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想過,高三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堆疊如山的試卷、做不完的習題,還是夜晚瞌睡連連卻又不得不提起筆來的辛酸?而當這一切驀然落幕的時候,我才發現:高三這一年,我們走得辛苦而快樂,過的充實而美麗,我們流過眼淚,卻伴著歡笑,我們踏著荊棘,卻嗅到萬里花香,365天裡,我們每個人,都長大了許多許多:我們在懵懂中勇敢,在勇敢中自信,在自信中堅強,在堅強中成長。高三,就那樣成為了我們每一位同學心底最溫暖而堅固的存在!如今,曾經的同桌,也不能再一同追逐打鬧,曾經的老師已不能指導前程了,曾經悶騷的詩句,曾經激揚的文字,似乎都隨著那年的六月一一離去。六月的殤歌,舟過千帆,時間湮沒了一切,唯一不變的是永恆的青春記憶……
一直以來都想寫一部有關讀書時代的小說,然而當真的要提筆準備寫時卻沒有那麼簡單了,首先我要打算寫哪一段的讀書時代呢?小學時代已經沒有了任何印象;初中時代也是模糊不清,好在高中時候已經開始寫日記了,所以便拿出日記本搜尋高中生活的素材!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寫完這部小說,再次回看這部小說,總有些捨不得,除了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耗費了我的大量心血,加上小說中的人物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夜晚,甚至有時候自己也會陷入其中。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以高中時代的同學為原型,而小說中的李秀莉同學是完全虛構的人物,因為她是唯一一位沒有在畢業照上留下身影的人物,儘管如此,但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在寫這部小說時,高三生活彷彿近在眉睫觸手可及,同學們曾經的模樣也一直在腦海裡浮現,然而當突然讓小說落下帷幕,頓時感覺高三距我一直都很遙遠,同學們的模樣也已經模糊。還記得有一次,我把小說中的一個段落髮給同學們欣賞,有的同學居然發私信問我:“小說中的情節是我們高中真實發生的嗎?那時的我真的是這樣的嗎?”看來那年高三在我們的記憶中真的是越來越模糊,甚至淡忘了!所以我覺得能夠寫下這一部高中時代的小說,也是值得的吧!
最後此篇小說《那年高三,你好!》獻給陳家中學高2003級6班的同學們。雖然我們的高中生活沒有電影裡那樣的精彩故事,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情節;同學們之間的相處也沒有電影裡那麼多煽情的故事,也沒有那些刻骨銘心的場景,但卻是我們真實的高三生活。時隔多年,那年的高三生活漸行漸遠,在時間的打磨下也漸漸淡化,唯有泛黃的日記本里還清楚記錄這那年的事,那年的你!本小說情節大部分來源於日記本,所以說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以高中時代的同學為原型,也許各位同學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時候看著日記本里的點點滴滴覺得有些“七零八落”真不知該如何把這些事串聯下去,突然想到一句話,“事實上,到了某個時間節點,就愈發覺得生活遠不及電影,至少電影需要邏輯,而生活比電影難得多”,是的,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所以在寫作的過程中自己也不斷加工和新增小說情節,讓小說更加豐滿。不管是日記本中”七零八落”的點點滴滴,還是小說裡同學們之間最普通細微的一幕幕,不正演繹著我們曾經的少年時光?這一切又何嘗不是我們逝去的青春?那年的我們,即將離開校園,奔向未來,讓此時的我們露出一個笑容,揮一揮手,輕輕道一句:那年高三,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