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認為,如今秦國勢大,我們與其他五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之策,只能圖一時不可圖一世,若將國家安危交與他國,則時時刻刻都將面臨秦國及其他各國的威脅,且各國合縱鮮有戰果,合縱之時,各國只圖儲存實力,不求進取,昔日,犀首(公孫衍)合縱,意在五國共同聯合伐秦,可五國相王之名已成,伐秦之實卻未有動靜。各國只顧眼前相王之利,卻不顧秦之崛起;後犀首合縱五國,以楚為縱長,名為五國攻秦,但在函谷關一路先行與秦國交戰的,只有韓、趙、魏三國。秦出兵反擊,結果聯軍戰敗,魏國有半數傷亡,損失慘重。魏國轉而向秦國請求講和,各國紛紛退兵。如此合縱,又如何能成功?”
此時,齊、秦、楚三強並並立,趙國也透過胡服騎射國力大增,有與三強掰手腕的實力。可此時的韓國人才凋零,國內矛盾重重,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奸佞弄權。如今的韓國,早已不是當年的韓國了。
因此,若要想改變現狀,首先需要解決內部矛盾,即貴族們對平民的壓迫和剝削。同時,也需要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官職,並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去處理事務。此外,還可以透過發展農業、手工業等方式來增加國家的經濟實力。當然,這些措施都需要時間和努力才能夠實現。
最後,如果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則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領導者出現。這個領導者應該具備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修養。他不僅要善於治理國家,還要懂得外交策略和戰爭藝術。這樣一來,或許還有機會讓韓國重新崛起。而此刻,歷史的使命如同一柄沉甸甸的火炬,悄然傳遞到了穿越者吳佳文的手中。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使命。
面對眼前錯綜複雜的局勢,吳佳文深知自已肩負著改寫歷史的重任。然而,他清楚地明白,僅憑一已之力難以輕易扭轉乾坤。於是,他選擇了一條看似穩妥卻又充滿智慧的道路——猥瑣發育。
猥瑣發育並非退縮或逃避,而是一種策略、一種智慧的體現。吳佳文憑藉著自已作為穿越者所擁有的獨特知識和豐富閱歷,默默地積蓄力量。他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分析每一個細節,尋找可以利用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吳佳文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急於求成,也不貿然行動。他深知一步走錯可能導致滿盤皆輸,因此他必須謹慎行事,把握好每一個時機。
同時,他不斷學習、成長,努力提升自已的能力。無論是軍事戰略還是政治手腕,他都全力以赴去掌握,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猥瑣發育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吳佳文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他能夠積累足夠的實力,以自已的方式改變歷史的走向。他將用自已的智慧和勇氣,書寫一段屬於自已的傳奇故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已將我所知的一切盡數告訴你們了,希望此次朝堂之爭,你們盡人事,至於成功與否聽天命吧。”吳佳文在院中看著雪景說道。
而此時的韓國朝堂,陽翟侯聽到劉治所言微微點頭,表示贊同劉治的意見。朝中的大多數官員則是暗中交流,也有贊同之意。
接著劉治目光一轉看向了坐在中間的蘇秦說道:“武信君我問您,若是秦國採用遠交近攻之策,我韓國將如何應對?”
此時此刻的蘇秦,額頭已經冒出了些許汗珠,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答劉治這個問題,他雖然對各國的局勢都很瞭解,但對於劉治所說的這個遠交近攻還是有些陌生,甚至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於是便開口問道:“你所言之遠交近攻是何策?”
劉治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秦若遠交齊楚而近攻三晉,得寸則秦之寸,得尺亦秦之尺,我韓國將如何啊?”
蘇秦臉色一沉,他沒想到這劉治竟如此能言善辯,頭頭是道,而對他說的“遠交近攻”之策一時之間竟無法反駁,而他所言之“遠交近攻”更是無解,於是蘇秦沮喪的說道:“此舉……無解。”
韓王見狀,心中暗自思量,這劉治所言不無道理。朝堂之中反對變法的大臣們看到武信君這樣,更是如喪考妣,他們沒有想到武信君對劉治之策也會無解。
於是蘇秦拱手道:“王上,臣以為劉治之言有可取之處,不過變法之事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韓王點了點頭,“那寡人與諸位愛卿便商議變法之事吧。諸卿有何想法?”說完,他便看向朝堂之下的諸位臣子。
眾大臣面面相覷,一時間竟無人敢發言。
見此情形,陽翟侯不禁皺起眉頭,“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想法嗎?”
這時,一個年輕的大臣站出來說道:“陽翟侯,我覺得劉治說得沒錯。我們的確不能將國家安危系與他國,抵禦秦國的侵略,不能完全依賴他國君王一時喜怒,必須要加強自身實力才行。”
陽翟侯點了點頭,“不錯,你叫什麼名字?”
那個大臣連忙答道:“回陽翟侯,我叫張成,乃是新任新鄭御史。”
陽翟侯微笑著對他說:“好,年輕人,有見識。以後有機會可以多來府上坐坐。”
張成受寵若驚地謝過陽翟侯,然後退回到自已的位置上。
韓王站在朝堂之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的群臣。他看到眾人都沉默不語,心中明白他們已經被劉治剛才所說的話所震撼。於是,他清了清嗓子,緩緩地開口道:“眾愛卿,對於這變法之事,你們還有什麼疑問嗎?如果有,現在就可以提出來。劉治會一一解答。”
這時,守舊派派出兩人與中間派出的兩人一同往前站了出來,他們臉上帶著些許無奈和堅定,齊聲說道:“大王,我等願支援陽翟侯變法,辯論之事,我等認輸。”
眾人皆驚,沒想到這些人會突然改變立場,原本喧鬧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那四人。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韓國相國韓辰終於開口,他面色凝重地看著韓王和陽翟侯,緩緩道:“大王、兄長,先前朝堂之上爭論變法之事時,我一直在思索,為何兄長從陽翟回都城之後就要急於變法。如今,我明白了,韓國已到了不得不繼續變法的地步。我支援韓國變法。”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殿內眾人再次震驚,連相國都支援變法,這意味著什麼?
這時,韓國變法之事在陽翟侯的強力推動之下塵埃落定了。朝堂上無一人再言反對。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大殿內,照得眾人的臉有些蒼白。
韓王靜靜地坐在王位上,他的眼神複雜而深沉。他知道,這場變法將帶來巨大的變革,不僅會影響到韓國的未來,更可能改變整個天下格局。
陽翟侯面帶微笑,他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每一個人,心中充滿了自信。他知道,自已已經贏得了這場勝利,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變法推行到底。
而那些原本反對變法的大臣們則默默地站著,他們的表情各異,有的憂慮,有的憤怒,還有的一臉迷茫。他們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正確,但他們明白,歷史的車輪已經開始轉動,他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
陽光逐漸西斜,大殿內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每個人都知道,一場風暴即將來臨。