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個故事,講的是昌吉叛亂之時,整個城池籠罩在一片戰火與混亂之中。官府歷經艱辛,終於將叛黨全部捕獲,並在迪化城西的一片茂密森林中將其處決。迪化即今日之烏魯木齊,當時的森林綿延數十里,樹木高大繁茂,人們稱之為“樹窩”。那是戊子年的八月,秋風乍起,天高雲淡。然而,叛亂平息後的不久,樹林中卻開始發生一些詭異的事情。每到夜晚,林中便會出現數團漆黑的氣團,這些黑氣彷彿有生命般,在林間飄忽不定。行人在夜裡經過此地,若遇見這些黑氣,常常會迷失方向,彷彿陷入無盡的迷霧之中,無法自拔。更有膽小者,直接暈倒在地,醒來時已被嚇得魂不附體。
村民們對此紛紛議論,認為這些黑氣是被處決的逆黨的冤魂所化,他們死後怨氣未散,聚整合了妖厲之氣,猶如毒蛇雖死,毒性仍留。村裡的老人們每每提及此事,總會一臉神秘地低聲說道:“此地不宜久留,冤魂作祟,非凡人所能抗衡。”
紀曉嵐聽聞此事後,心中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凡此陰邪之氣,遇陽剛之氣便會煙消雲散。於是,他命令幾名膽識過人計程車兵,在一個月圓之夜悄悄潛伏在樹林中,手持火銃,靜待黑氣出現。那晚,月光如銀,灑在林間,整個樹林顯得靜謐而詭異。忽然,一陣陰風吹過,樹影婆娑,黑氣悄然浮現。士兵們屏住呼吸,待黑氣聚集到一處,便猛然齊射火銃。
只聽“砰”的一聲,那團濃郁的黑氣如同一股被打散的煙霧一般,迅速消散開來。眨眼間,黑氣便如同從未存在過一般,徹底消失在了空氣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士兵們瞪大了眼睛,呆呆地望著眼前發生的這一幕,心中充滿了驚愕和慶幸之情。他們原本以為自已將會面臨一場可怕的戰鬥,但沒想到最終竟然如此輕鬆地解決了問題。
從那以後,這片曾經籠罩在黑氣中的樹林再也沒有出現過異常現象。無論是過往的行人還是附近的居民,都能夠安心地穿越這片森林,不再需要擔心會迷失方向或者遭受驚嚇。
為了安撫民心,讓人們感到安全與寧靜,官府特意在樹林邊緣豎起了一塊巨大的石碑。這塊石碑高聳入雲,上面刻著“鎮妖伏魔”四個龍飛鳳舞、氣勢磅礴的大字。這四個字象徵著正義戰勝邪惡,陽氣驅散陰氣,給人一種莊嚴而神聖的感覺。
百姓們對這塊石碑充滿了敬畏之情,他們常常來到這裡燒香祭祀,向它祈禱保佑一方平安。他們感激那些勇敢無畏計程車兵們,因為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使得這片土地恢復了平靜與安寧。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地方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地標,吸引著許多遊客前來參觀。人們傳頌著這段傳奇故事,將其視為勇氣與正義的象徵。而那塊刻有“鎮妖伏魔”的石碑也一直屹立不倒,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