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四章 二王偷偷地跑了

第二天早朝時,細心的人們驚奇地發現,往常排列在眾官員前列的右丞相夏平安,卻沒有來上朝。

昨夜已經得到我提前通知的蔣伯伯,當然不會吃驚,但他也不願意聲張,不願意讓更多的人知道夏平安是掛冠而去的。

右丞相夏平安居然也失蹤了,現在還下落不明。

這一個壞訊息,如同一場看不見的瘟役般,迅速地在京城臨安府的朝野之間洶湧蔓延開來。

有的人在憤慨地訴說、有的人在惡意地嘲弄、更多的人是在失望和悲憤著。

一時之間,京城上上下下,宮內宮外,各種各樣的謠言開始甚囂塵上,京城裡頓時人心惶惶,混亂不堪。

在那之前,儘管尸位素餐的夏平安,也曾經遭受到一些言官彈劾他不堪大用、遇事毫無謀略等等的批判。

當初,夏平安還是身居“六君子”之首,在這個虛名閃耀之下,許多瀕臨絕望的達官貴人們,還是一味地在心底深處對他們抱有一絲期望。

如今已經徹底陷入了絕望境地,完全無能為力高官顯貴們,受到夏平安這種無情的背叛,他們的憤怒情緒,立刻就沸騰高昂起來。

“大齊之歷史可要成為後世的笑柄了。

最後的兩任左右相,居然都聯袂投敵.”

“我們大齊國徹底沒戲了,再不早點投降,只有死路一條啊”。

“是啊,早日投降說不定還有一場榮華富貴呢,我們也投降去”。

於是,達官顯貴們,從北門出去直投燕軍大營的,每天都絡繹不絕。

守衛北門計程車卒也都睜隻眼閉隻眼,並不加以理會。

苗子才和李明瑞的蹤影也從臨安府消失了。

不過這兩個人,並沒有遭受到“潛逃”之非難。

他們二人雖然未被告知二王之脫逃計劃,但是卻在得到訊息之後,毫不遲疑地追隨在後,朝著南方直奔而去。

苗子才和李明瑞這一蔣一武之二人,絕對是以後在南方,東山再起的齊室朝廷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對於這一點,任誰都能預測得到。

李明瑞出在離開之後,才將自己的行動計劃以書信告知蔣伯伯。

“為什麼你不早點告訴我,讓我同他們一起走呢?”

得知苗子才與李明瑞也離開臨安的訊息,蔣伯伯不禁對我發起了牢騷。

他有些想不明白,明明擁有他們都擁有相同的目標誌向,但是卻無法參與他們的統一行動。

翌日,正月十九日。

蔣伯伯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史。

的國防大臣都是兵部尚書,但是樞密史之地位卻更在其上。

這個職位可算是掌管軍事的副丞相。

蔣伯伯在四十一歲之時,就已成為政治和軍事之最高統率者。

從表面上看來,此刻大齊國已經再也沒有比此更高之榮譽了。

然而可惜的是這個榮譽卻不是為了與燕國軍隊作戰所賦予之地位,而是在降燕使者之身份上,為求形勢地位之對等,所做出的人事任命。

風雨飄搖的朝廷,此時任命蔣伯伯出任這個無人願意擔當的右丞相,是想讓他出來收拾這個殘局,並代替夏平安去燕營接洽投降的事項。

而蔣伯伯之所以願意接受這個燙手山芋,則自有他的考慮。

自從十九日以來,蔣伯伯親眼見到,臨安城外有大量燕軍的鐵騎在趾高氣揚地往來馳騁,耀武揚威,好象很不可一世的樣子。

其中有一支燕國軍隊已駐紮在城郊的榷木教場,齊朝的許多兵將紛紛前往那裡投降,而軟弱無力的朝廷,此刻已經完全無法制止他們的叛國行為。

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朝廷裡一派混亂,簡直是國已不國了。

蔣伯伯的義兵力又在富陽,來不及調回。

就目前這種情況看來,如果他再不想辦法,就徹底來不及了。

於是他最終決定他意當右丞相,就是想利用這個職務,為挽救敗局再作一下努力。

朝廷要他出使燕營,朝中的大小官吏也都無恥地懇求,要蔣伯伯前去燕國軍營談判,以保住他們這些達官貴人的性命。

蔣伯伯在國事危急的緊要關頭,不顧我的勸阻,竟然同意代表大齊國作為使者出使燕營。

他認為:“第一,大齊國的國事已經淪落到如此地步,我個人當然不可能只顧惜自己的生命;第二,孔智松好歹總是燕國的三軍統帥,總得講點道理,自己可以用語言打動他,也許能取得講和退兵的結果;第三,我也可以藉機窺探燕軍的虛實,歸來好研究對付他們的策略。

他還有些天真地提出,自己可以辭去右丞相的官職不拜,只以端明殿學士的身份前往。

這就可以表明我蔣伯伯是沒有議和、議降的權力,不是來談投降事宜的。

跟隨蔣伯伯身邊的我堅決反對蔣伯伯出使燕營,他說:“我知道孔智松這個人,他是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蔣伯伯,此去他們是不會讓你脫身的;再說,你老人家此刻離開了臨安,朝廷也就失去了主心骨,還有誰還能支撐這個危險的局面啊?”

然而,蔣伯伯有些一意孤行地沒有聽這樣的勸告,朝廷的其他人更不可能會聽我的意見。

太后命蔣伯伯和左丞相吳堅、同知樞密謝堂、安撫吳餘慶、中貴官鄧惟善出使燕營。

蔣伯伯大步走出朝門,他想,在這些人裡,敢同孔智松進行鬥爭的也就是他了,自己肩負著重擔,不能怕威脅,也不能受利誘,一定不辱使命。

然而,蔣伯伯錯誤地估計了兇殘成性的燕國人,將他們看得太簡單了,他更是低估了孔智松的無恥:燕齊交戰多年,現在燕兵已在京城門口,怎麼會有說服他們退兵的可能呢?以往出使燕營的人沒有被扣留過,那是出使的人沒有把對方惹怒,而蔣伯伯慷慨燕辭,觸怒孔智松,他們怎肯放他回去,又怎能讓他窺探虛實呢?這種深入虎穴,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而此舉脫離實際,實屬下策,以至後來連他自己也後悔莫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