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時期府兵制時計程車兵以三百人為一團,團下設六隊,一隊五十人,隊下設五火,一火十人, 這就是最低一層計程車兵編制了。
戰時,驃騎則十人為火,五火為團,邊疆軍鎮計程車兵編,邊軍最低一 層計程車兵編制也是火,一夥十人,這也是搭夥的由來。五火成隊,八隊成營,一營計四百人。
平日裡這些軍士不事生產,專注於李承乾交代的新式訓練,在西域牛羊吃食不斷 ,一個個長得膘肥體壯,本來大唐唐軍已經稱霸天下,現如今更是從身形上拉開了差距,在配上新式的燧發槍,所過之處皆為降維打擊。
“殿下,殿下····”
李承乾所過之處,不論將軍還是士兵每個人都致以最真摯的問候,平易近人的太子史書上不少見,但是能和軍士們打成一片的太子為今之計也只有一個。
究其根本原因,太子不領兵是一個,第二便是階級觀念,平易近人與打成一片有很大的差別,而且李承乾是真真正正的給眾人帶來了利益而且還減少了傷亡,不過說到底還是當今皇帝太強,強到根本不懼怕這世間任何人與事,這才給了他領兵的機會。
打過招呼之後,李承乾直接走進帥帳,侯君集等人此時正在帥帳內討論東宮精銳的新式武器,他們一個個都是行軍打仗的好手,又如何不知一個新的武器會對戰場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殿下,您來了!”
“諸位請坐,咱們相交一年多,不必如此多禮!”
面對眾人的請安,李承乾並未擺起當太子的架子,大家都這麼熟了,還在一個鍋裡吃過飯,自然不需要那麼多虛禮。
“殿下,能否借您身旁護衛的燧發槍一用?”
侯君集也不磨嘰,當即提出自已的請求,東宮六率獨屬東宮,他這個大統帥沒有管轄權,想要取得燧發槍只能得到李承乾的首肯。
“封於修,去拿幾把燧發槍來給諸位將軍練練手!”
李承乾的禁衛軍人手兩把,一長一短,長的是標準制式的與大軍無異,短的則是穆鐵生聯合宋應星一錘子一錘子砸出來的,穩定性更高,裝潢也更好記,木質手柄鑲嵌金邊代表著東宮的高貴。
不多時帥帳內的眾人人手一把制式燧發槍,眼神中透露著好奇,還有些躍躍欲試。
“殿下,可否讓我等出去試試?”
“這有何不可,走,咱們一同去靶場!”
男人對於武器的喜愛貫穿整個人類史,從元謀人時期人們就喜歡又長又粗又直的棍子,到了唐朝同樣不例外。
東宮六率的靶場與府兵操練場不同,沒有那麼多木樁只有在靶場盡頭的幾個圓心固定靶樁。
經過封於修等人的一番教學,這群資質拔群的將領很快理解了其中的要義,站穩腳步,用肩抵住皮質包裹的槍托,一陣白煙過後,遠處的靶子響起一聲沉悶的聲音。
“比弓穩,距離遠,只需要簡單的訓練便能形成戰鬥力,大唐有此神兵何愁邊關軍禍!”
眾人都是領兵作戰的行家,只需要一實驗便知道燧發槍的威力,若是能大規模生產必然能取代刀兵。
“侯將軍所言極是,其實這把槍的重要性並不是只是他有遠距離打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能摒棄士兵身上厚重的盔甲,身著常服便可作戰,沒了那些厚重的盔甲士兵便能提高機動性,減少行軍時間,戰場上如果有支來去如風的部隊有多麼可怕我想諸位將軍都該清楚吧!”
李承乾的一番話讓眾人陷入了沉思,如果他們正面面對這支萬餘人的東宮衛率,哪怕身後有二十萬大軍他們也不一定能打贏,畢竟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到,被別人吊著打二十萬人根本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落入下風。
集團軍作戰一旦身處前隊計程車兵潰逃,整個隊伍就散了。
“殿下,此等神兵萬萬不能讓敵國學去,不然必定成為我大唐之禍!”
“學?也不是不行,前提他得是大唐的兵,好了,今日過年咱們就不提這殺戮之事不吉利,等年後咱們在做打算!”
華夏新年,除了亡國滅種國根家仇,其餘的算不上大事,哪怕要債的上門也得被一句大過年的給勸回去,眾人自然也不會再提。
帥帳內酒菜已經上齊,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也只是標配,牛羊肉更是不缺,李承乾在這裡開發的擼串火鍋得到了發揚,搭配著餃子,一片祥和。
吃飽喝足後,眾人來到高臺之上,李承乾首當其衝的站在了C位,事到如今他也不裝了,這黑鍋越來越大,侯君集明顯背不下,也只能他站出來。
“來人,把我為眾將士準備的年貨搬上來!”
李承乾說完,東宮六率的侍衛們便將一車車縫製好的皮衣搬到了高臺之上的空地,現如今得了西域這塊寶地,金銀銅礦根本不缺,哪怕發大錢他都發的起。
但是發的起並不代表他能發,他沒有鑄幣權,不像李世民當初被李淵賜了八個大錢爐,想弄多少就弄多少錢,他是空有寶山而不能下手。
皮衣則不一樣,人手一兩件羊皮或者牛皮製成的大衣,這玩意冬天禦寒,穿不完還可以給家裡人,更具有實際意義,更重要的是皮製大衣可以以物換物也可以換錢。而且這番操作完全合乎法理,並沒有逾越。
“眾將士出門在外已經一年有餘,大戰小戰不斷,我親自見證了大唐天軍的威武,本太子為大唐有你們感覺到驕傲,來人上酒,我與諸位將領共同敬你們!”
高臺之上,有名有姓的將領足足十幾人,每人抱個罈子,仰脖就幹,臺下士兵眼眶通紅的看向高臺,這一刻家國情懷到達了頂峰。
等到諸人拿著到手的皮衣回到自已的大營,一顆心還沉浸被太子敬酒的激動當中,這一夜註定無人入眠,而秦王破陣樂也在於闐國的樂師的演奏下唱響了一夜。
經此一夜,二十萬大軍軍心已定,哪怕明日李承乾殺回長安繼承大統,這群人也會誓死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