了笑,說明了來意。
“哦?”
夥計一聽這話來了興致。
小柴胡湯是尋常貨色,賣出去也不會給他們分潤。
但補藥不同。
這種不是剛需的東西,賣出去可是有分潤的。
“客官想買什麼補藥?”
“實不相瞞,我這濟春堂店小,只有人參。”
濟春堂的人參有一年的、五年的、十年的。
一年的最便宜,500文。
五年的5兩銀子。
十年的則需要10兩銀子。
劉盈本想買一株五年的人參,好好闊氣一下。
不過想到自已身上一共也就5兩銀子,總該留些備用,便買了兩株一年的人參。
......
“客官,您的人參給您包好了,您收好。”
增加了1兩營業額的藥鋪夥計大變了一副表情。
臉上掛著諂媚的笑容,恭恭敬敬的雙手捧著兩個紙包遞到劉盈手裡。
剛剛櫃檯太高沒注意。
這一遞出去,才發現劉盈身上竟然穿著代表官身的青色麻衣。
‘我這不識人的狗眼,險些怠慢了貴人!’
幡然醒悟的夥計暗暗給了自已一個嘴巴,發誓要給自已長長記性。
正恭維間,街對面突然傳來一陣喧鬧。
“快來人啊!孫家出事了!”
“出事了?客官,快,一起去看看!”
夥計精神一振。
在這個娛樂匱乏的年代,底層百姓最大的消遣方式無非就是看熱鬧了。
“哦,好啊,你走慢些。”
劉盈也是無聊的緊,見夥計邀請他,便也沒拒絕。
......
“嘶,真的慘啊!”
“老兩口全都吊死了。”
“聽說是老婆子病了,老頭子賣菜換救命錢時被人掀了攤子。”
劉盈和夥計趕到時,孫家的院子已經擠滿了看熱鬧的老百姓。
只是這交談的內容,讓劉盈越聽越不對勁。
“請讓一下!”
仗著自已一身麻衣長衫,劉盈非常順利的擠到了最前面。
到了屋子裡,看到房梁一左一右吊著的老兩口,劉盈頓時瞳孔一縮。
那老頭正是剛剛在集市上碰到的賣菜老漢!
這孫老漢家和劉盈家雖說同在城東,但城東跨度十里,互不相識也正常。
劉盈抿了抿嘴唇,繼續在旁看著。
......
“來,大夥一起加把勁,幫忙把老兩口放下來。”
屋子裡還有幾個住得近的青壯小夥子。
此時大夥兒正張羅著從樑上取下屍身。
“嘿~呵!”
隨著兩聲整齊的號子,老兩口被人緩緩放了下來。
候在一旁的婦人們立刻一擁而上,幫忙整理遺容。
原本鋪在床上的破草蓆這會兒也被放在了地上,用作承託屍身,給老兩口留下最後一絲體面。
“咦?這孫老漢手還攥著呢,裡面好像有什麼東西!”
突然,一個婦人驚呼一聲。
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人生在世圖一個‘清白’二字。
大炎皇朝下葬時,除了一身必要的壽衣和閉口錢,身上不能有任何東西。
青壯小夥子們聽到婦人的驚呼,立刻上前幫忙取出物品。
別看這孫老漢瘦瘦小小的,死後的屍僵可厲害得很。
最後還是三個青壯小夥子合力,才把他的手指掰開。
而老漢手心裡攥著的,正是劉盈給他的六個銅板。
劉盈見狀,心又是抽了一下。
不自覺的,鼻子有些發酸。
‘吸~吸’
劉盈抽了抽鼻子,轉頭看向院子。
應該是賣蘿蔔的原因,盛夏時節,本應該鬱鬱蔥蔥長滿青菜的小院,此時也是坑坑窪窪的。
不知怎麼的,看著這坑坑窪窪的菜園,劉盈竟聯想到了底層百姓的人生。
媽的,說出什麼‘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的,簡直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傻逼。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誰再講穿越古代,生活有多麼多麼美好,劉盈肯定第一個大鞋底子抽他。
......
“世道如狼,我如羊啊!”
人群裡突然傳來一聲低吟。
頓時傳來一陣附和。
“是啊,這孫老漢苦啊!”
本身孫老漢靠著院子裡的蘿蔔給老婆子續命,就是能撐一天是一天。
今天蘿蔔拔沒了,攤子又被人掀了。
絕望之下,孫老漢回了家,把老婆子梳洗打扮一番,整理得乾乾淨淨的,又換上了捨不得穿的好衣服。
而後...
而後親手將老婆子掛在了房樑上吊死。
自已也緊隨其後,吊死在了老婆子身邊。
老兩口一輩子無兒無女,互相攙扶了大半輩子,一個離了另一個,活不下去。
......
“鄉親們!”
在鄰里們長吁短嘆聲中,里正猛地吆喝了一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孫老漢生前留下了遺囑。”
里正一邊說著,一邊舉起了一個包袱。
這包袱是孫老漢的鄰居給他的。
孫老漢臨死前去了鄰居家一趟,當時只道是:
‘一會兒會有一個朋友來幫助我們老兩口,麻煩你幫我把這個包袱交給那個朋友。’
鄰居還納悶,這孫老漢在這住了一輩子,也沒見有什麼朋友接濟,怎麼今天突然來了個朋友。
現在才明白,原來孫老漢的意思是,誰幫他發喪,包袱裡的遺物就交給誰。
......
“...”
圍觀的百姓們聽完里正的敘說,一陣沉默。
大炎發喪分兩種:
一種是報告官府,縣衙派衙役下來將人用草蓆子裹了,朝亂葬崗一扔。
雖然草率,但勝在一分錢不用花。
孤苦無依的老人和乞丐通常用這種方法發喪。
另一種就要費些錢財了。
首先要花2兩銀子去木莊買一口棺材。
再花500文去官府申請一塊墳地。
最後還要花500文請人抬棺下葬。
一連串花費下來,總共3兩銀子。
孫老漢交出了遺物,自然是想要有人用第二種方法將他們老兩口下葬。
但問題是誰也不知道遺物裡究竟有什麼。
平民老百姓,要麼找個鋪子當夥計,要麼自已做些小買賣,謀生手段就那麼幾種。
大家手頭都不寬裕,一個月能有1兩半銀子進賬都是頂好的了。
掏出3兩銀子安葬老兩口,一家老小怎麼辦?
兩個月不吃不喝啊?
......
“還是我來吧。”
就在這時,人群中的劉盈突然開口了。
3兩銀子,他有。
崔慶在集市上賠了5兩銀子,去掉買人參的1兩,還剩4兩。
足夠了!
把3兩銀子交給里正,劉盈順利的拿到了孫老漢的遺物。
發喪剩下的事就不需要劉盈操心了。
不論是買棺材的2兩,還是找人抬棺的500文,里正都能從裡面抽出油水來。
自然,里正也愛幫著張羅這事。
......
帶著包袱,劉盈步伐沉重的離開了小院。
這小包袱並不重,抄在手裡輕飄飄的,感覺不到什麼重量。
‘裡面是什麼東西?’
劉盈有些好奇。
回到家,孃親出去買菜還沒回來。
劉盈便拆開了包袱。
裡面的東西頓時讓他眼睛一亮。
一本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