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三年(672)九月,土窟寺。
慧智禪師被知客僧請到會客室。
室內坐著一位夫人,姓吳,從齊州而來。
吳夫人本來不想再來土窟寺的,但見皇后娘娘很關心僧人前往五天竺求法的事,她一想,要獲得資訊,還是得要從最親近的人那裡瞭解情況。
這不,她又不得不舟車勞頓一回,前來土窟寺了。
吳夫人想不通,為什麼皇后娘娘就那麼關心佛教的發展?明明李唐皇朝希望所有人重視的是道教,甚至想讓所有人認為老子李耳是他們李唐皇室的祖先,為什麼皇后娘娘一定要那麼關心佛教的發展,那麼支援佛教僧人的取經求法行動。
想不通歸想不通,她還是很清楚,自己應該要做到一點,儘量保證皇后娘娘關心的事,自己有較為清楚的瞭解。
因此,她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和慧智禪師聯絡,瞭解義淨的基本情況。
慧智禪師看了看吳夫人,知道她是從齊州趕來,又聽她說起義淨,心下了然。
他對於這樣的事情,並不在意,只輕描淡寫地介紹了義淨從貝州出去後,從齊州出發,一路上給他寫的回信和信中的一些行程.”
義淨律師去年十一月已離開廣州南下,在佛逝國暫時停留將近六個月,主要學習的是語言,也和一些當地的僧人建立了聯絡,得到了國王的接待。
這是我現在所知道的情況。
“慧智禪師說.”
有沒有其他方面的資訊?“吳夫人問.”
義淨律師現在的信很少,基本上難以傳遞資訊回來。
估計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裡,難有資訊。
“慧智禪師笑著說.”
慧智師,有您的信。
“一位知客僧從外面進來,拿來兩封信。
他之所以現在拿信進來,實際上是已受住持的指點,知道吳夫人應該是在替皇后娘娘蒐集相關資訊。
即使皇后娘娘沒有指派她蒐集資訊,也定然是她收到了哪方面的指點,知道及時提供資訊,對他們土窟寺有好處。
土窟寺只有有價值,吳夫人才願意來給香火錢不是?”
待會再看吧。
“慧智笑著將信隨手放在桌案上.”
慧智師,信是從廣州來的,說不定是義淨律師的信。
“知客僧提醒道。
與其說是提醒慧智禪師,不如說是在提醒吳夫人,信中或許有最新的資訊.”
哦!吳夫人請稍等。
“慧智禪師想了想,拿起信看了起來.”
不急,慧智師父您的事更重要。
“吳夫人笑著,她很開心,看來這一趟沒有白跑,定然能得到一些資訊了。
果然,慧智禪師看了看信,臉色微變.”
怎麼了?“吳夫人敏銳觀察到了慧智禪師的神色變化,忍不住問道.”
沒什麼。
“慧智禪師不願意說.”
到底怎麼了?“吳夫人覺得這裡肯定有問題.”
吳夫人真“慧智禪師看了吳夫人一眼,追問道.”
當然了。
不會是義淨律師有什麼事吧?“吳夫人看著慧智禪師,問道.”
不是。
是義淨律師的徒弟善行,他病逝了。
“慧智禪師很無語,緩緩說道.”
才三十歲出頭,很善於學習的一個僧人。
“”啊?義淨師父有徒弟?“吳夫人有些驚訝.”
是的,義淨律師有不少學生了。
這位門生是義淨律師在洛陽學習時認識的,認識之後一直跟著義淨律師。
“慧智禪師說,”義淨律師這次出國,只有他跟隨。
沒有想到,剛剛出去就染病,不得不從佛逝國回到中土大唐。
到廣州後,在制止寺裡休養了幾個月,一直不見好。
到現在竟然已傳來噩耗。
“慧智禪師見吳夫人很好奇,於是乾脆多解釋了一下.”
廣州那邊給資訊給你,為什麼?“吳夫人問.”
制止寺是希望我在寫信給義淨律師的時候,告知義淨律師這個不好的訊息。
“慧智禪師答.”
當然,他們也許也會自己給義淨律師寫信吧。
多幾個渠道傳遞資訊,資訊總能更全面一些。
“”沒有義淨律師的進一步資訊?“吳夫人追問.”
有。
義淨律師因為不用照顧善行了,因此已經得到佛逝國國王的幫助,離開了佛逝國,現在應該快從末羅瑜國離開了。
“慧智禪師介紹道.”
哦,好事啊。
“吳夫人為自己又得到了更多資訊而開心.”
好事?“慧智禪師有些感慨,”他們取經在外,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
玄逵律師還沒有出國就已經病了,現在還沒有好。
現在又聽到善行去世的資訊,而你們只在乎義淨律師終於又向前邁進了一點?“吳夫人訕訕一笑。
她才不管取法僧的生死,如果不是武皇后關心僧人取法,她才懶得了解僧人取法的事呢。
做幾套衣裳在家穿著美,多好。
但她不會這麼說,畢竟,得罪了慧智禪師,她可就連資訊都獲取不了了。
所以,儘管知道慧智禪師不待見她,她還是要腆著臉湊上去,儘量獲取資訊。
誰讓她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呢?慧智禪師沒有理會吳夫人的小心思,他不僅為善行的去世傷心,更為義淨在國外的生活擔心。
要知道,義淨出國這件事,他是力主義淨出國的,當時儘管知道有風險,但也沒有想過竟然如此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