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章 臨時抱佛腳

這幾天,臨安城的居民們又換了談論的話題。

大家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李明瑞身上。

率領軍容整齊的大軍趕回臨安府的李明瑞將軍,令百姓們讚歎不已。

“戰將”李明瑞應該是在四十五歲上下,卻有著讓人稱羨不已的玉樹臨風的身材,以及銳利的眼光等等,在士兵們和百姓的眼裡看來,確實是十分的忠誠可靠。

他因為從大燕國的軍隊手中奪回江平、安吉、廣德等等諸城,而威名響徹天下。

原本不過是個籍籍無名計程車兵,後來在經歷了一場場與燕軍之殊死戰鬥,不斷地累積功勳,現在已經官拜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

說起來李明瑞並不是大齊國的子民,他原本是出生於北方的燕國人,最初拜投在張柔麾下。

張柔在大燕國中算是僅次於史天澤的得力重臣。

他最擅長使用漢人作大將,因為漢人的才智和勇敢。

李明瑞也是其中比較出色的將領。

後來李明瑞卻從張柔的軍隊中出逃,投奔大齊國。

他投奔的理由也只有少數幾個高階將領知道,不過沒有公開來,好象這個理由也不是很充分。

所以在當時,他從燕國投奔過來時,沒有任何人敢重用他,也不敢相信他。

李明瑞並沒有氣餒,他就憑藉著勇敢和不屈這兩點,從一個籍籍無名計程車兵開始起步,後經歷了一場場與燕軍之殊死戰鬥,不斷地累積功勳。

看來,在這個時代中能及得上李明瑞的將領是寥寥無幾。

“戰神”這個稱號,對他李明瑞來說,顯然是實在再適合不過了,也只有他才配稱戰神的了。

當然,不得不說的是,在這一個時期裡,還有另一名人物杜滸,他的勤王的志向並不下於蔣清揚,他也集結了四千多名義軍。

據說在這年的秋天,蔣清揚和杜滸終於會面了,經過一番暢談之後,兩人對於彼此的境遇,都銘感五內,因而結成了莫逆之交。

抵抗大燕國的力量,漸漸以蔣清揚為忠心,匯聚在臨安城附近,慢慢團結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大齊國,看起來好象是有救了。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看起來而已。

歷史的車輪,有時候卻有著著讓人不可思議的轉變。

早朝退朝的時候,林詩云好象實然才想起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朝夏平安使了個眼色,又悄悄扯了扯吳餘慶的朝服。

兩人意會到了,相互眨眨眼睛。

於是,三個人磨磨蹭蹭地落在退朝眾大臣的後邊。

蔣清揚大步從後面趕上來,掃視了三個人一眼,沒有說話,昂首闊步地走出了朝堂。

“蔣伯伯,你要小心啊”,蔣清揚回憶起幾天前,我說到林詩云和夏平安的陰謀,他誠懇的告誡,心中閃過一種無力感。

回想到這裡,蔣清揚心中有些感慨,果然不出我所料,可惜的是,我大齊國朝政掌握在這種人手裡,太讓人寒心了。

不過,我蔣清揚也不是吃素的,我也不會坐以待斃,有什麼招數,你們就儘管使出來,不必藏著掖著的。

隨即,他心裡釋然了,我只要自己立身坦蕩,心底無私就問心無愧了。

那些奸倿小人,又何懼之有。

他很快就把這些不快拋諸腦後了。

等到蔣清揚走遠了,三人馬上回過頭來,往殿上退了回來。

太后和小皇帝還沒有離開。

看見他們三人倒了回來,太后有些奇怪,“眾位卿家,可是還有本上奏?”

“啟奏太后,老臣有本上奏,”林詩云連忙趨前幾步,拜伏在地,“老臣以為,蔣清揚帶二萬人進入臨安,有些擁兵自重的意味.”

“哀家以為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原來是這事啊”,謝太后有些不以為然,“哀家也早就聽說過這件事了,不過哀家看蔣清揚也不是這樣的人.”

“太后啊,你不知道,蔣清揚還包庇欽犯羅平君啊”,林詩云連連叩首,“此人對我大齊國是大大的有異心啊,他是早就對朝中各位大人不滿,也是對太后您的不敬啊”。

“哦,”太后對這話倒是有些感興趣“劉愛卿你可有證據?”

“太后,你問問吳郎中就知道了”,林詩云忙不疊地抬出吳餘慶來“餘慶,你可是真有什麼證據?”

太后有些溺愛地對吳蔣虎說,“你可要抓住真憑實據喲.”“啟奏太后,微臣職司九城兵馬司郎中,當然是負責城防安全,”吳餘慶趕緊也拜伏在地“每天進出城門的人員都會有專人負責盤查。

兩日前,有一對坐驢車的父女,手持蔣清揚的手令出城而去”。

“一對父女有什麼打緊啊?”

太后有些疑惑不解。

“問題就在這裡,一對普通的坐驢車的父女,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到蔣大人的親筆手令出城,這面子也太大了吧”,吳餘慶說道,“我懷疑這所謂的一對父女就是羅平君和蔣清揚的女兒喬裝改扮的”。

“夏愛卿,你怎麼看?”

謝太后問夏平安。

“太后,老臣以為,這是一種懷疑,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夏平安也不願隨便依附林詩云的意見,“不過,老臣認為在目前狀況下,我們還是不宜動他的”。

“那麼說,我們只有眼睜睜看著他為所欲為了?”

林詩云有些不耐煩地說。

“那麼,林愛卿你可有什麼好的意見?”

謝太后也心有不甘地問道。

“老臣倒有個好主意”,林詩云趨前幾步,低聲說,“老臣認為朝廷最好是派蔣清揚出使燕國,讓他去同燕軍統帥孔智松談判.”

“讓他去同燕軍統帥孔智松談判?”

謝太后大吃一驚,“這是什麼話?如果談判成功了,我們孃兒倆哪裡還有去處啊,你安的是什麼心?”

情急之下,連愛卿也不說了。

“老臣罪該萬死,老臣罪該萬死!”

林詩云連連叩頭,“不過,老臣的意思並不是真正讓他去同孔智松談判。

老臣是想讓他激怒孔智松,借孔智松之手,除掉這個麻煩。

當然,他的那些義軍可以讓李明瑞去統領”。

“這個辦法好倒是好,”謝太后還是有些疑慮,“他怎麼會乖乖地聽話,去同孔智松談判?如果蔣清揚是這麼好相與的,就不是蔣清揚了.”

“他敢抗旨不遵?有幾個腦袋也夠砍的.”

林詩云突然惡狠狠地說。

“另外,我們同燕軍議和,他們就不會殺我們的人了?”

謝太后突然有些不放心。

“當然不會,前面那麼多投降的人,他們都沒有殺啊”,林詩云突然發覺自己用錯了詞,不應當說什麼投降,“就是議和,他們都不會殺人的”。

“也是啊”,謝太后有些心神不寧,連林詩云話中的措詞都沒有注意到,“那就這麼辦吧,你們去安排下,找個適當的機會,不要留下什麼把柄就好”。

“老臣明白,老臣這就去安排”,林詩云乘機說,“讓餘慶配合我一起行動吧,他的能力太后太是知道的”。

“好吧,哀家太累了,你們也告退吧,”謝太后有些疲倦地說。

然而,還沒等到他們來得及實施這個狠毒的方案,常州告急的蔣書雪片似地紛紛傳來。

燕軍統帥孔智松已經統領數十萬大軍,兵鋒直指常州,常州知府已經連續發了好幾封告急蔣書,請求朝廷派出兵馬救援常州。

楊太后也知道,目前最重要的事還是先解除常州之圍,否則,一旦常州丟失,平江就無險可守,臨安城也將受到直接的威脅。

經過一番密議之後,楊太后和林詩云商良決定,還是讓蔣清揚先去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吧。

不然,等到大燕軍隊兵臨城下才談判,那就完全是一副被動挨打的局面,他們就連一點籌碼都沒有了。

朝廷聖旨終於頒下,命令蔣清揚兵發常州,抵抗燕軍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