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玲匆匆忙忙趕回武漢,一回到公司就開始忙碌起來,電話鈴聲接連不斷。助理們抱著一摞摞檔案,焦急地在辦公室門口徘徊。“關總,這是新的財務報表,需要您過目簽字。”“關總,下午的戰略規劃會議資料已經準備好,您得先熟悉一下。”“關總,合作方打來電話,詢問關於技術共享的細節,等著您的回覆。”
關玲的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卻顧不上擦,雙眼快速瀏覽著一份份檔案,手中的筆不停地簽署著意見。她的眼神堅定又專注,彷彿在這忙碌的旋渦中找到了自已的節奏。
這邊剛處理完財務的問題,那邊市場部的負責人又急忙趕來:“關總,關於平臺的市場推廣方案,還需要您最後拍板。”關玲深吸一口氣,迅速翻閱著方案,大腦快速運轉,提出了幾個關鍵的修改點。
會議室內,各部門主管圍坐在一起,目光都集中在關玲身上。她站在大螢幕前,條理清晰地闡述著公司的上市規劃和未來發展方向,聲音略帶沙啞卻充滿力量。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關玲辦公室的燈光依然亮著。忙碌的一天還沒結束,關玲知道,在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一片繁榮的時期,每一個決策,每一項任務,都關係著公司的未來。但她堅信,所有的努力都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成果。
關玲為了實現公司更長遠的發展,決定對即將合併的兩家公司進行裁員。因為合併以後,像財務、客服和技術等部門,人員重複的情況很嚴重,導致公司運作成本大幅提高。特別是技術部門,常志德和沈志光分別負責的部門,人員都很多,兩邊人員重疊的情況比較明顯,工作效率很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人事管理的張雪瑩在當陽坐不住了,她自然要回來處理本職工作。她在人事管理方面經驗豐富,而且具備出色的溝通和協調能力,關玲希望她在裁員過程中能夠平衡各方利益,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由於裁人涉及到從公司成立之初就跟著公司一起發展的員工,現在公司發展前景非常好,他們卻在這個時候面臨被裁的命運,實在是不公平。他們紛紛向張雪瑩提出質疑和抗議,要求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和妥善的安置方案。
張雪瑩面對這些壓力,感覺十分為難。一方面,她要按照關玲的決策,確保裁員工作能夠順利推進,以實現部門合併後的高效運作和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她又要安撫員工的情緒,儘量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引發更大的矛盾和糾紛。
經過多次的溝通和協商,張雪瑩提出了一系列的補償辦法和再就業支援方案。對於那些被裁的員工,公司將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並幫助他們聯絡其他相關企業,提供推薦信和就業指導。
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完全消除員工的不滿。部分員工仍然堅持認為公司應該重新考慮裁員的決定,或者透過其他方式來最佳化部門結構,而不是簡單地裁員。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公司高層也開始關注到這一情況,並介入協調。他們意識到,單純的裁員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或許應該重新評估兩個公司合併後的業務需求和人員配置,尋找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