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小盯著張大山看了半天,說道:“大山哥,你怎麼來了,家裡沒出什麼事吧?”
“我來看看你腳怎麼樣了。家裡挺好啊,能出什麼事?”
“哦,哦,沒事就好,我腳沒事,就是走路慢點,過兩天就好了。”
“那你好好養著,我明日去縣城,你的藥材要不要我給你一起賣了?”
“不用了,大山哥。等我腳好了自已去就行,我正好還要買點東西。”
“那好吧。”又閒聊了一會兒,張大山就回去了。
第二日,張大山從縣城回來後,去了村裡木匠家,準備給兒子做個小木馬。剛到院子裡,就聽到屋裡有人說到了他的名字,鬼使神差,張大山沒進去,而是在門口停了下來。
這下子終於弄明白村裡人奇怪的原因,原來他們背後竟然傳喬氏和里正兒子的閒話,連一些細節都有,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這可把張大山氣壞了,不能因為自已媳婦好看,就背後造謠啊,喬氏怎麼可能看上里正那個好吃懶做的兒子呢...
於是把屋裡說閒話的幾個人揍了一頓,回到家後,還氣哄哄的把這事對喬氏說了...
“你沒相信吧?”喬氏小聲問道。
“我當然不會相信,那些人就是嫉妒我娶了個好看的娘子。喬兒,你也別生氣,以後離他們遠點。”
“嗯,我知道了,大山哥。”
又過了幾日,張大山本來在田裡除草,忽然腹痛,鄉下人都節儉,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念頭,匆匆跑回家。
一推院門,又從裡面鎖上了,當時張大山不知道腦子裡想了什麼,反正沒叫門,而是從院牆翻了進去,結果不出意外的碰到了發小崴腳那次就該碰到的事。
里正兒子被嚇跑以後,張大山蹲在院子裡,雙手抱著頭,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想起認真給發小提建議的自已,村裡人猥瑣的笑聲...
張大山恨不得錘死犯蠢的自已!
又想起這幾年夫妻間的恩愛,剛剛兩歲多的兒子...
喬氏在屋裡,抱著被吵醒的小寶,默默流淚,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一片沉默中,院門被推開,“大山,蹲在院子裡幹啥呢?”
原來張小妹看著這幾日就要生了,畢竟是第一胎,老兩口多少有點不放心。忽然想起家裡有個二十年的人參,就讓張老頭回來拿過去,用不上再拿回來。萬一用上,那可是能救命的東西。
張老頭的回來打破了兩人的沉默,兩人默契的當這件事沒有發生,跟往常一樣該做什麼做什麼。
此時的張大山實在是做不了任何決定,就只能暫時逃避,而這個逃避也讓家裡戶籍本上少了一半人。
......
里正兒子開始幾天還惶惶不安,生怕張大山把事情鬧大。
梨花村張是大姓,張大山和里正家也都同屬一個宗族,他爹雖說是里正,但張氏族長和族老們的話語權也是很大的。
如果事情真的鬧大,先不說喬氏會被浸豬籠。自已絕對討不了好,就算不會跟著一起浸豬籠,也很可能被除族,一旦被除族,這輩子就完了。
可是過了幾日,里正兒子發現張大山沒有任何反應,看來是不捨得喬氏被浸豬籠啊!
心放下來的同時,又蠢蠢欲動了,畢竟喬氏確實是十里八村最好看的小娘子。
更何況這種偷情的快樂,也不是說戒就能戒的。
再一次被張大山堵住後,張大山簡直要瘋了,把里正兒子打個半死。
“這是最後一次,如果再有下次,我就讓你做太監。相信我,事情鬧大,我打死你都不會有人說什麼。”張大山陰森的看著里正兒子。
“大山哥,我再也不敢了,我保證再也不出現在你面前。”里正兒子跪在地上求饒,他確實被嚇壞了,張大山是真要打死自已啊!
但過後就是惱羞成怒,被打個半死就算了,自已當著喬氏的面,哭啼求饒的樣子實在太過丟人。一時間,里正兒子連看到自已醜態的喬氏也恨上了。
而張大山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後,雖說還是沒有休棄喬氏,但也做不到像以前一樣對喬氏那麼好了,整個家裡的氣氛也很是壓抑。
這種氣氛一直維持了幾個月。
這一天,是小寶三歲的生日。
老兩口在閨女生了後,又照顧了一個月才回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閨女的婆婆早就過世了,只能由張老太太伺候月子。但是親家公也在家裡,張老太太住在哪裡也不太方便,所以張老頭也只能跟老太太一起在閨女家待了一個多月。
回來後的這幾個月,也不知道家裡發生了什麼,一問就說沒事 。
但家裡這種氣氛還是感覺的到的,就準備趁著這個機會調節一下家裡這種壓抑的氣氛。
老太太帶著喬氏做了一桌子的菜,張老頭還拿出了平時年節才會喝的酒,跟兒子一邊喝酒一邊講人生,其實就是在勸張大山有什麼事就攤開了說,有問題就解決,不要每天鬱鬱寡歡,也弄得家裡愁雲密佈。
張大山有口難言,卻也覺得老父親說的對,既然捨不得休棄喬氏,那還是要把關係改善一下。
不能因為自已兩口子的事兒,就鬧得家裡連個笑聲都沒有了。尤其是小寶,小孩子都是敏感的,現在是連話都不敢大聲說,每日小心翼翼的樣子,看著就讓人心疼。
晚飯過後,張大山的老爹喝多了,就和老孃一起去休息了。
張大山抱著兒子,叫上剛剛洗完碗的喬氏,“喬兒,我們出去走走吧。”
“啊,好,大山哥。”喬氏擦了擦手,就跟張大山去了村後頭的小溪邊。
找個石頭坐下,張大山看著在旁邊玩耍,臉上有了點笑模樣的兒子,心也軟了下來。看來帶兒子出來是個正確的決定,這幾個月兒子小心翼翼的樣子實在是揪心。
有了小寶的笑聲,二人間的氣氛也緩和了下來,不知不覺間就回憶起了這幾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喬氏也表示了自已的愧疚,並承諾以後跟張大山好好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